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 | 从漫长的煎熬到名校任君挑选,申请中的酸甜苦辣,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校:清华大学环境学院GPA:3.92/4.0GRE:153+168+3TOEFL:104(23) 录取情况:Stanford ERE MS-PhD,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PhD, CMU CEE, Yale MPH, Columbia MPH.
想说的话
我的申请季似乎格外的漫长和煎熬,面试后等到要绝望的时候迎来了dream offer。那一刻的感觉不是欣喜若狂,更多的是如释重负,所有的纠结和焦虑在那一刻仿佛都有了意义,不管结果怎样,也算是给自己了一个交代。回首整个申请季,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我收获了哪些能力或者哪些offer,而是我开始逐渐认识和接纳自己。
关于出国这个选择
作为一个无比纠结的人,最困难的就是做出选择。出国还是推研,mater还是PhD,要不要转专业,每个人情况都不同,要考虑的因素都太多,但我想最重要的还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做决定。对我而言,出国是一个自然而然地选择。它未必就能帮我明确人生的方向,但我觉得可以带我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所以即便申请过程中会有很多磨难和历练,但是我做了自己最想要的事情,并且在整个申请季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决定,从未后悔。我想每一个决定申请的人都是有这样破釜沉舟的勇气和义无反顾的执着。这段经历也一定会成为我们一生中很宝贵的财富。
转专业
因为是转方向申请,而且两个方向都主申PhD,所以我的申请过程比较曲折,一路走来欣喜与失望并存。我的硬件条件还不错,在英语考试上也没有投入过多的时间,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石油方向的科研上。因为一直拖到大三下才做转专业的决定,所以时间非常紧张。而且环境专业主要偏重于化学和生物,而能源方向对数学物理要求较高。自己学了很多相关的专业课,也从科研小白开始变得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现在回过头来看,转专业仍然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决定,但是我想说,只要你有足够的动力和热情,无论什么时候开始新的学习都不算晚。
成绩与科研
对于PhD申请,我想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成绩和科研。成绩是对你学习能力和科研潜力的证明,科研经历是对你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的很好的解释。申请PhD过程中,两者不可偏废。一些传统名校,比如MIT和Stanford,TOP3的成绩是有明显优势的。尤其在最终进入面试之后,大家科研能力都差不多,一个好的绩点能充分证明你的科研潜力。特别是如果你在有关专业课的成绩非常好,这个就是一个很好的加分项。所以对于大一大二的同学,如果现在想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那就先努力刷绩点。 科研方面,环境或者石油领域本科生发paper都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这也并不是一个大问题。进行方向确定的时候要找到合适的实验室和科研项目,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一些完整的结果。所做的项目与未来申请的方向match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不是那么匹配也不用担心,重要的是你在科研的过程收获了怎样的科研思维,得到了怎样的科研能力,把这些完整的呈现给导师,完整的写在文书里,就可以充分展现你的科研潜力和能力了。这样下来,CV和PS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明确学校所需要的能力和潜质,对症下药,展现出你的热情和科研实力,表现出缜密的科学思维,用事实和自己的感悟征服招生的教授。
一路何其有幸
非常感谢世毕盟一年来给我的帮助和支持,感谢G老师、我的coordinator和超级厉害的mentor。coordinator一直认证帮我规划申请的每个环节,在我有情绪的时候耐心开导我,等结果的时候一直在鼓励我,陪我熬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光。感谢mentor师兄对我转专业申请的建议,让我明确了未来的方向,让我知道了申请中最重要的事情什么,感谢你一直指导我的科研,不厌其烦的帮我修改文书,面试前的鼓励和关心,不断给我信心支持我坚持到最后。要感谢的人太多,一路上何其有幸遇到大家。
最后
申请是一场心理战,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你要始终相信自己,相信每一点付出都是值得的。当然你也大可不必过于紧张,这只是一个graduate school,并不能决定你的人生。享受这个过程,珍惜这个过程,也预祝大家申请顺利。愿有前程可奔赴,也有岁月可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