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之诗》游戏对话解析外部梳理挂件:西方近代哲、文、科发展超简史(业余dd版)。

梳理一下思路,如果只是从樱之诗里面涉及的元素来谈太过局限,以至于产生断片,我重新梳理了一下整体感。
如果不谈神学问题的话。那么从文艺复兴开始的哲学、科学与人文发展的大体线路是这样的:
一.前论:理性主义时代
1.笛卡尔承接古典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从而开创理性主义。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是二元论的。笛卡尔在二元论中偏向唯心方向。
1.1在欧洲大陆区域内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继续发展,并与神学问题产生很多的交叉,唯心趋势日益加剧,最后形成了尤其强调“人理天生”的大陆理性主义。
1.2而在旧罗马帝国边缘区域的不列颠小岛上,由于受宗教的约束力较弱,从而有着更加自由的学术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出了不列颠地区的理性主义,为了与大陆的理性主义作区分而被后人称为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偏向唯物,主张“人性后启”。
2.德国哲学家康德巧妙的将两者结合,他在否定了人理天生的同时也肯定了理的存在,对于经验主义则是采取了经验主义唯物的认识论入路,但否认人性是无序的后天泥塑,在康德的认知论雏形中,经验提供原材料,而理性则把它们加工为最终可被使用的建筑材料。
2.1在康德整合旧理性主义的分裂状态后,理性主义稳步发展,与此同时,科学与人文开始和哲学产生裂痕。
2.1.1文艺复兴后经典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的发展,促使二元论向一元论坍塌。原始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出现,以当时的新锐科学家为代表,不断提出的物理法则,扩充的元素表,人体解剖的阐明,似乎世界也不过是一个巨大的机器。热寂说与拉普拉斯妖假说是那个时代的标志,为了区别于之后的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时候的唯物主义被称为机械唯物主义。
2.1.2文艺复兴后,人文界也产生巨变,人们纷纷抛弃神转而拥抱自然。在文学领域,自然主义逐渐开始向浪漫主义演变,而在当时的艺术领域,创作者们很快就开始不满足于复刻自然,而是更加追求自我的表达。并最后掀起了唯美主义运动,可以说唯美主义是一种唯心一元论的变体。
2.1.3“如果要说现代的悲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一定是工业时代”。那个时代的科学发展过于迅速,相比之前的人类文明来讲,可以说是一夜就改变了世界。人文被迅速的抛开,以不列颠为首的原本落后的地区由于体制改革进行迅速,很快就在物质文明上遥遥领先了欧洲内陆国家,于是战争就随之而来,战争时期的艺术活动是相对受挫的,而科学却因为得到了国家支持反而突飞猛进。在这个时代,人文是被疏远的,可它们依然足够伟大,在挣扎中寻找自己的道路。
2.1.4在民族意识的崛起、教育逐渐强化的背景下,哲学一改承自希腊时期的相对出世的地位,哲学从它的相信者中获得力量,开始与政治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其中诞生了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于此同时,黑格尔几乎成为了当时德国铁血统治的维护者。哲学家在世界上的活跃很快就撕裂了人文的底线,自然主义的画与诗集被铅弹与芒硝击穿,他们不得已开始向着“唯自由与反抗”的浪漫主义前进。
2.1.5比起人文的挣扎,科学的故事更加单纯,科学在不断的前进中扯断了哲学的缰绳,在国家的支撑下,科学正在逐渐转变为一种狂野的力量,应用科学开始进入了工业化与商业化的时代,发明家成为了一种致富的梦想,无数学者挤破头的进入到新兴产业与市场的旋涡中。另一边理论科学则进行到了瓶颈——似乎天空已经万里无云了。
2.1.6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在黑格尔的基础上诞生,两者在辩证的结构上是同源的,但对于唯物还是唯心的见解上分道扬镳。如果说黑格尔的宇宙宛如一个不断收束的金字塔,充满了宿命论的残酷感,那么马克思的世界就是一个不断变形成长的有机体。
3.不论如何,19世纪的整个理性主义哲学就像一个发狂的怪物,很多的一些关系紧密的学科都开始逐渐分离出来或者撇清关系,一元论极端缺乏包容力,不断碰撞产生出激烈的冲突,以引导意识形态为基准诱发战争,并事实上的使世界愈发不安宁。这时的一部分人开始反思,反思哲学是否走错了道路,一些人回到过去的哲学家中寻找遗失的智慧,一些人开始批判当时的理性主义。
3.1结构主义的诞生基于“将复杂的事物化繁为简”的理念,这一派的哲学家把目光放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前苏格拉底时期,并从中解析哲学的根本命题,他们选择放弃当时那些“为了修补一个错误而不断把问题复杂化”的辩证主义,希望将哲学命题的提出进行规范化,或者说合逻辑化,并最终经数代人完善,发展为相对完善的数理逻辑哲学(语言分析哲学),但实际上这个哲学内部人员结构松散,像维特根斯坦一样后面专攻于人文科学研究的人很多,并转变为现代如语言学、民俗学、文化学、符号学等“人文科学”发展的根本。但这个哲学流派本身缺乏力量,不够激情(吸引大众),本身也与政治关联不大,甚至具有讽刺政治的倾向,使得其一度只流传于学院与学者中间,而没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3.2结构主义思想在20实际的人文科学中遍地开花,他们的理念渗入到各行各业,尽管这个哲学流派并没有强调实践的要素,但当这些人反过来思考哲学的时候,他们身上的富有的专业素养依然比其它哲学家更加注重与实践工作得结合。当人们重新回到哲学的起源——如古希腊对于工作的四种分类中去,人们就更加明白哲学的演变历史,而现在,这些东西都被割裂出去了,如果重新梳理哲学,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将诸学科归源回哲学,并将人类的整个生存价值体系重新整合。自此,逐渐进入现代的后结构主义时期。
二.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时代
4.非理性主义运动是影响了现代西方整个价值生态的风暴,之所以称其为运动,这是因为他们没能建立任何一个“建设性”的哲学体系。可以说,直到今天,西方的哲学研究者也都在尽力试图在精神文化的废墟中重建信仰与价值的大厦。但这并不是说非理性主义去摧毁了理性主义的价值体系,而是非理性主义指出了理性主义自身的矛盾与不可解释,于是理性主义就崩解了,同时,在物质与政治层面,正是理性主义发动的战争摧毁了理性主义者所相信的一切。
4.1最先可以被定义的,是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叔本华的主要著作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本书里,叔本华指出的就是对于理性的否决,他的观点更接近极端的经验主义,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所呈现的一种表象,是眼睛的一种欺骗,而真正决定人所经历的一切的本体是人的意志,真正决定一切的是一切之背后的生存意志。这是一种非常悲观的论调,与当时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的乐观产生鲜明的对比,其曾试图与黑格尔在同一时间授课以争抢学生,结果惨败告终。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叔本华是非理性主义者,但其观念对机械唯物主义的后续发展也提供了养分,两者在宿命论式的观点取向上并不冲突(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一书实际上就把基因类同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
4.2接下来是尼采的超人主义与生命哲学。尼采受到了来自叔本华深刻的影响,但尼采的学说却是积极向上的,完全不同于叔本华的悲观论调,尼采在书中嘲讽叔本华是一个背后世界论者,他认为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就像是在世界的背后偷偷掌控着世界的神明。因此尼采主张人应该自我超越,并以此将价值体系的重新定义。虽然尼采生前并没有直接的哲学著作,但是其文学作品(尤其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激烈风格深深影响了当时本就与主流哲学隔阂甚深的文学界,并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唯美主义运动的诞生。
4.3再之后就是存在主义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几乎同时成型,这里先谈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的源头尚且要追溯到克尔恺郭尔的宗教存在主义,尼采的文学中对生命意志的推崇将它提炼到人们面前,但真正把它发展起来的却是海德格尔。海德格尔生前一直坚持自称是理性主义哲学家,但其挖掘出来的思想却是非理性主义的,他用庞大的精力去彻底推翻了整个西方的传统哲学体系,与用激情去摧毁的尼采做法不同,海德格尔用理性消灭了理性,真正摧毁了正统哲学家心中的理性帝国。之后的萨特继承了他的工作,但仅仅只做到了关于存在主义相关概念的建设,没能重新立起新的大厦,并因此,在悲观中挣扎的萨特在之后开始接近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了法共的领头人,但同时也与很多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样,对当时苏联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极端武力推翻倾向感到进一步的绝望。
4.4精神分析主义,如果要谈精神分析,那我们必须要谈弗洛伊德,但弗洛伊德不是一个哲学家,虽然他晚年确实像一个哲学家,但没有人继承他晚年的那些思考,因为他的得意弟子全跑完了,弗洛伊德晚年致力完善的生死本能二相学说就这样埋在历史中。而谈到弗洛伊德的直系弟子们就一定要谈一下荣格与阿德勒,前者沉迷唯心主义,并最后延展出超心理学这样的神秘论,而阿德勒则越走越远,最后演变出只留有部分理论基础而过于着重临床实践的美国的现代心理学。现在严格来讲,精神分析主义并不存在了,虽然它还有包括荣格、拉康等等一票不只是涉及心理学、还与哲学沾些边的精神分析支持者,但是弗洛伊德他自己的核心精神已经没人继承了,甚至拉康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进行的重新解读,可以说完全变样了。
三.后现代至当代
5.后现代主义囊括了整个被理性蹂躏成废墟的西方现代思想,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并延续至今,其中“后现代”的称呼其本身就非常形象的对时代进行了一个恰当的描述。在这个时代中,哲学是颓然的,几乎没有真正达到拯救目的的哲学诞生。这其中比较有望的,有后结构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前者主张哲学的整体观,并试图回归哲科文艺一体的古典时代,后者整理苏联的失败教训反思实证主义的正确性。
5.1后结构主义,与这个学派的前身——结构主义的属性一样,这里面多是各个涉及人文和自然科学行业的翘楚;这其中尤以医学人士居多,甚至关于医学史的整理功绩都大多是出于其中人之手,奠定了现代医学行业彻底进入到人本医学模式的时代,当时的很多医学人士都在致力于推进这一认识。总的来讲,后结构主义是主张“整体观”的哲学,拒绝将事物的各个属性进行过度的分割。后结构主义与结构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吸取了非理性主义运动的成果,他们认为逻辑与理性是不等同的,主张使用逻辑导出非理性结果,也就是试图去将非理性转化为“合逻辑的”——即强调人是非理性但可以去理解的。樱之诗中引用的关于脑科学家中流传的双关玩笑“what is matter? no matter. what is mind? never mind.”实际上就属于后结构主义的一种思想。但非常遗憾的是,现在并没有决定性的可以合并两者的学术成果诞生,以目前的研究来看,只能说唯物与唯心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一直都在用大量的研究数据拆对方的台,这两者谁都不能说服对方,而后结构主义也没办法找到机会彻底合一两者,不过宁人心欣慰的是绝大部分的学者都对整体论充满信心,这对于专业上的处置来讲,是十分合理的,因为不会有哪个患者相信只要睡觉坚持吃药就能开心起来,又或者冥想可以治好精神分裂。
5.2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这个还是不谈了,这个左右问题上到精英阶层,下到市井小农,谈到都可以化身阶级战士,左右随手扣,太敏感了,不敢不敢,不谈不谈。
5.3量子科学的进展围绕着20世纪上叶对光的研究,以及中叶时期原子能的理论领域进行,最终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机械唯物主义在面对量子微观层面的不适用性而告终。在量子物理的时代来临后,科学家中重新诞生了一批哲学研究者,这些人并不像他们的理性主义前辈那样涉及世俗的宣教,而是将哲学甚至部分神学理念带入到物理学的前沿研究中试图寻求突破,得益于此,量子物理学反转了旧有经典物理学根深蒂固的实证主义倾向,其代表之一便是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的提出,至此,量子物理学进入先猜想再证明,甚至以一个猜想为基准套以无数猜想从而建立假说的时代来临,这使得大量猜想在缺乏实证的情况下被发表,世界上人民的眼光在经历了核能的洗礼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之后的冷战中,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府在核能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宣传,而这些宣传本身也将波普艺术的推向了一个时代性标志),更加注目于前沿科学的发展,以此带动了科幻文学阔别百年的兴盛。
5.4文学在经历战争的洗礼,与存在主义法国佬人均文豪的时代后,受到艺术界达达主义的影响,迅速发展出贴合大众审美的流行文学。其中以地域及地方文化导向的异质性,大体主要有推理文学、幻想文学与科幻文学的空前兴起。而正统文学(这个词并不是一个泛用语,但为了区别于流行文学,纯粹的文学作者总是得想个名字,同样还包括严肃文学之类的说法)则依然与哲学并行,在这其中,非理性主义思潮久久不能平息,对于比哲学家更加感性的作者与诗人来讲,战争带来的影响更加深远,这是由于文学本就肩负承担历史的责任,没有人能够避开那些流传下来的悠久的东西,因为这就是文字的作用,记载与流传。可以说,当代的正统文学是严肃而深沉的,远远缺乏当初尼采与浪漫主义的激情,在当代的这些文学中,理想与现实的悖离,思想与肉体的分割是司空见惯的基调,这些东西放在一百年以前并不严肃,甚至还可以很欢快与荒诞,但在现在,它们只能彰显出人的虚无缥缈,以及人们对整合这些事物的一种疯狂的渴望。
三.艺术的近代发展简要(我也就业余了解水准)注:根据绘画内容及手法的分极,将达达主义影响为主的新艺术单独整理。
6.艺术在进入文艺复兴后期后,产生了一个广义的自然主义画派,这个时候各种风格在虽然在手法与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作品的内涵都是基于自然、生活与理性。
6.1象征主义横空出世,引起艺术界的动荡,在作品的构成上与传统自然主义有着革命性的不同点。
6.2印象派自自然主义中诞生,这批人吸取了日本浮世绘风格中对色彩的大胆应用,从而将自然景色进行人视觉器官对于光与色彩的感受性再加工,从而呈现与画上。
6.3后印象派在参考了象征主义后,在色彩与线条的应用上更加的大胆,更多更强烈对自然景色进行加工,成功把人——这一强烈的元素加入到自然的改造中去。
7.唯美主义运动是一个及其短暂的运动,其同时带有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色彩。在王尔德因为搞基入狱后就沉寂下来了,是因为艺术界迎来了更加彻底的动荡(第一次世界大战)。
7.1在思潮汹涌的19世纪中期诞生的写实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据对象的不同以及对现实临摹方向的选择,可以有社会写实主义,超写实主义,魔幻写实主义等等。
7.2抽象主义承接象征主义(更加难懂)。
7.3分色主义(直哉与吹对战时画的点彩画)发展印象派对光的处理。
7.4立体主义,对局部事物空间属性的再构,颠覆了旧有的视点理念。之后催生了未来主义以表现运动感,加强观众视觉感受为主;构成主义和旋涡主义以质感与现代象征的组建堆叠为核心,主张回到理性时代(蒸汽朋克与工业风格)。
7.5表现主义,特色为对固有事物的属性扭曲后重组。
7.6抽象表现主义,特色为对抽象事物的属性与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扭曲,极大的扩充了作品的内在容量,同时由于大量手法的堆叠,使得审美门槛极高,也变成了现在很多批评家的主要批评对象,认为这种艺术是对民众审美的背叛,只是精英阶层的自娱自乐。
8.达达主义的诞生标志着20世纪崭新艺术形式的开始。这一艺术运动类似于非理性主义,或者说就是艺术界的一场非理性主义运动,进行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达达主义否定传统艺术对于“技艺”的执着,从而大量的引入“现成品”,与当时的电影与摄影艺术结合在一起,对整个艺术行业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冲击。
8.1波普艺术基于达达主义发展,也被一部分人称为新达达主义,擅长使用加工过的“现成品”符号来表达主旨,这些“现成品”较达达主义时期更加直白易懂,标志着大众艺术的兴起。其率先开创拼贴的作画技巧,暴力又巧妙的将元素进行直观的叠加,这一手法对21世纪的多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说Pluvia滑稽)。
8.2超现实主义诞生,其切入的角度主要围绕于达达主义对“技艺”的抵制,同时也包含一些唯美主义对美的纯粹性的执着,超现实主义者追求闪瞬灵感的拓印,拒绝一切构思以及“琢磨”的行为,要求最大限度的保留表达者最直接单纯的理念,而不掺杂有道德或主流审美的干扰以及种种外力的影响,这一思想在文学也有对应,并对这种创作方式冠名以“自动主义”。
8.3极简主义汲取了波普艺术对大众审美的回归,加以批判抽象表现主义,旨在释放审美的压迫,美应该是纯粹的,在这一点上,实际上还带有少许唯美主义运动的影子。反之,极简主义有限的元素难以表达组合的概念,但在单一概念的深度上却鲜有对手。由于在这个后现代式颓废空虚的时代里,来自物质需求的压力使得人们对于审美的投入极其有限,极简主义从而一跃成为了当代装饰设计的主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