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卷: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无奈中我只能“好为人徒”了!

「我在B站写高考作文」征文活动 本文系投稿作品,当是换个换一种文风来试试文笔。

浙江卷的真题:如何对待你的“读者”?从破题角度看,也就是你希望成就怎样的一生?如果把一生比作一本书,那作为成品的书,自然是要考虑读者的观感——如果是小说,剧情能否触动人心?如果是议论文,论点论据是否有足够说服力?
虽然,自古以来,身后之事,往往都功过是非任由评说,后人或添油加醋或春秋笔法让原本的“毁誉参半”变成仅有光明伟岸或仅有唏嘘骂名也不在少数。
接下来,才是正文。标题为:我,好为人徒。话说,已经完全拿不出若干年前高考作文的那种“模板范儿”来,大概就这样吧。

下文,纯粹是写着【图个乐】,切莫过分解读,以免给生活平添一抹绚烂。

我,好为人徒
依照传统的说法,人,为士,须格物致知,并且诚意、正心,这样才能修身、齐家、最终治国、平天下。
而纵观现代社会,为【士】的概念似乎只剩下了为官,而士大夫追求涵养与气节、学识与道德并承的古风早就被空气中飘扬的PM2.5搅和成了让人躲之不及的沙尘暴。这年头,“诚意与正心”就像各种大猪蹄子们挂在嘴边的甜言蜜语,也只是听听作罢,甚至连装饰品都算不上。
格物致知,则更是笑话。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乌泱泱地复读,大概也就是理论的搬运工,言论的复制键。
“娱乐至死”由最初的嘲讽义和警醒句,演变为“口号”和“目标”,一场近乎全民的“狂欢”。创造生活的“作家”,每1天奋不顾身地打造各种娱乐品,所谓,真心戏子,只为博君一笑。

如果我们的生活,被这样的“衍生品”围绕,人生这部“史诗”,则大概率是悲剧——当然,也不尽然,有时浅薄会让人只关心最简单的快乐,乐呵一天,逍遥一世,纵使外面巨浪滔天,我只在乎小日子平稳有滋味就好。
当然,浅薄而安逸,自然唯美动人。浅薄而好为人师,那就罪不可赦。“好为人师”与简单的分享观点还不同,后者只是表示,我有个想法是怎样的,佐证这个想法的论据是怎样的;而前者,则往往会摆出一副高高在上呵斥别人的丑恶嘴脸,言论完全建立在一种自以为是的豪迈感。
如果说观点分享是平等交流,“好为人师”则是借势压制,大有霸王硬上弓的“英雄”气魄——所谓“满瓶子不响,半瓶子咣当”,就是这么个理儿。有人能把生活过成饶有趣味的“百家讲坛”,有人则能把生活过成“庶子无能,且看老夫为你作势”的“鸡飞狗跳情景剧”,如果演技出色、服化道颇有一番水平,再加上配音得当,没准儿能拿个金酸梅奖。

瞧,这么一来,如果人生不想做个“低俗小说”,又不想写成“烂俗喜剧”,同时,我采集不到传说中的“贾思凯丁”酶,无法熬制让人一时“颅内高潮”的鲜浓鸡汤;照照镜子,没有肤白貌美大长腿,自然演绎不了让人“凄凄惨惨戚戚”的纯情浪漫故事,而“富含知识和各种维生素”的暴力强势教科书显然没什么市场——毕竟我从来不擅长“好为人师”,而娓娓道来分享心得的【思想录】,又必须自带光环,看看历史,人家要么是罗马皇帝,要么是著名科学家。
一轮对比下来,看来还是乖乖做个学生,一辈子“好为人徒”比较好。想当年,学生时代的【课堂笔记】才是大家都不会拒绝的【真·手书】,而且绝对限量版。同时,“好为人徒”也能避免锋芒不小心刺伤别人,反正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正常的人总不会厌恶虚心or“虚心”向自己求教的人。再者,学生心态能让人永远保持“不满”的状态,这样才能保持求知欲、对内外世界的好奇与敏感,才能成长,才有追求,才能避免“碌碌而无为”。
你看,乔布斯走了,但“keep hungry,stay foolish”的精简而博大,却能让不少人从中获得能量。“好为人徒”且能明哲保身,也不失为一种人生追求,假如说,天年已至,将毕生凝结为一本“未完成”的学习笔记,让后人常读常新,还能慨叹——原来这小杆子是个扫地僧哪!
哎哟喂,那这份甜蜜感就比初恋还撩人!

(本期配图出自《百闻牌》官网,画风深得我心,就拿来用了)
常规推广一波自己的作品:
【1】【圣痕故事】收藏夹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medialist/detail/ml337285064
【2】崩坏3圣痕故事全纪录文集: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3】崩坏3圣痕故事(有声故事)合集: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m29265163?type=7
(づ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