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为何成了年轻人们时下最期望的就业方式
202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预计人数超过1158万,目前仍旧呈现增长趋势。
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意味着市场上就业的竞争压力降进一步扩大。在当前摩擦性失业较为严重的当下,许多95后与00后选择继续深造或加入考编大军,企图寻求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
在去年的一份调查报告中,约有超过40%的应届毕业生希望能够在国企工作,只有不到18%的毕业生愿意前往民营企业。除去薪资外,公司福利、休假、稳定等,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其实这一现象在数年前并未有这般明显,在2020年前,应届毕业生中考公考编的比例大约在35%左右;但到几年,这一比例却突破50%。并且,考生不仅来自国内,还有诸多海外留学生也会回国加入了“考公考编”的大军。除去应届生外,不少35岁以下的人,也都会选择在超过限制年龄前放手一搏。
当代年轻人对考公考编的热情,除去对就业的期望外,社会整体物质水平的提升,也让这一代有更加充足的时间与财力,去应对这一场长时间的“拉锯战”。
考公的另一大得幕后推手,便不得不提当下规模扩张迅速的成人教育机构。针对各种考试、各个阶段的报班层出不穷,冲刺班、协议班等新模式也不断被推出。物质经济上的充裕,也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自己的时间成本,提高成功几率。
不过,除去经验总结外,培训机构最大的作用,莫过于提供一个学习环境。许多人在经历高三、考研数年后,很难将自己拉回过去埋头苦学的状态。身边有一拨与自己竞争的人,便能让状态迅速回暖。
这一代人相较于上一代人的选择更多,但对于目标不太清晰的人来说,反倒是一种干扰。考公考编相较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为自己现阶段树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