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4月番最强宝藏?论美少女与大型挖掘机之间的秘密

2021-06-30 10:30 作者:动画学术趴  | 我要投稿


图片

作者/等待鱼鱼

编辑/若风

排版/桔颉


“对于人类的智慧和劳动而言,机械不仅是具象,也是延伸,它让前者蕴含的美感更为突出。”


备受关注的轻改作品《本田小狼与我(スーパーカブ)》已经落幕。孑然一身的美少女主角、平缓又独特的剧情、清新到青草气味溢出屏幕的表现手法,再加上本田技研(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Honda)亲自监修,本作自然引发了爱好者们的关注。

本作聚焦女高中生主角们与她们的本田摩托,描绘了一位孤独的女高中生小熊与朋友礼子惠庭椎的成长故事。主角组通过本田摩托相识,并一起经历了各种青春期式的探险,虽然剧情较为日常,但是青春和成长的浪漫气息依然弥漫其中。

图片

图片
小熊与她的摩托


很快,有关“本田小狼”这款摩托、动画的剧情分析、插画作者的创作特点、甚至有关女主角的扮演者夜道雪在“那个泳池”的舞蹈视频,都已经被大家介绍殆尽。 

图片
夜道雪在“那个泳池”


图片
图片
原作插画师博笔下的女主角小熊


当动画在前几日完结的同时,因跟腱断裂需要长期卧床的笔者,一方面羡慕能跨在摩托上自由驰骋的主角们,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开始思考——看上去老生常谈却一直出现新作品的“机械+美少女”类型故事,吸引我们的原因是什么?


 

机械美感与美少女


“机械是具有特殊美感的事物。”

机械+美少女的ACGN作品实在太多,按照机械与美少女之间的权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把机械作为美少女的添头,停留在卖人设的阶段。

如一代大文豪弓弦逸鹤的传世之作《IS》 

图片
回头看看,《IS》的最大意义是诞生了黑话“名作之壁”

 2. 机械搭台、美少女唱戏,机械是故事的重要元素,但并不比角色更重要。

《青春X机关枪》《少女终末旅行》。我们可以把《青春X机关枪》中的玩具枪换成玩具剑、玩具防暴叉甚至是某种对抗性电子游戏,都不影响故事结构。

《少女终末旅行》中几乎贯穿始终的Sdkfz2履带式摩托,即使变成一匹马,也只会影响氛围而不会影响故事结构。 

图片
图片
现实中的Sdkfz2履带式摩托


 3. 把二者作为完全对等的元素描绘。

《少女与战车》。本作对于各个阵营的塑造,都对应着战车原型原产地的地区特色;一些重要角色的塑造,也很明显参考了对应地区的文化习俗。

这部分作品中,有一些更进一步,把美少女作为机械的添头,甚至让受众代入机械的视角去唤醒动物性的一面(请自行联想) 

图片
少女与战车 

《本田小狼与我》是较为精细的第二类作品,着重描绘机械对于美少女的助益。一无所有的小熊,在机缘巧合拥有小狼之后开始成长。如果我们把本作与同期的《再见,我的克拉默》对比,会发现二者的故事结构完全一致。

《小狼》讲述的是一群美少女通过摩托得到成长,《克拉默》讲述的是一群美少女通过足球得到成长,除了故事氛围的明显差异,其内核并没有什么区别。

图片
《再见,我的克拉默》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克拉默是指日本国家队第一位外籍教练、日本现代足球之父、德国人德特马·克拉默。


因此,《本田小狼与我》依然是一部常见的讴歌青春的作品,特别之处在于,它把青春的历程用摩托——而不是其他的事物——具体化了。小熊通过摩托结交到朋友,拥有了更加正常(相对于之前而言)的生活,并在自己成长之后,帮助他人成长。

在本作中,摩托不仅是故事的线索,也是情感的寄托、叙事的基础。在我们目睹小熊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对小狼产生了感情 

如果说像《克拉默》一样,把足球作为这种线索、寄托和基础更容易让人预想和理解,或者用其他体育运动(《灌篮高手》《棒球英豪》)、用音乐(《轻音少女》《交响情人梦》《黄前久美子的幸福生活》)等更感性的事物,都更容易让人预想和理解——作为机械的摩托以及机械这一事物本身,原本毫无感情色彩也毫无生命气息可言,为何能成功成为作品中情感的寄托和叙事的基础?须知,几乎所有比较优秀的“机械+美少女”作品,都能让作品中的机械达到这个地位。

原因在于,机械是具有特殊美感的事物。

图片
图片


在第七版《辞海》中,“机械”的意思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而“机器”是指“执行机械运动,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的装置”,“机构”是指“各组成部分间具有一定的相对运动的装置”。

如果我们认真审视这个定义,那么,从钻木取火的那几截木头,到压缩比高达11.6:1的地球梦发动机,再到空间站上的太阳能电池板,都属于机械。简而言之,机械就是人类运用智慧和经验,将不同工具组合而成,并获得更大便利或产生更多能量的事物,它的内在是只有人类才能具备的知识和技术,以及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图片
严丝合缝的齿轮或是机械最佳代表之一
图片
《石纪元》的核心是对人类智慧与劳动的歌颂


 套用后启示录世界背景的《石纪元》来说。我们看到那架显得粗制滥造的水车会感到心潮澎湃,并非只因为我们看到主角组历经磨难终于成功,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能够体会到在简陋水车背后的凝结的人类智慧与劳动。 

因此,我们对机械的审美,乃至机械美感本身,即是我们对于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热爱与崇拜,即是我们对人类二百万年来赖以站在地球食物链顶端所凭借事物的热爱与崇拜。机械美感的含义就呼之欲出:机械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具象。人类的智慧与劳动越壮美,机械美感就越强烈。 

让我们再回到动画本身。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确定,我们对机械美感的感知,正代表我们对人类智慧与劳动美感的感知、对人本身美感的感知。对机械的审美几乎就是对人的审美,我们在动画中对小狼的审美几乎就是对小熊的审美 

把对机械的审美提炼升华为对人的审美,再把这种审美归于自身——这正是本田技研一直以来的宣传策略。在本田的营销中,本田的产品不仅是某种单纯的事物,也是消费者自我实现的一部分,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每一小步。 

本田技研广告

作为曾经的本田车主,不得不说,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本田技研的形象仿佛一个身穿工作服、手握扭力扳手、头上缠着汗渍毛巾、散发出一股机油味的健硕中年男性,除了想让车跑得更猛之外并无其他追求。

正如小熊一样,用不懈的努力去完善机械,从而达到人的成长,这可能是本田技研一直以来追求的机械美感。 

图片
图片



机械美感的深意


“对于人类的智慧和劳动而言,机械不仅是具象,也是延伸,它让前者蕴含的美感更为突出。”

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理解媒介》(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中提出:一切技术都是人的延伸。这句话直到现在也并不过时,也引申出许多更直观的说法,比如“汽车是双腿的延伸”,“手机是一种人体器官”,“懒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基于上一部分的讨论,我们知道,不论汽车还是手机,其中都蕴含着人类的智慧与劳动,它们同时也是人类的延伸。

1. 机械延伸了人类智慧 

如果没有智慧,人类对于工具的运用将停留在“树上有一串香蕉,地上有一根树枝,我摸不到香蕉,于是我拿起树枝去打香蕉”。智慧使人类与其他一切动物产生了根本性的区别——在没有树枝的情况下我们会制造梯子,或者干脆用电锯把树砍倒。智慧是人类最强大的武器,即使用最理性的方式是去思考,也会发现智慧本身是值得崇拜的。 

在故事最初,小熊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美少女,如果褪去画风,可能只是现实中一个连“美”都算不上的少女。她的成长,正是通过逐渐接触到蕴含了人类劳动与智慧的机械——其实与每个彷徨少年一样,无非是借助人类已有的劳动成果与经验智慧。

只是,对于一般人来说,最初负责提供帮助的是人;对于小熊来说,最初负责提供帮助的是小狼。小狼让小熊免于骑自行车上学的劳累,让小熊第一次交到朋友,让小熊逐渐通过对机械的探索完成对自己的探索,并能够在动画结局勇敢帮助他人。 

图片
灰暗的画面随着小熊骑上小狼变得明亮,小熊的性格也在剧情推进中有了很大的变化


 当我们看到小熊躺在地上用扳手给小狼换机油,小熊作为人类个体的智慧,与小狼作为人类共同记忆的智慧产生了碰撞,于是我们会觉得,这个瞬间充满了美感(甚至扳手作为运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也是一种机械) 

图片
小熊维护小狼

2. 机械延伸了人类劳动 

依然用麦克卢汉的断言来分析,我们会发现,至少在审美层面,机械与人类形成了非常明确的对应:

现实中的大型机械、大型武器,漫画、动画作品中的大型机甲是人类最原始审美——孔武有力的投射。徒手状态下跟成年熊猫一对一都很难胜利的人类,从火把、投枪开始,拥有了从挖掘机到洲际导弹的一系列大型机械,这都是人类出于生理局限而发明的事物,目的就是永久地让自己变得孔武有力。 

图片
壮汉徒手挖个半米的坑都困难,但弱不禁风者只要驾驶着挖掘机,就能随便开挖


 耐用的多功能登山杖、红头K20A发动机、脑机接口、机械义肢,都对应着人类对于提高身体素质的追求。诚然,夏尔巴人可以连氧气瓶都不背就爬上珠穆朗玛峰,但更多的普通人不但需要氧气瓶、全套登山工具,可能同时还需要几个帮助他们背着氧气瓶和全套登山工具的夏尔巴人。

有的资本家为了包装自己的公众形象,甚至雇许多夏尔巴人抬轿子把自己抬上珠穆朗玛峰,资本家自己只负责在峰顶自拍——镜头里当然不会有那些夏尔巴人。 

图片
本田红头K20A发动机

小熊在初步熟悉了小狼的驾驶技巧之后,特别希望骑行到更远的地方,这是由于小熊的双腿被机械拓展了。第二主角礼子更为激进,已经开始尝试驾驶摩托攀登富士山,这是由于礼子的体力被机械拓展了。

第三主角惠庭椎在河边遇险之后就买下了自己的摩托,这是由于她意识到自己的身体需要用机械去拓展(特别是在小熊和礼子的对比下,仅凭自行车已经不够)

以上所有的机械都是有实际用途的,并不是个摆设,其目的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加方便人类去“劳动”(杀戮也是一种劳动,人类的进化史也是一部杀戮史,对此我们无需有特殊的感受)

图片


机械对于人类劳动的改良是任何其他事物都不能替代的,时至今日,我们甚至可以说,机械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人类劳动的必要条件,

 这里要特别强调,人类借助机械克服身体局限,并非是“依赖机械”,因为机械就是人类发明的,人类积极利用自己的发明,谈何依赖呢?发明存在的意义即是被使用。

比如Alpha Go战胜了世界上最强的棋手,不能简单地称“电脑打败了人脑”,甚至愚蠢地说“人类被击败了”,而应当说“人类的信息技术水平,在围棋领域超越了已有的知识积累”——本质依然是人类超越了自身。 

综上所述,对于人类的智慧和劳动而言,机械不仅是具象,也是延伸,它让前者蕴含的美感更为突出。当我们赞叹机械之美,实际上就是在赞叹人类的智慧和劳动之美,也就是在赞叹人类文明之美、赞叹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美感。 

图片
蒸汽朋克的美感也源自机械美感


对“机械+美少女”的进一步挖掘


 “因为萌系作品中的美少女必须柔弱 

一般来说,日式ACGN作品特别是萌系作品中的美少女形象是一种高度集约化的符号,即受众对于美少女形象有着相对一致且具体的期待,包括且不仅限于具备某些萌属性、带有实质上的少女感(生理上处于青春期,或生理上已结束青春期、心理上仍属于后青春期)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美少女形象也包括了柔弱这一特点 

这种柔弱并非仅指外在的肉体层面,比如能打却内心柔弱的战斗美少女,以及类似晓美焰御坂美琴这种既能打又坚强、却“在心中某处有一个柔弱的角落”的角色。总而言之,无论怎样的美少女形象,都难免陷入社会对于女性的一般认知:你应当柔弱,你应当(至少在最关键的时刻)依靠强者。 

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桐人后宫团里那么多能够独当一面的美少女,都不约而同地在面对桐人时展现出充分的女性特质——她们必须在心理上依赖桐人;也无法解释,为什么神经粗糙、肉体也粗糙的御坂美琴,能够单枪匹马救出妹妹们,面对上条当麻却连话都不会说——她必须有少女式的羞涩;更无法解释,敢于躺在担架上去驾驶EVA的绫波丽,永远对老碇念念不忘——她必须让老碇维系着自己的精神。 

因为萌系作品中的美少女必须柔弱。*

*这不是本文讨论的核心内容,我也不会对这种创作思路给予上纲上线的评价,因为这种创作思路尽管陈旧,但确实是最简单方便的。就连近几年得到广泛赞誉的网飞电视剧《王冠》,为了剧情推进顺畅,也难免把一个纯粹的政治动物描绘成一个终日家长里短絮絮叨叨,纠结自己被妹妹、儿媳妇、工作伙伴抢了风头的普通人,更不用说制作成本低无数倍的日式ACGN作品。 

图片
图片
我并不赞同文艺作品把政治人物简单地当做一般人来描绘


 相反,机械却永远是强者。 

当大部分美少女形象都处于这种微妙的本质上的柔弱,出于塑造角色的需要,把美少女和机械放在一起,就能非常简单直接地构建起角色的自我冲突,完成角色自身的对立统一。美少女代表着柔弱的、无经验的、恐慌的个体,机械代表着有力的、知识渊博的、沉稳的集体,这种对立统一,就是机械+美少女的创作思路 

同样是借助某物描绘美少女成长的作品,野田惠不能和音乐产生这种对立统一,志摩凛不能和大自然产生这种对立统一,御影秋不能和马产生这种对立统一,因为音乐、大自然、马都不是机械;小熊与小狼却可以产生这种对立统一,因为小狼是机械,小狼就是人类的智慧与劳动。人类可以通过智慧和劳动得到成长,是这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无法反驳的定论。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小熊换机油的一幕:一个柔弱的美少女,能够仅凭个体的智慧和劳动,成功维护一部象征着人类智慧与劳动、且充满力量感的发动机。这种角色塑造方式,带来了直观的戏剧性:只需一组镜头,观众们会发现,柔弱者终于变得有力,角色的成长只在一瞬间 

图片
动物性的一面


 当然,这种手法中蕴含的更“动物性”的意味也值得深究,不过那已经是众多学者和业内人士讨论过许多轮的问题了。


本文来自「动画学术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4月番最强宝藏?论美少女与大型挖掘机之间的秘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