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他把残羹冷炙玩成一门美学,被故宫开除的“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

2021-12-27 16:06 作者:墨点课堂  | 我要投稿


“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这是他的名言。


黄苗子说他是“玩物成家”,启功赞他是“玩物壮志”。


马未都先生说他:独特性就在于,虽出身上层社会,却关注社会底层的乐趣,在中国文人里是不多见的。”



故宫开除了他,使故宫失去了一位学贯中西,甘愿奉献的领军人物,却逼出了一位独一无二,百科全书式的民俗文物、文博大家。


他曾从荷兰王子手中接过,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成为中国获得此奖第一人!他就是——王世襄。


王世襄爱玩,世人皆知。他不但能玩,也能写


▲ 王世襄南宋陈容五龙图





出身在名门望族的他,父系家族世代为官,而母亲则是江南有名的花鸟画家,还曾在英国修习艺术。


因此他从小便受着传统儒家思想和艺术氛围的感染,平日里去国际学校念书,下了学还要接受儒学教育。


考大学前,王世襄遵从家人的意愿选择了医学预科专业,数理化却没一门及格,成了全校闻名的“差生”。


后来他坚持转到了国文系,凭借着扎实的文化功底,在国文系翻身做了主人,一跃而上成了尖子。结局就是轻松考上了燕京大学研究院研习古代绘画。



不过,王世襄玩性依然不改,他本有机会被学校选派到哈佛大学留学,但校长坚决不同意,因为觉得王世襄是“未知数”,弄不好会有辱国风。全身心投入文物清理,却被故宫“开除”。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先生有本书叫《锦灰堆》,书中的《自序》里写道:“元钱舜举作小横卷,画名《锦灰堆》,所图乃螯钤、虾尾、鸡翎、蚌壳、笋箨、莲房等物,皆食余剥剩,无用当弃者。窃念历年拙作,琐屑芜杂,与之差似,因以《锦灰堆》名吾集。”


▲ 王世襄锦灰堆大意是相传元代一个与赵孟頫齐名的画家——钱选(字舜举),在一次聚会时趁着酒兴,将吃剩下的散落在饭桌上的酒菜残羹信手绘制成一幅小横卷,取名为《锦灰堆》。
而王世襄把自己谈古旧家具、书画、饮食、养鸽、放鹰等的“琐屑芜杂”文字编为文集,自认为与锦灰堆类似,便以此作为书名。

▲ 陈沅龛(晚清民国) 《锦灰堆》


锦灰堆又被叫作“八破”“集破画”“吉破画”“什锦屏”“打翻字纸篓”“集珍”“断简残篇”“集锦”等,是以毛笔、彩墨描绘破碎残断、杂沓纷纭的古旧字画、拓片与古籍等的绘画。


▲ 清 马少宣玻璃内画锦灰堆诗文鼻烟壶


“锦”寓意绮丽繁华,“灰”代表灰烬和残破,当那些残缺的美好堆砌成画,竟别有一番韵味。活像灰堆里拾出来的,古人却把这些废弃之物加以错综组织,其画面突出折叠、粘连、虫蛀、火焚、水浸的视觉效果,既充分体现了艺术趣味,又具有一种潜在的解构主义,可谓当代艺术潮流的远古鼻祖。



70岁后,王世襄开始著书立说,出版了一批研究这些玩物的图书,不仅涉及髹饰、明式家具、古代漆器、古代音乐、竹刻艺术等传统学术领域,乃至将北京鸽哨、蟋蟀谱集成、说葫芦等往往被视为市井民俗的小技也都一一著书成说。


▲ 王世襄 编刻竹小言



除此之外,王世襄还被许多人赞为京城文化界最会做饭的美食家,汪曾祺曾说:“学人中真正精于烹调的,据我所知,当推北京王世襄。”


曾是王世襄芳嘉园邻居的郁风则回忆:“王世襄不但每天买菜是行家,哪家铺子能买到最好的作料也是行家。不但吃的品位高,做菜的手艺也是超一流。”


翻译家杨宪益曾经为王世襄赋诗一首:“名士风流天下闻,方言苍泳寄情深。少年燕市称玩主,老大京华辑逸文。”短短四句,道出了大玩主王世襄最精髓的人生故事。


杨宪益和王世襄是多年至交,90余岁高龄,两位友人相继离世,似乎再次宣告这样一个事实:一个时代真的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



- End -


今日留言互动

以“玩”为生的他,玩不丧志,把“大俗”玩成了“大雅”

这样的人,你怎么看呢?


他把残羹冷炙玩成一门美学,被故宫开除的“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