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元年纪事
当时,吴国人彭绮举兵支持魏国,魏国不少的大臣都建议魏明帝趁此机会进攻东吴。魏明帝询问孙资,孙资觉得:“吴国有法度,上下都遵守。以此推断,孙绮不可能是孙权的心腹大患。”后来,孙绮果然败亡。
《资别传》:时吴人彭绮又举义江南,议者以为因此伐之,必有所克。帝(魏明帝)问(孙)资,资曰:“……是有法禁,上下相奉持之明验也。以此推绮,惧未能为权腹心大疾也。”绮果寻败亡。
魏明帝继位后,为母亲甄皇后扫墓,百姓因为修筑宫室,穷困潦倒的多。王朗上书劝谏,说:“陛下继位以来,我奉命北行,看到徭役繁重,恳切希望陛下能减免赋税,用来御敌。”
《三国志·王朗传》:使至邺省文昭皇后陵,见百姓或有不足。是时方营修宫室,(王)朗上疏曰:“陛下即位已【以】来……臣顷奉使北行,往反道路,闻众徭役,其可得蠲除省减者甚多。原陛下重留日昃之听,以计制寇……”
在此时,诸葛亮上了“真名世”的《出师表》,全文已经是深入基因里面了,不用全文引用。
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呈上后,诸葛亮开启了北伐。魏明帝也和其他大臣一样,希望进攻诸葛亮,于是孙资又一次发表意见,说:“如果兴兵讨伐诸葛亮,就会使天下骚乱,耗费巨大,希望陛下深思熟虑。陛下只需要派遣良将镇守边境,在数年内他们就会被拖垮。”魏明帝同意了孙资的意见,不再御驾亲征。
《资别传》:诸葛亮出在南郑,时议者以为可因发大兵,就讨之,帝意亦然,以问资。资曰:“……今若进军就南郑讨亮,道既险阻,计用精兵,又转运镇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贼,凡用十五六万人,必当复更有所发兴。天下骚动,费力广大,此诚陛下所宜深虑。夫守战之力,力役参倍。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埸,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弊。”帝由是止。
曹操下令商讨死刑方案,钟繇认为应该恢复古代的肉刑,遭到反对。魏文帝时期,又一次拿这件事商讨,因为战争又一次搁置。魏明帝时期,钟繇第三次提起,而王朗持不同意见,支持王朗的人更多,魏明帝以战争为由,停止了相关讨论。
《三国志·钟繇传》:初,太祖(曹操)下令,使平议死刑可宫割者。(钟)繇以为“古之肉刑,更历圣人,宜复施行,以代死刑。”议者以为非悦民之道,遂寝。及文帝临飨群臣,诏谓“大理欲复肉刑,此诚圣王之法。公卿当善共议。”议未定,会有军事,复寝。太和中,繇上疏曰......议者百馀人,与朗同者多。帝以吴、蜀未平,且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