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习拧拉

40+塑料球时代,你不会拧拉,你就被动。实际上,马龙现在也会时不时的用拧拉,虽然不是他的特长技术,但冷不丁的拧一下,对方很难受的,会打乱对方的算球思路。乒乓球除了力量的比拼,更多的就是算球的比拼。你要是算到了对手的球路,你肯定就有优势。虽然现在拧拉高手也在强调摆短劈长,因为如果你啥球都拧,就太容易被对方算球。但不管怎么说,技多不压身,拧拉学好了不吃亏。
拧拉这个技术其实比业余球友想象的更复杂,但又不是太复杂。说它复杂,主要是对手发球的旋转,你要是盯不好,你就肯定用不好拧拉。因为侧下旋,侧上旋,逆旋转,纯下旋等等,它的拧拉是有差异的;你不能用同一个拧拉动作和技巧去处理所有短球。单纯的学会拧拉,其实没那么复杂;但你要用得好,那就复杂。因为对手的球有长有短,有各种旋转变化,你的旋转判断不准,你的应变能力不足,你的拧拉就难以用好。
业余学拧拉,主要是有两个问题,一是脚下动作不到位,二是手上动作不到位。了解这两个关键问题之后,再去学拧拉,那就事半功倍。首先,拧拉对右手持拍来说,你就得用右脚去找球,胶得深入球台,然后根据球的长短来调整步伐。很多业余球友,他看到球来了,就上去一通乱拧,右脚不找球,整个拧拉就没完整的框架。一会这样拧,一会这样扭,你的右脚不找球,整个身体就是散的!随便你练,你练十年都是瞎搞。你必须以右脚去建立一个参考坐标,然后身体和手臂才能跟上,这样才能找到感觉。因为拧拉是个“小技术”,它是个细活儿,动作必须紧凑,你没法抡大臂,没法瞎抡,所以拧拉要学起来,必须足够专业。
上面这些有些球友可能知道,但上面这些只是其一,实际上,左半台和右半台的拧拉,还有细节的差异。对右手持拍来说,为了兼顾还原,对付右半台的拧拉,我们通常都是把来球让到身体右侧,这样我的右脚踩在右半台的变线就够了。如果你把球让到你身体的中心位置,那么你的右脚就要踩到球台的右边线外边,这样其实不利于下一板的还原。然后中间和左半台的球同理,为了下一板的衔接,这个时候球就一般处于中间位置,与右半台的右边位置是不同的。这些细节,你网上可能很难查到相关资料!说白了,拧拉,它有细节差异的,如果你所有位置都用一个框架,那就会出问题。这有点像摆短,特别转的下旋,板面需要平一点,不怎么转的下旋,就需要版型立起来一些。拧拉这种台内技术实际上也很系列,类似摆短一般细腻,这些台内技术都不像大路球,大路球抡开胳膊就可以软甩,还可能上台。小技术,台内技术,通常都没法乱甩。
上面是脚下的问题,业余的拧拉手上的问题可能也更大,首先,很多人都不顶肘,不压重心。如果做不到这两点,你引拍就是错的,你就没法搞!尤其是压低重心,你如果你不压低重心,你的肘是顶不起来的,而且你不压低重心,你根本就看不清来球。这就是拧拉的一个要点,重心一定要压低,类似拉冲下旋一样的道理。你腰板绷直,眼界比来球高太高了,你根本就看不清球的。所以业余的拧拉,大部分都是瞎拧,你重心不下去,你根本盯不准球的。而且同时,你重心不下去,你怎么支肘,肘不顶起来,你拧个鬼!
只要你右脚找球,重心下压,含胸收腹,支肘收手腕,这引拍就基本上来事儿了!很多业余的是,脚不动或者瞎动,重心不下压,不支肘,光是收手腕,那是肯定不行的。然后发力,主要关注两个东西,一个拧腰,最好是拧腰带手臂;其次,小臂带手腕,比光甩手腕。
末了总结一下,拧拉,用脚找球;左半台,把球让到身体中心位置,右半台,把球让到身体右边位置;重心下压,含胸收腹,支肘收手腕,用肘关节找球;最终发力最好能拧腰带手臂,然后就是小臂带手腕,比光甩手腕。
拧拉,主要是判断,不要盲目拧,难度高于自己水平的来球不要拧,否则越拧越没信心。看准了,自己有把握的,就用狠劲去拧,要敢于出手,不要畏手畏脚,那样永远没法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