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现实】如何克服自恋和自卑

自恋是想象性的壳,心里觉得自己的形象良好,或本可以美好只不够跟别人比相形见拙(自卑)。
安全感不足,害怕被伤害。
降维打击的人,有强大优势的不讲道理的人把基本的博弈秩序破坏了。导致对基本的规则失去信任,没办法把自己认同到社会的文化制度规则里面(拉康象征界)。
父母家庭的立法者总是自相违背。for example:今天你爸说你天天就只知道玩手机,然而他也跟你一样玩手机玩得不亦乐乎,他自己违背了自己立的规则。比自己高一辈的年长者都不遵守秩序了,孩子可能把自己整合倒一个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的象征秩序(拉康语,通俗理解就是文化规则)吗?
只能自恋,想象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外壳、形象,觉得自己有一个很强大的东西,只不过是尚未实现这个很强大的,或者说本来很屌只不过是被剥夺了,“我已经受损伤了,你不要再来戕害我了,我已经被c过了被c翻了,被干得不行了,别来c我了!”
自恋和自卑是一体两面。
再举几个例子,尤其对于普通的家里无依无靠的孩子,富哥有钱一对一私教,怎么和他比?或者有的孩子从小家庭环境氛围就好的不得了、非常和谐,非常适于学习,怎么和他比?一比就自卑了。
自恋和自卑是防御性的意识机制,是由外部引起的,外部玩降维打击的太多了,失去了对基本规则的信任,只能依靠一个想象性的壳来安慰保护自己,是自己心理平衡,让意识结构还能维持稳态,继续运行。
自恋到人不得不参与共同体生活的阶段,一定会投射出去,变成对偶像的崇拜,这里的偶像并非一定是某个具体的人,它可以是某个物,可以是某种理念,可以是某个群体,可以是某个国家。然后把这个偶像认同为整个秩序的核心负责人,关键枢纽。you love your 瓷器,but it isn't true 你只是希望出大事时,它能保住你。偶像的形象总是耀眼的圣洁的。
如何克服?
不够自恋,多自恋些,不要无脑地崇拜偶像,以心理面崇拜的偶像的名义来整治实际上是你自己认可的一套秩序规则,那种秩序也不是现实的秩序,归根结底是对自己有利的秩序,陷入了意识形态陷阱。
网左“我想他回来😭”实际上是“大哥!回来救我们啊!”否决了自己的能动性,把自己想象为历史的尘埃、无名小卒,自己不去做事,指望着一个风云人物偶像带全体people飞升,只要实现了x/只要他回来,一切矛盾就解决了,我们就都幸福了!
如果继续走这条道路,就会变成掌控这些偶像名义的利益集团的棋子,他们说什么你就做什么。
要拥抱现实的责任,多自恋些提现在无我的姿态来实现你所幻想支持的理想性秩序。
自恋觉得自己很强大,自恋觉得自己微不足道,那么1微不足道意味着可以承受损失,2自恋意味着自己有能力支付代价。
1自恋到极端会有妄想症,觉得自己是谁谁是某个明星的老婆。
2自卑到极端,也会有妄想症。会觉得一直有人要伤害自己,把自己设为常设的受害者,以此生活中其他的对自己的不公都能接受了
这两种都是让自己有某种借口和托词去面对生活。
代价和损失把它理解为筹码,(wmz的病症)也不太对,会变成赌狗,两极震荡。把一切可以支付可以承受的东西当成筹码,赢了,“wc,上天保佑,运气好,我就是天选之子”输了“曹!老天爷就是专门跟我过不去!”赌狗不会自恋和自卑,因为他把游戏反过来了,不是他自己感到喜欢自己或者觉得自己不行,微不足道,而是另外一个东西(上帝、社会、nation、运气)喜欢或贬低他。
有一些局面,我宁可我没了,我宁可我身上的美好强大没了以及这个世界对我的不公没有还清,我宁可这些东西通通都不做数了,我也不愿看到这个局面发生。这个局面在很多人眼里可能是美的局面,比如古装剧里面的公子小姐恋爱、风花雪月,比如电视剧里面拍的贞观之治、大秦帝国,里面所描述的中华民族的前景在很多人看来是美好的,但是对未明子以及我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这个不可接受意味着在自恋与自卑中我所经营的个人形象我宁愿不要了,自恋或自卑在人真正长大了之后,它就叫面子。当你发现你非常在意的自我形象,“人家欠我了,我是一个受害者,那我就再也不需要受害了,可以期待有人来补偿我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能力把自我形象扔掉,不要了。因为你所幻想的秩序会发生一些以不要脸的为脸面的局面,想象性弃绝。
不玩了,我不参与了,撕破脸了。
举个例子,你是一名学生,你看到一些学生用分数分三六九等,什么时候你自恋自卑,你会发现那些用分数分三六九等的人在互相折磨,老师家长还在煽风点火,这个游戏卷到几个小孩发生危险做出自残举动时,你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获得一份轻松的工作而学习,这个时候你会突然发现这个游戏太恐怖了,太肮脏了,太不可接受了,这场游戏所有人都是输家,当你意识到面子游戏是一个全输游戏,就算有赢的玩家,那些人也会被他自恋性的外壳束缚一辈子。
只要看到这一点,你就不会认同自己的自我形象在这个秩序里被架设被评定,你就弃绝了,自我形象就游离了。(想象性弃绝)(拉康语)
自恋和自卑被克服了,我们拥有了自我。这种人(生活中的聪明人)免于自恋和自卑了。
很多小孩自恋自卑看不到秩序的肮脏的不可接受的一面,所以说局面还没有那么糟糕,学生都弃绝了,说明局面已经烂的不行了,所以让他们自恋自卑,是一种无知的幸福,他们还没有真正被伤痛触及,被收不了看不了的恐怖触及,出于一种无知的幸福(wmz把这称为无知的幸福,我不这么认为,我是觉得这种叫无知的痛苦,无知的可悲,高中生被学校这个nation机制束缚住,他们本能知道更多,参与更多,可沉浸在梦里算什么呢?而且就我现实观察我以及我的同学很有一些是既不自卑也不自恋的,他们虽然在有些问题上持有我不同意的看法,比如反黑,但他们就没那种特别自卑或自恋的人。)
通过想象性弃绝我们成为平凡(对自己生活来说够用了,但如果你有志于改变局面,引导社会关系向平等的方向发展这还不够),这是一条生路,但极端自恋和极端自卑都是死路,会出现妄想症,偶像崇拜也没有结果,膜拜一个神圣的形象,听它发号施令,在政治上会陷入......
象征性的弃绝是下一步(拉康的进路)(m主义)还不够我们要构造新秩序。
只要你愿意看,你就能看到,只要你愿意看你所幻想的那个千秋万代亘古不变的美好(沉浸在宏大叙事中的左壬和兔兔)/惨淡秩序(它欠我,我受了压迫,它将来要还我),两种想象都一样的,全能妄想和被害妄想都TM是妄想。
只要你有意愿去看到你所妄想的秩序的代价,只要你有机会去撕破脸,“我不自卑不卖惨,我收的折磨我不指望你主动还了,我不自恋我就是一个老实本分的普通人和你们一样,你不要觉得我好欺负!”,这样之后自我就和集体等同了,你这个时候就代表一个最普通最平凡的群体。撕破脸。
这是暂时的策略(想象性弃绝)
撕破脸的时候,你并不是一个出格的人,你是最合格的一个人,你是最没有那些有的没的花里胡哨的“老天爷欠我”“我这双鞋可是化两千买的”幻想的人,你是最踏踏实实老实本分的一个人,但是实际上我们做的事情是最不踏实最不本分的。
老实和不老实的辩证法,别人都在那老老实实的幻想,你TM不幻想,不玩这个幻想游戏了,别人都挂着一个“亏了的面子”或“赚了的面子”你TM把面子撕了,你是最不老实,最不本分的。只要这个辨证法在你身上运行过一次,你就再也不会自恋和自卑了,因为这个辨证法的阶次是比自恋和自卑的辨证法要高的,它是两者的合题。“我TM再也不跟你们那个垃圾规则玩了!”
“我不认为你们玩的这个游戏有什么赢家和输家,我不认了,不认帐,我不关心你们TM的游戏胜负筹码代币我输了多少赢了多少我都不认了!”所以才了账。
这个辩证法运行过一次,这个孩子就是成年人了,就可以把儿戏和生死存亡的大事分开来了,儿戏就以为局部的面子各种乱七八糟的符号性的东西是重要的,把这些虚的东西弄得高得不得了,真正重要的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有什么路线之争,有什么意识形态之争的。这个时候负责生死存亡的大事的就不是意识形态学了而是政治经济学。这个时候你的人格是一个政治经济学人格而不是一个意识形态/爱欲经济学人格。
mks那个时代不会重视爱欲经济学的,那个时候的人政治经济斗争剧烈,物质生活蛮艰苦,都活的蛮通透。
但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好多名义上成年的,TM的都要用爱欲经济学去分析他,而不能用政治经济学去分析他,这是非常非常令我们这个时代的m主义者行动者社会活动家感到啼笑皆非也感到没办法。这是进步吗?我不好说,还是压迫更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