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日学习笔记 2022.05.18

2022-05-18 13:05 作者:瓶装月光  | 我要投稿

自从走出大学校园,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讨厌理论家,说的要么是一百年前的事,要么是一百年后的事,而越来越喜欢实践家,那些必须在复杂系统中下注,真正做出决策并承担后果的人,并且对他们抱有理解之同情。


周末和美团的好友聊天,他告诉我,兴哥有一次跟他说阿里没有战略,因为如果当年阿里自己做了物流,京东就没有独特性了,后面也没有拼多多什么事儿了。而美团的成功,最重要的战略举措就是自己做了物流(自建骑手团队),轻松赢得竞争。


我告诉我的好友:阿里曾经的参谋长曾教授还真的跟我聊过这个问题,阿里当年为什么不做物流?原因很简单,因为物流不是死人的问题。对京东来说,物流是死人的问题,因为早期京东靠 3C 起家,3C 客单价很高,一是容易摔坏,二是容易被快递员偷窃,所以京东必须自建物流。但是阿里早期主要是卖衣服,衣服不容易摔坏,也不太会被偷,而且因为足够便宜,用户也不太介意多等几天。当时阿里需要解决的要死人的问题太多了,这个不死人的问题的优先级只能往后排了。而且难道阿里走到今天,不如京东、拼多多成功吗?


美团为什么自建物流?因为对外卖来说,物流是死人的问题,一方面是送的晚了就凉了,不好吃了,体验大大下降。另一方面是白领在中午点外卖就只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下午 1 点还要开会呢!所以对时间的确定性要求极高。


这就是实践家面对的真实决策场景。没有人拥有完整的信息,更不可能知道 5 年、10 年后会发生的事。大家都是走一步看一步,优先解决眼下最会死人的问题。


最近我在重读那些亲身经历过次贷危机的同学写的书和文章,比如 Dalio 的《债务危机》、Paulson 的《峭壁边缘》等,只想再感受感受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和复杂系统环境的互动过程。


在次贷危机中是这样一个过程:刚开始没有人知道情况有多严重,所以不断出政策去救市,但是市场依然呈现出越来越差的表现(金融数据、经济数据)。然后政策再加码,依然不够,再加码,还是不够,最终到 09年3月开始 QE 政策之后,才终于让金融市场止跌,但经济依然在下滑。


每日学习笔记 2022.05.18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