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地狱犬(一)

2020-10-29 21:29 作者:ACG-Researcher  | 我要投稿

(1)皇家的怒火

1941年3月22日,“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姐妹长达两个月的代号“四轮车”的海上游猎行动后,带着击沉22艘运输船、总吨位达113690吨的辉煌战绩安全返回原鸢尾的布雷斯特军港。皇家空军侦察机发现两舰驻泊后,立即上报。皇家总参谋部对这“沙恩霍斯特”与“格奈森瑙”姐妹恨之入骨,随之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对付措施:一是在直布罗陀和斯卡帕湾分别部署了H舰队和本土舰队,从南北两面进行严密封堵,防止两舰再次进入大西洋;二是从3月30日夜开始,派出了大批轰炸机群进行轰炸,力图将两舰炸沉以彻底消除威胁。从此,防空与轰炸大战便在布雷斯特港屡屡上演。

7月1日,“欧根亲王”也到达了布勒斯特军港,但来了就出不去了,只能陪着“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两位前辈一起挨皇家的炸弹。至当年12月中旬,皇家轰炸机群先后对布雷斯特港进行了200次轰炸,投下了3413吨炸弹和近百条鱼雷,但并未重创有着厚实装甲的铁血三大舰。

在此期间,“格奈森瑙”在4月6日中了一条鱼雷,进入干船坞修养恢复了两个月;“欧根亲王”于7月2日被一颗227千克高爆弹命中,进入干船坞修养恢复一个月;“沙恩霍斯特”最为不幸,她在7月24日被皇家“汉德利”和“哈利法克斯”轰炸机投下的3颗454千克半穿甲弹和1颗227千克高爆弹击中,进入干船坞修养恢复了四个月),

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皇家总参谋部认为,随着战线进一步拉长,皇家海军面临的压力大增,而停泊在布雷斯特的铁血三大舰很可能趁机再次突入大西洋,严重威胁碧蓝航线的海上通道和商船的安全。于是皇家总参谋部于12月23日在伦敦召开了二战爆发后的第430次会议,集中讨论是否投入大量轰炸机对布雷斯特港进行毁灭性轰炸。

不过这次会议上空军的轰炸机司令部不同意对布雷斯特进行大规模空袭,理由有三:一是半年多的轰炸已经证明效果并不好;二是将轰炸机浪费在打击“三艘毫无作为的军舰”上,将严重削弱皇家对其他更重要战略方向的打击能力;三是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各条战线都很吃紧,不可能抽调出足够的轰炸机。

最后,会议决定继续对布雷斯特进行严密封锁,增加现有轰炸机对布雷斯特的打击频率,另外还提出要加快研制威力更大的航空炸弹,以有效打击装甲防护力强的大型水面舰艇。

(2)铁血的困扰

而就在皇家绞尽脑汁想致“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与“欧根亲王”于死地的同时,铁血方面也在苦思冥想如何让三大舰摆脱困境。


1941年12月底,铁血元首命令海军司令将三大舰于1942年2月底之前调回铁血本土,然后再部署到西斯堪的纳维亚。另外,元首还让海军司令将新锐的“提尔皮茨”从格丁尼亚调至西斯堪的纳维亚中部的特隆赫姆。这样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元首认为皇家正准备攻击西斯堪的纳维亚,集中铁血大型水面舰艇可以有力地加强此地的防御力量;二是将铁血的大型舰船部署到西斯堪的纳维亚,可以切断碧蓝航线向北方联合运送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的北极航线。

海军司令听完元首的提议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从布雷斯特到铁血本土的航线主要有三条:一条是经爱尔兰绕过不列颠岛的西航线,一条是直接穿越英吉利海峡的东航线,一条是从大西洋穿越丹麦海峡的远洋航线。

西航线航行距离较远,在铁血空军作战半径之外,但是却容易遭到皇家强大的海空力量的围追堵截;东航线航行距离虽短,且在铁血空军的作战半径内,可以得到铁血空军的空中掩护,但是要穿越皇家海军的禁区——英吉利海峡,海峡中皇家不仅布有大片水雷区,而且在多佛尔部署的大口径岸炮也可以有效封锁海峡。此外,皇家还在沿海峡的港湾中驻有大量的驱逐舰和鱼雷快艇部队。更重要的是,皇家海军强大的本土舰队就在海峡以北的斯卡帕湾,可以随时出动拦截。

远洋航线虽然安全性较好,但在大西洋的铁血补给舰的航行越来越困难,加上“沙恩霍斯特”与“格奈森瑙”配属的蛮啾已经在岸上呆了九个月,要再像以前那样远洋航行,必须重新开始大规模训练,而这种训练在皇家持续的封锁和打击下是难以进行的。

很明显,这三条航线无论走哪条都不轻松,特别是西航线和东航线危险性更大,因此海军司令强烈反对将三大舰从布雷斯特调往西斯堪的纳维亚。但是元首明确告表示:“如果哪一艘铁血战舰不是在西斯堪的纳维亚沿海,那她们一定是在错误的地方!”

既然元首心意已决,海军方面只好研究三大舰的转移问题。在仔细分析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后,海军总部认为:“欧根亲王”或许还有可能溜过英吉利海峡的封锁线,而目标很大的“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则绝无可能。于是,海军提出设想的转移计划:让“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走大西洋—丹麦海峡的远洋航线,“欧根亲王”则冒险从英吉利海峡溜回。

元首对这一计划很不满意,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将导致“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不能在2月底之前到达西斯堪的纳维亚沿海,从而有可能对整个西线战局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元首坚决要求三舰一并从英吉利海峡通过。但海军司令仍怀有一丝侥幸心理,希望能说服希特勒接受自己的计划,于是拉上赞同自己计划的铁血海军西部集群司令,于1942年1月初再次向元首进谏。但这次元首非但不听,而且还愤怒的表示:如果三大舰不能从英吉利海峡通行,那他将下令解除掉三舰的舰装并用来当作海岸炮!

闻听此言,海军司令只好屈服,现在他需要的是找一个具体规划与执行此任务的合适人选。

(3)、进击的“沙恩霍斯特”

海军总部秘密召集“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与“欧根亲王”,与她们商议返航方案。

“意思是……我……要一个人穿越英吉利海峡吗……”听闻总部的方案后,“欧根亲王”的声音明显有些颤抖,身体不由自主的靠向前辈们。

(ID;85204508)

“不行!”“沙恩霍斯特”与“格奈森瑙”异口同声的表示反对,不过她们的理由并不相同。

“沙恩霍斯特”想法比较简单——不能让后辈“欧根亲王”独自一人去涉险。因此她表示:要走就一起走,不能让“欧根亲王”落单!

“格奈森瑙”除了和姐姐有一样的担忧外,还考虑到皇家对布雷斯特监视严密,只要出港就会很快被发现,但那时必然会遭到皇家的全力围剿。

总部的代表有些不耐烦,问道:“‘沙恩霍斯特’小姐和‘格奈森瑙’小姐,既然你们不同意总部草拟的方案,那么你们有什么更好的计划吗?而且元首下令死命令,必须在2月底之前抵达西斯堪的纳维亚的特隆赫姆。”

“这简直是强人所难!”“格奈森瑙”气愤的说道。

“如果大家提不出新的方案,那么就按照总部的计划执行——‘欧根亲王’走英吉利海峡,‘沙恩霍斯特’与‘格奈森瑙’走丹麦海峡……”

“请等一下!”“沙恩霍斯特”起身打断,“我们三个一起走英吉利海峡返回!”

众人听闻此言都被震惊到,“‘沙恩霍斯特’小姐,现在是正式的军事会议,您是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代表缓过神来似的说道。

“姐姐!”、“前辈……”“格奈森瑙”与“欧根亲王”也以为“沙恩霍斯特”是一时冲动才这么说,想上前劝阻。但“沙恩霍斯特”却一脸认真:

“我认为英吉利海峡可以穿越,只要做好准备!”

总部代表盯着“沙恩霍斯特”看了一会儿,终于说道:“好吧‘沙恩霍斯特’小姐,您的提议我会向总部转达。这次的会议就到此为止吧。”说罢就起身离去了。

代表将此次会议的情况转达给了海军司令。海军司令沉思良久,最后说道:“既然‘沙恩霍斯特’这个‘蛮丫头’和元首的想法不谋而合,那就让她制定这次行动的具体方案吧。”

之后“沙恩霍斯特”接到海军总部密令:“沙恩霍斯特”负责具体制定与“格奈森瑙”和“欧根亲王”自布雷斯特经英吉利海峡返回铁血本土的方案,提交期限是在本月中旬前。

接到这份密令的“沙恩霍斯特”凝思半晌,最后释怀般笑道:“如果努力的话,肯定能青史留名了吧。”

(ID)

(4)最后的方案

经过了连续多日废寝忘食的研究分析,“沙恩霍斯特”在1月12日陈述了她的计划:

“此次行动成功的关键是突然性,所以前提条件是必须对行动严格保密,这就需要做到两点:

一是绝不能进行试航,因为那样会被皇家觉察到我军突围意图;

二是全部军舰要在夜间离开布雷斯特,尽可能减小被皇家发现的概率。

虽然夜间出发会使舰队在通过英吉利海峡前半段,但之后不可避免地要在白天经过第二道关卡——最窄的多佛尔海峡。但这并不是多么糟糕的事,反而可能对我军行动有利。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可知,皇家航空部队最擅长的是夜间攻击,白天攻击反而则显得比较笨拙,而且白天也有利于我空军对舰队实施空中掩护并对皇家进行牵制性轰炸。"

海军司令对这份报告出乎意料:他想不到这份大胆且严密的计划出自“沙恩霍斯特”这个公认的“武器笨蛋”之手,他甚至怀疑这份报告是“格奈森瑙”的杰作,因而还要对“沙恩霍斯特”进行了保密纪律调查。

元首对这份计划颇为赞许,在联合会议上,空军方面也表示会尽全力为行动提供帮助——将派出250架战斗机配合舰队行动;扫雷艇部队也承诺将在英吉利海峡为舰队扫出一条安全通道。

最后元首正式决定:此次海军的行动代号“地狱犬”,空军负责为舰队的整个行动提供空中掩护,作战代号为"雷霆",整个突破英吉利海峡的作战代号就合称为"地狱犬-雷霆"。此外还暂授“沙恩霍斯特”海军中将衔,具体负责此次行动的指挥。由此著名的“海峡冲刺”作战正式拉开了维幕。

 

参考文献:

熊佳.[地狱犬]行动[J].舰载武器,2009(10):80-94.

赵振愚主编.中外海战大全[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5:446-449.

周明.希特勒对作战的无知导演了战争奇迹——不可能任务1942 德国海军突破英吉利海峡之役[J].国际展望,2003(21):76-81.

丛书编委会主编.百年海战大观 “沙恩霍斯特”号覆灭记[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3:121-149.


地狱犬(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