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定哥独家干货】第七期:选择题技巧之结果影响型

2021-12-21 23:20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哈喽,大家好呀,不知不觉已经到我们选择题技巧第七弹了,大家对这个系列接收得还可以吗?今天也要继续学习哦~
插播一条消息!我们要招聘声优和电台编辑啦!无设备要求!无时间要求!录制音频即可!想让你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吗?想用声音温暖千万拼搏奋斗的学弟学妹们吗?熊猫电台诚招声优主播只要你声优好听,就赶快加入吧!请自行选择定哥笔记中的一篇朗读,自行配乐,然后导出为mp3,发送到gkls99@qq.com!邮件命名为:主播名+联系方式。熊猫电台让您“声”名远扬!另外我们招聘电台编辑一名,编辑推文,有意者欢迎报名。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技巧吧!

题型特点

结果影响型选择题的材料一般会提供一定历史时期的方针、措施、制度等信息,要求同学们分析其直接影响或深远影响。此类试题分为两种,如下所示:第一种,显性设问,设问此中直接有“结果”“影响”“目的”“旨在”“是为了”“有利于” “推动了”“导致”“有助于”等词语或表述;第二种,隐性设问,设问中往往没有明显与“结果”相关的词语或表述,要注意结合备选项进行辨别。这类设问中往往有“这些措施”“这一举措”“这一变化”“……建立”“……实施”“这些规定”“这些反映出”“这一发展”等表述。

解题思路

该类型题通常的表现形式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导致”“有利于”、 “目的”、“意图”、“旨在” 等。同学们在解题时就要特别注意材料,分析材料当中的原因从而来推导出带有结果的选项。

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学们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平时应加强相关定哥《小题精炼》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名词解释

1.“目的”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常常用“为了”的介词结构表示。“目的”实质上也是原因,只是在语气上表现得较为直接和主观,有时表述为“意图”。

2.主要目的:指当事者想要达到的各种境地和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

3.根本目的:一般指当事者从其阶级本性(立场)、阶层(集团)利益、民族利益或所处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出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例题精讲

例题1.罗马帝国前期著名法学家帕比尼安认为,法律是所有人的共同规范,是智者们的决定,是对有意或因无知而实施的犯罪的惩罚,是整个共和国民众间的共同协议。在他看来,罗马法(  )

A 保护私有财产

B 注重维护奴隶主利益

C 具有理性精神

D 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结果分析:材料强调法律是智者们的决定,“共和国民众间的共同协议”体现了契约精神,是理性精神的体现,故C项正确;不选理由: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帕比尼安认为“法律是所有人的共同规范”,因此罗马法具有共同规范性,不仅仅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的渊源及法学实践,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例题2.商朝王位继承先以兄终弟及为主,后向嫡长子继承制转变。周人最初是立子以贤,如文王以武王发为储君;在克商以后向立嫡以长转变,如成王的继位与即政。这些转变有助于(  )

A 政治统治稳定有序

B 推动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C 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D 实现儒学的齐家平天下

结果分析:本题设问词中含有“有助于”,属于 显性设问,考查商周王位继承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政权的平稳过渡,稳定统治秩序,A项正确。不选理由:王位世袭制在夏朝已经形成,B项错误;商周时期尚未出现君主专制制度和儒学,排除C、D两项。

例题3.农村宅基地是农户住宅专用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所有,由该农户长期使用;198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制止农村建房侵占耕地的紧急通知》,规定宅基地和新建农房需经政府规划,禁止在承包地和自留地建房。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

B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C 政府加强农业经营的统一管理

D 农村土地改革遭受阻力

结果分析:根据“规定宅基地和新建农房需经政府规划,禁止在承包地和自留地建房”可以看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富余的土地对外承包了,故A项正确;不选理由:材料不能体现积极性,排除B;材料只体现规范,并不是统一经营与管理,排除C;受阻的说法错误,排除D。

例题4.在辛亥革命前,梁启超曾依据“亚洲”和“世界"这些新来的空间知识把中国史分为上世、中世和近世三段,分别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进人民国后,他更明确提出“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这一口号。梁启超的主张意在(  )

A 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依据

B 迎合当时民主共和形势

C 敦促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 警醒国人要有世界视野

结果分析:本题设问中含有“意在”,属于显性设问,考查梁启超主张的意图,材料“亚洲’和‘世界'这些新来的空间知识”“世界之中国”“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等说明梁启超主张中国应融入世界,这是为了警醒国人要有世界视野,D项正确。不选理由:维新变法发生于 1898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排除;材料并未涉及民主共和的相关信息,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梁启超敦促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项错误。

例题5.如表是1940年5月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编制的重庆基要商品趸售物价指数表,(该表指数以1937年1 ~ 6月为100) 。这可用来说明(   )

A 民族危机下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 物价变动影响了民族企业发展

C 抗战时期牺牲农业来保障工业

D 工业布局失衡局面得到了改善

结果分析:据题干及表格信息分析可知,抗战时期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明显扩大了,原料价格低,工业制成品价格高,体现了物价变动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故B选项正确;不选理由:ACD选项均无法由材料物价指数表得出,故排除。

例题6.17世纪中叶开始,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安德拿岛强迫土著种植12万棵肉豆蔻树,并在安汶岛实施丁香集中种植制度;明古鲁岛的英国殖民者采取强迫种植的方法,下令土著男子铲除森林,开辟胡椒园。殖民者实施的种植园模式(   )

A 改变了殖民地生态结构

B 导致了罪恶的奴隶贸易

C 阻碍了欧洲的技术革新

D 改变了欧洲的社会习俗 

结果分析:本题设问为隐性设问, 考查殖民者实施的种植园模式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殖民者迫使殖民地成为其原料产地,种植单一的经济作物,这破坏了殖民地的生态平衡,改变了殖民地的生态结构,故选A项。不选理由:15世纪奴隶贸易已经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殖民地为欧洲提供了大量的原料有利欧洲本土技术革新,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殖民地的种种资源模式,对欧洲社会吸收的影响,排除D项

例题7.周武王克商后,周人视故土为本位的意识强烈,将洛阳称作'东国洛",周成王迁宅于洛阳后,洛阳地区被周人明确为"天下之中"的"中国",不再属于"东国"范围。这一变化(  )

A 消除了诸侯割据的隐患

B 体现了集权体制的确立

C 反映了关中经济的衰落

D 促进了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结果分析:周成王迁宅于洛阳意味着周对于洛阳一带的控制加强,在此背景下,洛阳地区被周人明确为“天下之中”的“中国",不再属于“东国”范围,这种称呼的变化是大一统观念逐渐形成的表现,D项正确;不选理由:A不符合史实,排除;秦朝确立了集权体制,排除B;C不符合史实,西周时期的关中是经济重心,排除。

例题8.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改革选官制度的重要性.百日维新时期颁行的法令规定,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这一法令的颁行(  )

A 废止了传统的科举制度B 揭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序幕

C 引发了强烈的反对声浪D 开启了民族资本的“黄金时代”

结果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百日维新时期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这就损害了传统科考考生的利益,破坏了传统的科举,因此会遭到反对,故C正确;不选理由:科举制废除是在190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错误;洋务运动就已经揭开了近代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序幕,故B错误;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

例题9.公元八年,王莽更名天下田为"王田",奴婢为"私属",严禁买卖;又参照孟子所说的"井田制"中-夫-妇授田百亩的原则,宣布凡男口不满八人而土地超过九百亩的,应当把余田分给九族邻里中无田和少田的人。这一改革措施(  )

A 较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B 意在缓和汉末土地兼并矛盾

C 得到地主官僚的普遍支持D 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结果分析:材料“王莽更名天下田为‘王田”、“宣布凡男口不满八人而土地超过九百亩的,应当把余田分给九族邻里中无田和少田的人”实质上是恢复土地国有制,目的是为了缓和汉末土地兼并的矛盾,但这并不符合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潮流,故B正确,排除A;不选理由:王莽改制触及了地主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排除C;“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不符合史实,王莽改制最终以失败告终,其政权不就也被推翻,排除D。

例题10.明朝科举制度中存在着"优养"制度:从启蒙的社学阶段,有对贫寒生的优待,如免缴学费、供给饮食、发给纸笔;进入府州县学后,可在赋役上有所优免;参加考试的士子,有盘缠银的补助。这一制度(   )

A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B 维护了官僚阶层的特权C 强化了封建专制皇权D 推动全国教育体系形成

结果分析:材料强调对贫困学子优待,让他们依然可以进入仕途,做官为皇上分忧,强化皇上的权力,体现皇帝对官吏任免权的影响,有利于巩固皇帝专制和封建统治,让贫困孩子也能够读书考试这种事要笼络人才,强化君主专制,巩固封建统治;选择C项不选理由:A项科举制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并不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排除B项材料措施是让贫困子弟也有条件读书考试,并不是为了维护官僚阶层的特权;排除D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是为了推动全国教育体系的形成;排除。

例题11.如表是根据《中国货币史》整理的晚明赋役折银及影响进程表,这些进程有助于(    )

A 中国古代社会逐渐转型

B 中国白银的储备剧增

C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结果分析: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明赋役折银对农民、对农业、对农村的影响巨大,为古代经济带来新的影响,进而推动古代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正确;B.题干所给表格内容不能体现当时白银的储备情况,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雇佣关系,表格内容没有反映雇佣关系,无法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排除;D.题干所给表格内容不涉及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

例题12.清代前期,在台湾、内蒙古河套地区、新疆屯垦区、西南及南方丘陵山地区等地,灌溉水利有较为显著的发展。这一发展(    )

A 有效控制水涝灾害的发生B 基本解决了清代人地矛盾

C 与当时的农业垦殖相对应D 使农业成为边疆的主产业结果分析:根据材料“在台湾、内蒙古河套地区、新疆屯垦区、西南及南方丘陵山地区等地,灌溉水利有较为显著的发展”可知,这些地区农业的发展,需要配套的灌溉水利设施,所以C正确;这些地区灌溉水利的发展主要是为农业服务,所以A错误;材料内容与“人地矛盾”无关,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农业成为边疆的主产业”,所以D错误。

例题13.1977年7月邓小平复职后,相继接见了美籍华裔生物学家牛满江、数学家陈省身以及三位华裔诺贝尔奖得者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 1978年7月他又热情接见了由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率领最高规格的科学家代表团。这些反映出(    )

A 科技领域成为我国走向开放的先导B 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科技间交流

C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各领域的交往D 科技界交流加速消除了中美间分歧

结果分析:邓小平复出后首先在科技教育领域中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包括会见美籍华裔科学家和美目科学家代表团等,事实. 上表明科技领域已成为我国走向对外开放的先导,A项正确。B项史实性错误,改革开放的局面开启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C项错误;D项表述错误,均排除。

例题14.梭伦按照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赋予各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与义务;罗马法规定:完整意义上的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备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种身份。这些规定(     )

A 蕴含了人文主义 的精神B 使自然法观念深入人心

C 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矛盾D 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结果分析:材料中梭伦“按照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限制了下层公民的参政权,而罗马的“需要具备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种身份”则表明奴隶不是“完整意义_上的法律人格的人”。这些规定均体现了对奴隶主阶级利益的维护,故D正确。A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只符合梭伦改革,排除。

例题15.元光五年,汉武帝在长安城未央宫召见奴隶出身的卫青,赐封他为车骑将军,领兵北击匈奴。这一做法体现的制度是(      )

A 察举制B 世官制C 科举制D 分封制

结果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是汉武帝设立的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材料中汉武帝封奴隶出身的卫青,赐封他为车骑将军,说明卫青是由于他的才能进入仕途,体现了察举制的特点,故A项正确。世官制是世代垄断官位和爵位的制度,汉武帝封奴隶出身的卫青,赐封他为车骑将军,说明选拔不受血缘和地位的限制,排除B。科举制是始于隋唐的选官制度,排除C。分封制是盛行于西周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

例题16.《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说:"不得不勉允所请,藉作一劳永逸之计……从此通商,永相和好"清廷签约代表耆英也认为,"唯一切善后事宜,尚须明晰妥议,立定章程,尽一办理,,方可期一劳永逸,永杜兵端"。这反映出,《南京条约》签订后(      )

A 国家平等交往 原则在中国确立B 统治集团对国际形势形成理性判断

C 传统天朝体制的影响逐步消除D 中国外交开启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结果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清朝统治者认为《南京条约》的签订能使中英两国相安无事,意图满足列强需要以换取和平,但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局面,鸦片战争仅是西方侵略中国的开始,中国外交面临不断冲击,故D项正确;《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关税、领土、司法等主权,排除A项;题干反映统治乾并未认识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本质,故并非是理性判断,排除B项;题干并未反映出统治者传统天朝观念消除,排除C项。

注意事项

结果影响型试题要求同学们可以根据材料所描述的“原因”来得出相应的影响,抓住关键信息;平时练习定哥《小题精炼》习题时就要特别训练这方面,练习时要先关注材料关于“原因”的描述语言,进行分析描述语言得出材料想要的结果;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要马上翻阅定哥红宝书(定哥红宝书是一本融合了历史基础知识、材料答题术语、高考时事热点和对应习题的历史复习资料书,是新老教材,新老高考都非常实用的历史知识复习图书);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定哥独家干货】第七期:选择题技巧之结果影响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