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史》杨宽著 第四编 第四章西周王朝历代对四方的征伐防御(中)~读书笔记
小萌新读书笔记,专业书籍看着有点累。


九:周穆王讨伐淮夷 和东国x戎
想要了解这段历史,学者研究“班簋”

西周班簋,又称毛伯彝;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记录周王朝时期毛伯班受到周天子册封赏赐,追述毛公平乱淮夷之功


班簋小部分铭文:班簋载:“王令毛公以邦冢君、土(徒)驭(御)、人伐东或(国)戎,咸。王令吴伯曰:以乃师左比毛父。王令吕伯曰: 以乃师右比毛父。(这个师左师右应该就是两边部队的意思吧)
铸造者的信息:器之作者毛班,是文王之子毛叔郑的五世孙,原为伯爵,因穆王命令他继承虢城公的职务,夹辅王位,作为四方的中心,职掌着繁、蜀、巢三地的号令,赏给了铃和鋚勒,因而升为公爵。所以铭文先称“王令毛伯”,后来就称“王令毛公”。

铭文大概故事:穆王就命令毛公统率邦国君长、步兵和车兵以及人征伐东国戎。并且命令吴(虞)伯和吕伯从左右协助毛公,率领族人和军队随从出征。经过三年终于平定东国。
十:周穆王讨伐扬越至九江(这一章节资料实在太少)

作者没有实物青铜器的资料@.@
文献资料:引《竹书纪年》:“周穆王伐大越,起九师,东至九江,驾鼋鼍以为梁也。”
文献资料《史记·楚世家》:“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不知道是不是越),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鄂在今湖北鄂城,九江即在其东南。(熊渠?)
十一 周穆王讨伐犬戎

犬戎是什么?(作者只是简单说古代游牧名族,或者是中原对游牧民族的蔑称)
历史文献中的周穆王讨伐犬戎:《后汉书·西羌传》:“至穆王时,戎狄不贡,王乃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王遂迁戎于太原。”
十二 .周懿王反击南夷入侵


实物文献来源:史密簋(一九八六年陕西安康出土)载:“唯十又一月,王令(命)师俗、史密曰:‘东征,南夷。’卢、虎会杞尸(夷)、舟尸(夷)、雚不遂(坠),广伐东国。齐(师)、族土(徒)、遂人乃执鄙宽亚。师俗率齐(师)、遂人右,□伐长必。史密左率族人、釐(莱)白(伯)、僰、周伐长必,隻(获)百人”
懿王时期,由于南夷入侵,王命师俗、史密率东方封国强大的齐国之师加以讨伐。因为齐是西周东方封国中最强大的。
所说“齐(师)”,是指齐的常备兵,
所说“族土(徒)”,是从齐国国都中征发来的“国人”,因为“国人”是聚族而居的。
所谓“遂人”是指从郊外“六遂”中征发来的“遂人”。
可知这是师俗调发了齐倾国之师来伐南夷的。长必当是南夷的重要据点,师俗和史密分左右二路伐之。
十三,夷王讨伐太原的犬戎(因周穆王被迫迁徙的犬戎)
@周穆王 王遂迁戎于太原。
太原之戎就是之前原来周穆王打败的而迁徙的太原之犬戎
《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竹书纪年》:“夷王衰弱,荒服不朝,乃命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
十四:周厉王,周宣王讨西戎
故事大概:
《史记·秦本纪》说:“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这时秦庄公奉王命攻破西戎而被任命为西垂大夫。
(上面一段秦本纪故事总感觉在纪录片《东方帝王谷》的秦代发展故事出现过,看完还挺有感触的,从故事从 秦人--秦地----秦国---统一----更迭,讲述了秦崛起的故事。)
十五:周厉王击退了淮夷入侵
现代人讲故事:周厉王命 虢仲 率兵反击,未能取胜。淮夷气势更为嚣张,又一次发动更加凶猛的进攻,一路浩浩荡荡,深入到周的中心地带,打到伊水、洛河之间,并掠杀无辜平民,抢夺财物。厉王亲临 成周 指挥反击战,命令周将率精兵反击。终使淮夷无法招架,只得败退,纷纷逃窜。周军乘胜追击,最后彻底击败了淮夷,斩俘140余人,夺回被淮夷掳去的周民400人。 (故事虽然比较简单,不过”虢仲”,“伊水、洛河”“俘140余人”“夺回被掳周民400人”都能在青铜器的铭文中找到证据)
青铜器文献记载:虢仲盨盖。铭文:“虢中(仲)以(与)王南征,伐南淮尸(夷),才(在)成周,乍(作)旅盨,兹盨友(有)十又二。”


青铜器文献记载:禹鼎部分铭文: 东夷侵犯周王朝的东南部疆土,周王命西六师与殷八师前往讨伐,因鄂师据守匡地,未能攻克;随后武公派遣禹率亲兵,包括兵车百乘、甲士二百、徒兵千人前往匡地,协助西六师和殷八师作战;禹经过苦战,胜敌立功,擒鄂侯驭方(鄂侯驭方是这次淮夷入侵的首脑所以首先讨伐鄂国)
历史上对于周厉王的评价不是太好的样子。《后汉书·东夷传》说:“厉王无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宣王命召公伐而平之。(网上有过类似的标题《周厉王:见证史上第一次平民暴动的皇帝》)具体真相如何,不去深究 留待考古学者再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