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云合系魔小腰懂得大家压力大,那如何摆脱疲惫需要技巧

2022-05-19 17:17 作者:时光裁缝铺  | 我要投稿

许多朋友可能会感到:随着年纪增长,身体开始逐渐不如以往。


一熬夜,第二天就头痛;一加班,就要花好几天去恢复和调整;稍微动一动,心跳就剧烈得喘不过气来;


甚至,体检报告上,开始出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小问题……


因此,还是要重申一个最基本的观点:


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你所有的班、熬夜、超负荷工作,对身体的损害都是几乎无法弥补的。


它也许不会立刻在当下反映出来,但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一起回馈给你。而到那时,也许就已经积重难返了


如果你还年轻,那么,请趁你的体力和精力还充沛,想办法去建立一个长期可持续的生活模式,注意饮食、运动和作息,一定要尽快提上日程。


如果你已经进入“亚健康状态”,那么,也希望这个“压力与健康”系列,能够给你一些动力和指引,尽快消除疲劳。


这个系列之前也写过一些文章,主要是从原理和机制等方面,去建立一个系统的生活指南。


今天的文章,我会从更加落地的实践层面,给你一些可以执行的小技巧。希望能帮助你立刻行动起来。





一、为什么每天都是坐着,却总是感到疲惫不堪?


最大的可能性是:你也许是“过度紧张”了。


什么是过度紧张呢?大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因此,当我们专注在某项工作上时,大脑会把资源集中在当前的工作上,从而选择性地关闭其他的感官。


因此,我们的身体很可能已经过度疲劳、需要放松了 —— 但这个信号无法被我们接收到。


一些常见的征兆是什么呢?


头痛,困倦,肌肉酸痛,眼睛干涩,没有力气……这些征兆,很可能就是身体因为疲劳而发出的信号


所以,你需要适时放松一下,不要让自己绷得太紧。


分享一套我自己在用的放松方法:


  • 眼睛:不要用力去瞪大它。多眨眼,站起来,眺望远处,感受眼部的肌肉,让它放松下来,保持自然状态。


  • 脖子:不要往前伸。试着放松脖颈,让它靠在靠背、头枕上,有意识地收下巴。向上、下、左、右缓慢转动再复位。


  • 肩膀:不要不自觉绷紧。试着放松肩膀,沉肩,前后活动。


  • 呼吸:不要急促、用口呼吸。试着放慢速度,每分钟6-8次,用鼻呼吸,腹式呼吸。呼气时把深处的空气排光,再缓慢吸气。


  • 走动:不要长时间久坐,多起来活动身体,到有阳光的地方走一走、站一会,晒晒太阳,刺激大脑分泌血清素。


这套放松的方法可以有意识地去使用,每半小时到一小时至少一次,给身体足够的时间去恢复和休息。



二、脑海中有许多担忧和杂念,怎么办?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性,它会根据周围的环境,适应性地调整资源的耗费和支出,以便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因此,当我们遭遇到一个挑战时,大脑会进入紧急状态,释放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让身体进入高负荷状态,以应对可能到来的挑战。这就叫做“急性压力”。


大多数时候,急性压力如果持续时间较短的话,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能够刺激机体,提高我们的适应能力和复原能力。


但如果长时间处于急性压力的情形下,后果就会比较严重:


大脑会以为“我们一直处于威胁之中”,从而把“高负荷状态”变成一种常态,让我们的身体一直运转在超过100%的负载之下。


从而,使得我们的记忆力、认知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受损,更容易引发大脑的炎症反应


这就形成了慢性压力,也是我们需要尽量去避免的。


那么,导致慢性压力的因素是什么呢?一般来说有两点:


一是过度的工作负荷,二是过度的认知负荷和精神内耗 —— 也就是过多的担忧、思虑和杂念。


如果你存在这个问题,并且它已经影响到了你的休息和工作,让你长时间处于压力之中,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1. 把这些担忧写下来,列出它们可能的后果,以及它们发生的可能性;

  2. 逐项去问问自己:这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高吗?如果不高,就不用管它;如果高,再针对这件事情,列出所有你能够去做的行动;

  3. 把行动安排到日程表或任务清单里面,安排时间去做,每做一件,就回到这张“担忧表”上面,把你的行动补充上去,让自己心里有底;

  4. 换位思考:如果现在是你最好的朋友来向你倾诉这些担忧,你会对他们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补充上去;

  5. 告诉自己:这些威胁实际上是一种挑战,是我增长经验、发挥能力的机会,也是让生活变得波澜壮阔的契机。


一旦你能够用积极的方式重新去审视这些担忧和杂念,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皮质醇的分泌,从而避免急性压力转变成慢性压力,阻断它们对身体的影响



三、如何知道自己能够承担的工作负荷量?


前面讲到,导致慢性压力的一个因素,是过度的工作负荷。那么,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的工作负荷是不是过度了呢?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容易把很多问题都往自己身上揽,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比如:


我在工作中容易情绪波动,是我需要加强情绪控制能力;


我下了班总是觉得疲倦,是我需要调整作息习惯;


我总是对别的事情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可能是我自己的人生观出了问题吧……


但实际上,有一个更重要的可能性总是被我们忽略:出现这些迹象,有可能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你长期以来的工作负荷太重了


不妨试着用下面这6个标准,来简单地甄别一下:


  • 我是否曾经对生活和工作很有激情,但现在更多的是感到疲倦和麻木?


  • 我是否在工作中常常分心、走神,出一些非常不应该的差错?


  • 我是否经常感到头痛、困倦、疲惫,做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没有动力?


  • 我是否经常感到疲惫却睡不着,肚子饿却吃不下,想休息却找不到想做的事?


  • 我是否开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发脾气、失控、沮丧,情绪大起大落?


  • 我是否发自内心地排斥上班和工作,每天都在想着辞职?


如果以上标准出现4条或以上,那么有很大的可能,你正处于压力过大的“过度负荷”状态之中。


我会严肃地建议你:一定要好好正视这个问题。


如何应对呢?你可以把这种状态,理解为“你的工作负荷是120%”。


然后,想办法去减轻工作负荷 —— 比如降低自己每天的工作时间、分摊到一些自己身上的任务,去把它降低到70%-80%,尽量不要超过80%。


你可以试着:


  • 给自己要做的事情按照优先级排序,先安排重要的事情,把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尽量拖延;


  • 跟上级沟通,分摊掉一些身上的担子,优化团队协作模式以降低负担,或是转岗;


  • 如果以上均无法实现,而且这种慢性压力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么也许要考虑辞职。


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一定不要让自己陷入对身体和精神的透支之中,那是后面用再多的时间和金钱都无法弥补的



四、什么才算良好的睡眠?


这可能是很多人的困扰:我们知道良好的睡眠很重要,但怎么样才算良好的睡眠呢?


一个最简单的标准,是我之前提出的睡眠三原则


(1)睡得好:晚上醒来的次数不超过一次,没有光或声音的干扰。


(2)睡得长:从入睡到醒来能保证7.5小时的睡眠。


(3)睡得稳:每天基本都能在同样的时间入睡和醒来。


能够符合这三条原则,基本就是良好、充足的睡眠。


这里,要注意避免这几个误区:


(1)偶尔失眠之后,会一直担心“要是我今晚失眠怎么办?”


实际上,你越担心自己失眠,就越容易真的失眠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睡眠过程中,其实是有好几个接近清醒的临界点的。


一旦你睡前担心失眠,就相当于给大脑发送了一个监测的任务,那么当抵达这几个临界点时,大脑就会被惊醒,然后忠实地发送反馈:“坏了,失眠了” —— 从而反过来加重你的失眠


因此,更好的做法,是在睡眠保持放松、愉快的心情。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读一些舒缓的文字,减少对大脑的刺激,让大脑从工作岗位上撤下来,去休息。


(2)偶尔熬了夜,就容易担心“我没睡好,会不会对身体和工作造成影响?”


实际上没有这么严重。我们的身体会有自我调控的能力,一两次的波动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它自己能够弥补过来。


所以如果是偶尔熬一两次夜,也能够慢慢调整、修复(但尽量避免)。只要不是长期高负荷、睡不好,不用过于担心。


(3)“我不困,是不是说明我的睡眠状态良好?”


其实不是的。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太多对大脑的刺激,这些刺激会抢占资源,迫使大脑一直处于“过度紧张”之中,所以未必能良好地处理“需要睡眠”的信号


尽管你感觉不到困,但很可能你已经缺乏睡眠了。


一个简单的测试方式是:白天的时候,挑一个有空的时间(非午睡时间),找一个没有干扰的场所,安静地、放松地躺15分钟。


如果你睡着了,或者感到昏昏欲睡,那么很有可能你已经缺乏睡眠了。是时候需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睡眠时间和习惯了。



云合系魔小腰懂得大家压力大,那如何摆脱疲惫需要技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