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文学常识-历史常识(下集)
文学常识-历史常识
(二)文景之治
西汉社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安定,国阵财政充格,国家由贫变强,史称“文景之治”。
(三)汉武盛世)
汉武刘湖在位期问(前141年~前87年),采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更为强大。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士,莫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汉朝到达极盛时期。
1.推思令
政治上,汉式施行推恩令,剧弱了诸侯的力,使得诸侯干的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咸,中央权大加强。
2.奖百家,独尊需术
文化上,汉武斋采纳董仲舒的设,“尝穗百家,独尊能术”,实行想统一.在长安兴办太学,用信学培养贵族子第,使信家也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治进想,并在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历经二下年的主流思想。3.北击匈奴
车事上,汉武派卫,霍去病“击勺双”,解除了来白北方的威,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霸主,世界第一大亲国,4.张寒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汉武为解除奴对西汉的域,征泄张套于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城各国,各国人随汉使到汉朝回访,加了汉朝同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朝和西城沟通以后,中国同西亚,承洲的道路开通,商业往来繁,中国的丝绸品,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今甘肃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泰(罗马帝国),这条商旅要逍被称为“丝绸之路”:
(四)西域都护的设置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西城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城正式归属中央权。
(五)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
公元25年6月,刘秀即皇帝位(光武帝),沿用汉国号,后定都洛阳,因洛阳在长安以东,史称东汉。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统治阶级极度腐败,人民生活极端闺。皇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摇福欲坠,地方势力迅速嵋起,政局开始走向分婴。
(一)三国分立
1.官渡之战
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10多万大车在官渡决战。曹操亲率5千精兵皮覆马巢,烧毁袁的军粮,井乘胜追击,大败袁,更称“官渡之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莫定了础。
2.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后,企图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208年,曹率20老万军雷下,与孙,刘务5万联不在赤壁决战,孙刘联不使用火攻,曹不人败。追守北方。这一战投更称“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田曲立局面的形成奖定了基础。
3.爽陵之战
公元221年,刘各称帝后,为夺叫荆州;昔关羽报优;率车讨伐尔吴。东吴陆逛利用火攻大败刘备,史称”夷陵之战”。
4.三国鼎立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不白立为音,定都洛阳,建立.国。221年,刘在成都称,建立国。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
(二)西普的短期统一
三国后期,随著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魏国力呈逐渐强大,而只,蜀日衰落。263年,魏灭蜀。265年,魏权臣可马炎发动宫廷政变夺取拽政权,建立普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发兵灭吴,重新统一南北。316年,匈双兵攻占长安,西晋亡。西晋的统一前后仅36年。
(三)东晋与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晋宗室司马容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
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氏为主,统称五胡,他们相继建立了许多国家,范国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淡北,江淮及西域。北魏史学家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个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国学常识
1.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23点至凌晨1点。
2.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5.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季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还有裴是的剑舞。
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苏询、苏轼,苏辙。
5.王载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鹅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6.揭裘为旗,新木为兵”形容陈胜吴广起义。
7.“桃花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
“我”指的是李白。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月亮。
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元好问写的。
10.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左雄右雌摆放的。
1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305首完整的诗。
1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4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4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舞蹈动作。
13.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季清照。
14.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商朝有关系。15.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客历史上柳公权书法家的字。
16.若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昊“描写的是勾践。
17.《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文学家,雪芹”是他的号。18.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干”指的是防御武器。
19.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孔子和孟子。
20.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时不再来。

1.“结发”在古时指结婚时的把夫妻头上各取一些头发,合作一结的礼节。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入和”出自《孟子》。
3.《诗经》中“七月流火”指的是天气渐渐转凉。
4.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政治地位方式排列的。
5.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
6."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文,行、忠,信。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刘备说的。
8.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重量的标准。
9.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圆明园。
10.西湖白堤的得名与白居易有关。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泰山发出这样的感概。
12.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武则天有关。
13.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1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辛弃疾的作品。
15."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23点至凌层1点。
16.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是圆明园。
1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睿”是李季商隐的诗句。
18.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8条龙。
19.木极年画发源于四大古镇中的未仙镇。
20.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孙思邈。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孟子最早提出的。
2.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嘴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白居易。
3.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学生。
4.“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众多宫殿的意思。5.《岁寒三友图》中三友是梅、竹、松。
6.《尚书》中的“尚”是上古的意思。
7.《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孝梯。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出自《岳阳楼记》。9.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欧体”是指欧阳询字体。
10.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李商隐。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酒。 (三年级语文教材)
12.“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
13.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黑色一般表示忠耿正直。
14.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长江。
1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锣。
16.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三不知”指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17.鼎”的最初用途是烹煮器具。
18.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令正。
19.图穷匕见成语与秦始皇有关。
20.“路漫漫其修远兮,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名言。

1.古人的婚礼在磅晚时间举行。
2.苏载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撸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客的是周瑜。
3.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晚春季节的景色。
4.被后世称为“梅妻鹤子”的是林通。
5.“月上柳赣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元宵节。
6.一字千金说的是吕不韦的故事。
7.《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诗经》。
8.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期颐。
9.“楚河”和“汉界”在今天河南省。
10.大都,中都,南京是北京的别称。
11.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12.我国传统表示汉序的“天干”共有10个字。
13.昆曲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
14."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15.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荀子的名言。
16.《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石头记》。
17.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客书法的。
18.《百家姓》中没有肖姓。
19.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三位女性。
10.榴月是农历五月的别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