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备考经验分享】北康的心路历程 |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学习之路也是充实和挑战

回想打算考MBA的契机,其实当初研究生毕业后就有未来职业生涯攻读MBA的计划;因为我个人认为,有了工作实践经验后再去读书,和本科毕业之后直接读研究生,对知识的认知以及目标的明确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今年2月想到这件事情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了,便开始查询有关备考MBA的讯息;了解到对于MBA考试来说,在提面中取得先发优势很重要。
在知乎中看到李老师@华尔街之狼的分享,有关于各个项目的解读,以及他在读MBA过程中的所得所想,干货满满。
1、关于我的背景
我是国内双非一本+英国双硕士(leeds食品营养+Queen Mary 管理学)
毕业后加入联合利华,至今有4年时间。
从背景来看,对比一些本科就是985的同学,也不占优势;对比考在职项目的同学,工作和管理年限也略短了一些。
2、目标院校的选择
本来我的目标是复交,但是和李老师沟通自己的背景后,他鼓励我冲击“北大康奈尔”这个项目;了解到北康在上海每年只招收一个班,加之我的薪资和职级都不占优势;所以最初自己的心态也是尽力准备,即使考不上,那准备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
在备考的过程中,参加Lily老师和李老师的时政专题课、北大抽题课,课下我们北大的备考小组也积极组织了几次抽题模拟练习,老师也会针对我们的问题再做答疑和复盘,这个过程也让我用更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
所以对于学习,我们需要更多的抱着求知的态度,而摈弃功利主义;
踏出舒适圈的学习,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成长。
3、关于面试
在面试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挫折,第一个面试的学校是交大;虽然了解自己非理工科的背景和交大的目标候选人不是很匹配,但收到B+10的结果还是有些沮丧。李老师在这个时候也及时鼓励我,这个结果主要还是因为学科背景的原因。
所以我也及时调整了心态,快速恢复到北康项目的准备中;因为是双学位项目,所以北康的面试中有中英文面试的两轮环节;对比其他院校多了英文个面面试和抽题的环节。
虽然形式有调整,但个面的问题基本还是围绕着简历和问题清单来问。
回想当时面试的状态,其实内心还是比较平稳的;因为对比结果,我更把北大的面试当作是一次和老师交流和锻炼自己的机会。
在面试的过程中,老师都非常的nice,我也是更多的把关注点放在了交流本身而不是紧张的情绪上,所以即使有些问题回答的不是很完善,但还是给到老师积极的回应。
所以真诚和积极的态度,也是面试的关键。
4、一些所思所想
北康的预录取只是一个起点,对于我来说,算是给23年的上半年完成了份还算不错的答卷;后续还有笔试的准备;我也期待着上岸后,未来精彩充实的学习和交流。
终点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直在路上;
行稳才能致远,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