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文博考研 | 武汉大学文博专硕!录取名单信息量很大!/2023真题/分数线/速览!

收录于合集#全国各文博院校考情分析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武大,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 “985工程”、“211工程”。
学校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设六大学部34个学院、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有4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7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3862人,本科生29450人,硕士研究生20085人,博士研究生8616人,留学生1623人。
文物与博物馆学所属学院——历史学院。
盒子说:武汉大学2017年最低分322分,2018年最低分322分,2019年最低分327分,2020年最低分331分,2021年最低分343,2022年最低分339分,。 整体来看,武大最低录取分数起伏不是特别大,这和武大的题型设置和风格也有很大关系,建议如果报考武大的同学目标最低设置在345——365及以上比较稳妥。
这段划线部分的话是盒子去年给同学们在公号说过的话,看武大今年的考情变化不大,基本和往年一致,和盒子预判几乎无差。一如既往的分数线不大起大落,题目难度不偏不倚,中规中矩符合我武大的气质。今年武大2023年初试最低分348分,今年盒子仍旧还是这段话,建议报考武大的同学们把分数目标最低设置在350——365及以上比较稳妥。
看招生目录虽然有15个推免名额,但今年最终录取名单中的20名同学依旧都是靠本事考进来的。而且本科院校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本科专业跨的也是五花八门,因此我武大堂堂正正的就是不歧视本科院校,不歧视跨考同学!欢迎报考!
武大题型以简答题和论述题为试题框架。题量较大,书写字数不少,答题速度较慢的同学,会出现答不完的情况,这一点尤为注意,平时一定要多练习真题,冲刺的时候跟上盒子节奏定时答题,测算自己的答题速度,盒子评估你的综合水平及短板弱项。另外就是,考武大一定要多关注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中游,例如“盘龙城”、“曾侯乙”,就是武汉当地的商文化遗址。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联系电话

2020年文博拟录取名单
初试 最高分407 最低分331

2021年文博拟录取名单
初试 最高分392 最低分343

2022年文博录取名单
初试 最高分411 最低分339

2023年文博录取名单
初试 最高分393 最低分348

2023年专硕国家线

建议参考书目:(武大未发布过正式书单,可参考复习)
1.《文物学》,李晓东,学苑出版社
2.《中国考古通论》,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3.《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作者:王宏钧,上海古籍出版社
建议拓展再看看马工程的“新三本”辅助着看即可。
历史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
根据《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2〕3号)和《武汉大学研究生复试工作管理规定》(武大研字[2009]26号),以及《武汉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公告》等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选拔质量为核心,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坚持科学选拔、公平公正、全面考察、以人为本,实现复试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在确保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稳妥做好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
二、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如下:组 长:刘安志 刘礼堂副组长:杨国安成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刘 超 余西云 郑 威 胡 浩 曹盛英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复试录取相关工作,组织各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复试专家小组具体实施相关复试工作,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政策、纪律、规则及程序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结合复试成绩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受理考生申诉并及时妥善处理,公开有关信息。
三、指标分配、复试分数线及复试比例
根据我院2023年硕士生招生计划、考生初试成绩、专业设置等各方面的情况,以及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确定历史学院分数线和招生计划分配情况如下:

四、调剂政策
学院将根据第一志愿考生的复试录取情况和剩余指标情况,确定是否接收调剂和制定具体的调剂政策。如接受调剂,将在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发布调剂公告。
五、复试要求
1、具体安排本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采取线下面试形式。具体安排如下:时间地点复试环节3月22日14:00-17:00振华楼历史学院各教研室报到、资格审核、缴费3月23日8:30开始专业学位硕士综合面试3月23日14:00开始学术学位硕士综合面试说明:
(1)具体时间、地点等安排将在学院复试工作群(QQ群号:727191862,请达到我院分数线的考生实名申请进群)发布。进入复试的考生注意保持手机畅通,学院将逐一电话联系,通知复试相关事宜。未按时参加复试的,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2)考生参加复试时,须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持学生证及复印件)、初试准考证、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单位公章)、《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素质、品德考核及心理素质鉴定调查表》(附件一)、《考生诚信复试承诺书》(附件二)到学院指定地点进行资格审核。对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不予复试。
2、复试内容及形式复试包括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和专业综合面试。外语听力口语测试通过对话形式进行;专业综合面试包括对治学态度、动手能力、专业思想、心理素质等方面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的考核。
3、成绩核算初试成绩占60%、复试综合成绩占40%。
总评成绩=初试成绩/5×0.60+复试综合成绩×0.40。
复试综合成绩和总评成绩均为百分制,任何一项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低于60分为不合格)(不包括专项计划考生)。学院将根据各复试小组总评成绩依次排序,作为复试录取依据。专项计划考生复试综合成绩不合格不予录取。符合教育部相关规定,享受研究生招生加分政策或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后达到我院复试分数线的考生,于复试前联系我院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报学校审核通过后,准予参加复试。
六、思想政治素质、品德考核及心理素质鉴定
1、对复试考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品德考核及心理素质鉴定是保证入学新生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本学院将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做好考核工作。
2、考核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心理素质等方面。
3、必要时将采取“函调”或“派人外调”的方式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及心理素质进行考核。
4、思想政治素质、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拟录取名单确定后,本学院将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或档案审查意见)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审查其政治思想情况。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
七、体检
拟录取考生(含推免生)将在入学前组织体检。根据教育部、卫生部、残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文件标准,体检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八、录取原则、类别和奖学金
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原则,根据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其它详见《武汉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公告》。
九、信息公开
学院招生录取工作的各个环节将按学校的统一要求进行公示。拟录取名单上报学校研究生院前,将在本单位的网站上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个工作日。复试考生如对公示结果有异议,可通过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向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工作处或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教学办公室反映,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以便调查核实。本细则未尽事宜以《武汉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公告》为准。
历史学院研究生教学办公室电话:027-68753810
Email:hzj227@whu.edu.cn
研究生院招生工作处电话:027-68754125
Email:wdyz@whu.edu.cn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2023年3月16日
武汉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5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862人,其中正副教授3086人,有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及考试方式
2023年我校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900名左右(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400名左右,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1500名。各培养单位招生人数将在录取时根据国家下达的正式招生计划和报名考试情况做适当调整。此外,我校还招收若干专项计划,如“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强军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联合培养计划等,另行公布。
我校“2023年各培养单位硕士招生目录”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含统考招生计划和拟接收推免人数)为计划招生数,根据教育部招生计划下达、推免硕士生接收和其他实际情况,学校可对分专业(研究方向)拟招生人数进行必要调整(增加或减少),具体情况届时将由各培养单位予以公告说明。
初试方式分为全国统一考试(含联合考试)、单独考试以及推荐免试。
我校2023年不招收非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
三、学制与学习形式
(一)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除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制2年外,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1.法律(非法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艺术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
2.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2年。
3.入围2023年校企联合培养专项招生的研究生学制为3年。
(三)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学制详见《非全日制招生信息汇总表》及部分专业招生简章。
学习形式: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非脱产学习,主要课程教学活动在武汉大学。
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及我校的相关规定。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于2022年11月12日前将证明材料扫描件发送到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处电子邮箱wdyz@whu.edu.cn。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如在复试时还未拿到毕业证书,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国家英语四级合格证书或英语四级成绩报告单(成绩在425分以上);或雅思5分以上;或托福70分以上。
(2)取得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8门以上成绩证明。
(3)此类考生不得跨学科报考。
英语成绩报告单、主干课程成绩证明于复试前交相关培养单位进行资格审核。
(二)报考参加以下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以及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以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 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 5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 2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4.报考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取得国民教育序列西医类别临床医学专业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报考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取得国民教育序列西医类别口腔医学专业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根据《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9号)文件精神,对于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5.报名参加除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6.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除外),如在复试时还未拿到毕业证书,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国家英语四级合格证书或英语四级成绩报告单(成绩在425分以上);或雅思5分以上;或托福70分以上。
(2)取得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8门以上成绩证明。
(3)此类考生不得跨学科报考。
英语成绩报告单、主干课程成绩证明于复试前交相关培养单位进行资格审核。
(三)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
我校单独考试不按单位、行业、地域等限定生源范围,也不设置其他歧视性报考条件。
3.我校“单独考试”限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代码030103)”和“党的建设(专业代码0305Z1)”2个专业招生(以最终单考招生简章为准)。
(四)推荐免试生
经本科毕业学校(具有开展推免工作资格的高校)选拔并确认资格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等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统考,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我校除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外,其他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关于接收推荐免试生的具体条件和安排,详见我校接收推免生公告,可登录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s://gs.whu.edu.cn)查询。
五、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单独考试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和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合理确定)。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2022年10月5日—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2022年9月24日—9月27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信息有效,无需重复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报名流程: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s://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有关要求进行报名。
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疏漏、错误所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考试安排、防疫要求等事项,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二)网上确认
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确认网上报名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网上确认,网上确认要求考生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在校研究生网上确认时须提供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证明。
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疏漏、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
六、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考生报名前请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及要求,报考资格审查将在报名及复试阶段进行。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权威机构进行学籍学历认证,以便在网上确认时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如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存在疑问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后,我校才准予考试。
考生报名时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未如实填写者,我校将不予准考。
2023年武汉大学部分培养单位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请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仔细查阅相关培养单位招生目录,避免误报。对不符合该项报考条件的考生,我校将不予准考。对不符合报考条件者、弄虚作假者(含推荐免试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考试、复试或录取、入学资格。
七、初试及复试
考生在考前十天左右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一)初试时间:2022年12月24日—26日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所有科目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具体时间、考试科目及注意事项等详见《准考证》。
(二)考试科目设置及分值
1.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2.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及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我校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临床医学(学术学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的业务课以及单独考试、强军计划的公共课均使用全国统一命制试题(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3.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和工程管理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三)复试
1.复试时间: 2023年 3 月— 4 月
2.复试内容:
(1)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2)以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等形式对考生的学科背景、基本素质、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
(3)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和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招生单位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3.对同等学力考生〔报考法律(非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或工程管理硕士可除外〕,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
复试具体时间、地点、内容和形式以培养单位通知为准。复试笔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均在招生专业目录备注中注明。
八、调剂
调剂复试具体程序和要求按教育部和我校当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有关文件规定执行。特别提醒: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
九、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内容应当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十、体检
体检工作在拟录取后组织进行,体检结果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文件要求的考生方能录取。
十一、录取
(一)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勿滥。
(二)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定向就业”。
2023年,全日制计划不招收定向就业生(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专项计划除外);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三)被录取的新生如保留入学资格,需本人提出申请,经培养单位同意、研究生院审批后,可参加工作1至2年,再入校学习。
十二、学费标准及奖助体系
(一)学费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校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8000元/人·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13000元/人·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标准见下表,最终学费以湖北省物价部门核准的学费标准为准。
(二)住宿费:根据住宿条件,920—2480元/人·年
(三)奖助学金
我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评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设置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实施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并与现有研究生学术创新奖励政策、专项奖学金政策相结合,进一步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提高研究生待遇。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我校2023年研究生奖助学金政策如下:
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在籍且基本学制年限内表现优异的全日制(全脱产学习)研究生,其中,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万元。
2.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为基础学业奖学金和优秀学业奖学金,用于奖励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武汉大学在籍且基本学制年限内的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研究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定向研究生。基础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全额学费,优秀学业奖学金评选比例为基础学业奖学金参评人数的30%。具体设置及标准如下:

4.研究生优秀新生奖学金
申请对象为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在籍一年级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含进入研究生阶段的长学制学生)和直博生,当年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不参评。
特等奖10000元:来自高水平大学,或所在学科在最新一轮国家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排名前10%的高校,且学习成绩在生源学校本专业排名前1%且为第1名的硕士研究生新生;
一等奖5000元:来自高水平大学,或所在学科在最新一轮国家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排名前10%的高校,且学习成绩在生源学校本专业排名前5%的硕士研究生新生;
二等奖3000元:来自高水平大学,或所在学科在最新一轮国家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排名前10%的高校,且学习成绩在生源学校本专业排名前10%的硕士研究生新生;以及来自全国重点大学,或所在学科在最新一轮国家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排名前20%的高校,且学习成绩在生源学校本专业排名前3%的硕士研究生新生。
5.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为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武汉大学在籍且基本学制年限内的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研究生,及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全年按12个月发放。
6.设置助教、助研、助管(简称“三助”)工作岗位
研究生“三助”岗位津贴,用于资助研究生从事“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助管工作资助标准为硕士生20元/小时,研究生担任助教、助研的工资标准另行规定。
7.研究生专项奖学金
社会各界在我校设立专项奖学金40多项,每年为优秀研究生发放专项奖学金300多万元。通过构筑多元化、立体化的奖助体系,武汉大学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及生活条件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从而为广大研究生产出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保障。
十三、就业
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学校推荐、本人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
十四、其他说明
(一)我校将在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s://gs.whu.edu.cn)和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服务系统(http://yz.whu.edu.cn)及时发布研究生招生信息,请考生在初试、复试、录取等阶段随时上网查询。
(二)考生可从网上下载《武汉大学202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有关自命题的考试范围等事宜请登录相关培养单位网站查询或电话咨询。
(三)信息查询及联系方式
武汉大学招生单位代码:10486 报考点代码:4201
联系部门: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处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邮政编码430072)
电话:027﹣68754125
研究生院网址:https://gs.whu.edu.cn
研究生招生考试服务系统网址:http://yz.whu.edu.cn
相关信息可关注“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官方微信。
其它未尽事宜考生可查看相关培养单位招生目录,与培养单位联系。有关工作人员和电话附后,欢迎垂询。
本章程由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