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子午岭林区发现迄今最大的华北豹种群,为何是这一区域?
201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对外发布重要科学发现:通过长期野外观测,在延安的子午岭林区发现迄今最大的华北豹种群,同时证实陕西省子午岭林区和山西太行山林区分布着华北豹重要种群。
仅过去的一年内,研究者就在以陕西延安子午岭林区的800平方公里核心调查区域内,共计拍摄到华北豹个体数量达到至少28只。与其他地区调查结果比较显示,这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豹密度最高区域。”
陕西省延安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区域,人们的一般印象是黄土漫漫、生态脆弱,为何这样的区域却庇护了迄今最大的华北豹种群?

本文图均为 作者供图
中国豹种群调查计划
华北豹,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世界上目前公认的9个豹亚种中唯一的中国特有豹亚种,是目前华北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最顶端物种。
历史上,中国豹相关的野外科学调查十分稀少。豹,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大型猫科动物,也是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顶端物种之一。根据2017年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豹的全球种群和分布区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在很多历史分布区,豹栖息地和种群消失达到90%以上甚至全部消失,豹的全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在过去的20年内,IUCN猫科动物专家组为了完成IUCN红色名录中豹的保护现状评估工作,先后多次试图获得华北豹及中国豹种群的实地信息,但每次都无所收获,以致于关于中国豹数量分布等信息上是空白,而物种的濒危等级只能基于少数专家的经验推断给出。这些显示了获取华北豹乃至中国境内所有豹种群基础科学信息的迫切性。
北京师范大学葛剑平教授领导的虎豹研究团队在开展中国境内的东北虎和东北豹种群调查的同时,也关注着中国其他区域生态系统的顶端捕食者,尤其是大型猫科动物的保护情况。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开始启动了中国豹种群调查和评估工作计划,逐步推动和开展中国其它区域的野生豹种群调查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资助了我们研究团队开展东北豹的种群调查和研究后,再次给予资助,支持开展华北豹的调查和科学研究。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陕西省林业厅和山西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研究团队与当地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等单位组成联合研究队伍,按照东北虎和东北豹种群调查的标准方法,从山西太行山,到陕西子午岭,选择华北豹种群分布的可能关键区和潜在区域,逐步建立大尺度的生物多样性长期定位监测平台,利用标准的红外相机网络等调查方法,开始系统调查和监测华北豹种群。
与此同时,我注意到有些业余爱好者和公众对野生豹的状况非常感兴趣,于是开始指导和培训其中的热心志愿者,引导他们用专业的手段参与到豹的保护工作。

一张由无数红外相机形成的无形网络在可能存在华北豹分布的华北森林中逐步延伸和展开。2011年,我首先来到山西实地踏查,为后继调查准备;2012年,带领志愿者团队在距离北京直线不足20公里的河北小五台山记录到华北豹的影像;2013年,在山西晋中的太行林区,建立了首个系统设计的红外相机监测网络并不断在太行山系扩展;2014年,带领着团队开始陆续考察云南南滚河、西双版纳等区域;2016年,在陕西省林业厅的支持下,与延安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黄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黄龙县林业局、黄陵县林业局等当地自然保护区及林业主管部门合作,组成联合调查队伍,建立起生物多样性长期定位观测平台研究团队,开始在陕西黄龙山系、子午岭山系展开红外相机监测网络系统调查,2017年,研究团队与山西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合作,开始在山西吕梁山系开展红外相机监测网络系统调查。

随着中国豹种群调查和评估工作计划不断推进和多年大范围的艰苦调查,中国境内的野生豹的分布和生存信息逐渐丰富起来,尤其是华北豹现状逐渐清晰起来,调查结果令人振奋。华北豹在调查区域内的多个林区陆续出现,我们的系统调查证实了陕西子午岭林区和山西省太行林区有华北豹重要的繁殖种群。同时云南、四川、宁夏、青海、西藏也逐渐传来发现野生豹的信息。中国豹种群调查和评估工作计划,不仅对深入了解中国野生豹种群和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野生豹保护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
在接下来,研究团队将继续向秦岭、西南方向的调查空白地带扩展,争取早日勾画出中国野生豹种群信息的完整轮廓。
来源 : 冯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