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看另一半的手机呢?

较为客观地讲,双方应该坦承自己的所有信息,对方是可以查看自己手机的。但是从自身的角度看,应该信任对方,即使可以查看对方手机,也不应该看,这是信任底线。
感情是实打实的,你如果有探查对方的想法,那说明感情就已经有了问题。爱是一种敏锐的感觉。对方的精神出了状况,你第一个能感受出来。如果你感受不出来…那别查手机了,先培养双方的真感情吧。
前几日的一个调查,疫情后人群的离婚率上升不少。平日工作繁忙,夫妻有矛盾可以相互挪揶,生活过的下去;疫情时期,两人必须整日共处一室,矛盾就摆上桌来,并迅速地尖锐化。
没有精神共鸣的爱情多被道德约束。某种角度看,痴情是社会支持的优秀道德品质。男方许下承诺,女方认真等待,这是社会所认可的。但男方的道德约束又很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在与时间的较量中道德多会败下阵来。
年轻一代爱追逐快节奏的浪漫爱情,双方立约后又迅速反悔,继而内心挣扎痛苦,感慨爱情的虚无。
娱乐圈中的狗血颇多,难得成双者也多低调隐忍。眼花缭乱的物质世界,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潮涌而来的新鲜肉体,人的精神世界会不知不觉变得畸形。想要成名是物欲的体现,做明星更要在聚光灯下伪装自己。繁多的压力,需要一个发泄口,而性成了最隐秘,最狂野的发泄方式。但性在当下与道德无法分割,而明星的人设又仰仗于道德得分,这就成了一个死循环,能跳出者少矣。因此,在娱乐圈生存更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比赛,唯心志坚定,体魄强健者才能顺利抵达终点。绝大多数,会在半路就败下阵来。
娱乐圈的风光是在掩盖其糜烂的本质。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我想不通:人为什么要当明星呢?
感情越来越容易得来了。搭上恋爱文化的顺风车,男方说几句温柔的话,送一些礼物,表现得诚恳一些,女方就答应下来。无论对男女,爱都是一项能力,而不是一个形式。双方应该发自内心爱对方,而不是发自内心认可形式。
心灵干枯是爱情形式化的主要原因。流行歌,流行电影,电视剧将每个人变得甚嚣尘上,心急,饥渴。恋爱书籍多是江湖骗子所著。而最吸引人群目光的明星们也在伪装,给出错误的恋爱方向。人群被庸俗文化绕的团团转,最后都成了物质世界的刀下鬼。
烛光照亮了晚餐 照不出个答案 恋爱不是温馨的请客吃饭。爱情被华丽所掩饰了过去,等结了婚,还能用什么掩饰不爱的真相呢?只剩下孩子与财产纠葛了。
“该怎么去确定对方是真爱呢?”如果真有标准答案,那男的不会按照答案做一份破解和伪装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