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条隧道仅14.5公里,却差点难倒基建狂魔,美国专家见了也犯愁

2022-01-12 20:43 作者:楠竹一  | 我要投稿


图为大柱山隧道

在中国有这样一条隧道,和秦岭隧道相比,它的里程数要少得多,这条隧道仅14.5公里长,却差点难倒了素有“基建狂魔”称号的中国,连美国专家见了也犯愁,认为这简直就是“地狱”入口,它从2008年一直挖到2020年,整整挖了12年时间,近乎每年才挖一公里,几乎每天才挖3米,这就是大柱山隧道,大柱山隧道是中国挖掘过的难度最大的隧道,是大瑞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大柱山隧道

为何一条14多公里的隧道挡住了“中国速度”?这就要从它所处的横断山脉说起了,这条隧道虽然位于云南境内,然而需要打通的是,处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这座山脉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互相挤压形成的,因为是大陆板块挤压,所以中间出现了无数断裂带,整条14多公里的大柱山隧道,总共需要经过6条地质断裂带,还面临出现突泥,涌水的危险,不但工程会受到影响,人员也有作业隐患。

图为大柱山隧道

突泥就是泥石流,当工程人员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可能一片岩石掉落后,背后就会有大量泥石流迅速涌出,涌水就是地下水,大柱山隧道的涌水,经常能将大片施工现场淹没,据施工人员统计,这条隧道在修筑过程中,一共遭遇了2亿立方米的涌水,相当于15个西湖的蓄水量,仅将这些涌水排出,就花费了大量时间,期间用坏了116个大马力抽水泵,泥石流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施工工期,所以是一条充满坎坷的隧道。

大柱山的山体看起来很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开采后才发现这就是一个大水箱,除了要应对这些突然出现的泥石流和涌水,工程团队还需要面对复杂的山体岩石环境,大柱山隧道中有30多种围岩,围岩又被称为主岩、容矿岩,在地质学中围岩因为所处环境、受力作用的不同,因此岩石的软硬强度区别很大,针对每一种围岩,都有不同的掘进施工方法,30多种围岩汇聚在一条隧道中,相当于结合了全国的隧道地质环境。

图为大柱山隧道

此外这条隧道还要面临放射性、高地热等不良地质,并且其中有一段1.27公里的煤层,含有天然气,岩石里可能暗藏一条河流,也可能暗藏泥石流,或者是天然气瓦斯,施工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严重后果,隧道的修建过程中,需要搭建支护架,然而隧道里也有一种特殊的凝灰岩,这是一种遇水就容易膨胀变形的围岩,所以必须要对这种围岩喷射混凝土,做一个保护壳,才能让钢管支护架起到支撑隧道的作用。

对一线工人来说,大柱山隧道施工环境简直是冰火两重天,不但要面对温度低的涌水,泥石流,还要面对里面潮湿和地热环境,在隧道深处作业,作业最高温度达到42度,又需要从十几公里外的保山运送大块冰块降温,三五个小时后又需要搬运新的冰块,所以这条隧道无论是对施工技术的考验,还是对施工人员意志的考验,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因此这条被欧美工程师不看好的隧道,才挖掘了12年时间,好在中国又一次完成了高难度基建工程,再度证明了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基建狂魔”。



这条隧道仅14.5公里,却差点难倒基建狂魔,美国专家见了也犯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