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有这些表现!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安全感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
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建立起充足的安全感,才可以进一步获得健康的亲密关系和个人事业的进展。
否则在全身心投入生活之前,就先被自己内心巨大的不安定感给压垮了。
缺乏安全感有什么样的变现呢?
- 舍友一个眼神,就怀疑自己是不是说错了话,ta是不是不喜欢我。
- 对象稍微不回信息,心中万分焦虑,怀疑ta不爱了,
- 对象终于给自己发信息了,自己的想的却是,明明ta早上八点就起床了,却在十点才发来早安的信息,ta这两个小时竟然没有想起自己。
这些都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我们的不安往往来自于「对未知和失控的恐惧」。
未知,即未来的不确定事件。
失控,即面临未来不确定时,我们对这些不确定缺乏掌控感。
我们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害怕我们没有处理和掌控未来不确定性的能力,所以,我们就会没有安全感。
落到亲密关系上,这种不安全感就表现为一种「焦虑型依恋」,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不安全依恋人格的其中一种。
依恋人格为焦虑型依恋的人,大多在婴儿期及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和爱护,造成长大以后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别没有安全感,总是怀疑自己即将被抛弃。
要改善焦虑,就得先知道焦虑的主要源头所在。答案简单的让人意外:想象力。
给客观事实过度加戏,从现实上升到心理,乃至于对自己的评判中,都是我们获得安全感的拦路虎。

如何克服这种安全感的缺乏呢?
01建立起正确的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例如在亲密关系里,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认识到自己在亲密关系里面的需求。
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把关注度放在自己身上,以替代把认知都建立在一段感情上或者是一个人身上。
学会接受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比逃避、试图否认需要更多的勇气,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有的人自己就可以做到,泰然处之;有的人则需要寻求强大的外在支持,比如亲人、朋友、以及宗教。
02调整自己对人事物的期待值
区别于有安全感的人,对于多数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必须百分百确定目前的境况是绝对好的,才会对事物持有积极态度。
这是一种把“对事物所抱有的态度”和“目前的境况”混淆起来的表现。
认识到没有什么是百分百的安全,哪怕现在是安全的,也不表明之后就不会出现改变。
学会以一种珍惜当下、享受当下的心态去面对,不畏惧未来发生的变故,相信即使未来有了新的变化,自己也有足够能力去应对处理,就能够大大减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