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 | 从同济到哥大MSE——我的申请心路历程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物流工程方向GPA:89申请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工业工程托福:100GRE:321+3.5实习:TNT,顶通物流,Possible Worldwide录取结果:Columbia University –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ornell University – Management Engineering,Duke University – Management Engineering,USC - Management Engineering,Northwestern University – Project Management.
决定出国
对我而言,准备出国的时间说长不长,从去年五月回上海开始准备一直到今年三月份做好最后的去向决定,也就一年不到。但说短也并不短,我在大一时已经在毕业后的工作、考研、保研、出国这四个选项做好了选择,并且积极开始了准备。这一路上,有许多同伴,包括一起准备考试的,一起研究交流项目的,一起了解机构交流想法的,他们有些人和我一样坚持了下来,有些人在最后的分岔路口选择了其他道路。其实选择本身没有对错,重要的是你要明白每个选项对你的利弊,并在做了决定之后全力以赴。
我决定出国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不想近二十年的学生时代一直在国内的圈子里,二是对美国的高等教育氛围非常向往。所以在回答“为什么决定出国”这个问题上,我没有过挣扎犹豫彷徨,也就无法给出能够鼓舞士气的理由。但是,因为本身是个拖延症晚期,在时间规划、标准化考试准备等等方面走了许多弯路。这也是我写这篇日志的初衷,希望能帮助在申请各阶段的同学们解决一些疑惑。
大一阶段的一些建议
大一时,我参加了一些留学讲座,还去听了某机构一个面对面的个人咨询服务。但因为当时我的专业方向未定,还面临转专业的可能,提到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展望,可以说是非常盲目的。对于这阶段我给出的建议是:一,学好基础课程,刷高GPA。大一的专业课程较少,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一些非常有用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指数学课、编程课)都是在这时候上的。二,多参加社会活动,包括社会实践、各类讲座等等。参加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校园生活,同时找到自己的兴趣,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三,基于前两点,这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了解自己的职业理想。不要害怕尝试,这时候“浪费”一点时间去探索,好过未来几年无比痛苦的工作之后再转行。不能搞清楚喜欢什么,起码能认识到自己不喜欢什么,不适合什么。
进入大二
进入大二,这个时候就应该开始为出国做一些实质的准备了。第一,了解自己可能想去的国家、专业。我们专业在大二上分了专业,我确定了物流工程作为我的专业,也了解到未来可以继续读供应链管理。所以我在一些论坛上,找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包括美国有这个专业的学校有哪些,排名如何,难度怎样。然后我也知道了和供应链管理相似的专业还有BA\IEOR等等。第二,考试准备标准化考试。我有个非常沉痛的经验就是GT考得太晚,一直觉得有时间、来得及,就没太认真地对待这两门考试,导致后面网申阶段非常痛苦。建议大家早点刷掉这两门考试。GRE的时效长可以先解决,不过现在很多出国交换的一些项目也都需要托福成绩,也可以先考托福。第三,参加一些科研项目。我的专业对科研要求不高,所以我仅仅参加了一些校级的比赛,还有数学建模。但据我了解,很多对科研非常感兴趣的同学,大二就在积极和导师沟通,争取能进入实验室了。
大三的准备十分关键
大三是丰富自己经历的关键时期。对于出国的同学来说,光有漂亮的成绩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软实力,这包括科研经历、实习经历、交换经历等等。对于要申请工程管理类专业的同学,实习是最为关键的。我们学院的实习氛围不浓,因此我的实习信息来源途径很少。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前面提到,大一时候多参加一些学校活动,这样可以结识到不同专业的同学,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自己本身学院的限制。除了最初的一份实习,我还申请了去香港交换。但这段经历对于申请有多大的帮助,我保留疑问。对于丰富大学经历的作用是肯定的,但同时我也错过了大三下参加美赛、准备GT、确定机构、再找一份实习等等时间机会。我后来经过一番反思后认为最佳的代替方案是利用大三结束的暑假参加暑期科研。这样一方面对找牛推更有效,另一方面也不需要面对大四另外补课等等一系列麻烦。
签约世毕盟
从香港交换回来之后,我就开始准备GRE考试了。当时我GRE未考,托福成绩不够,时间很紧张。我的学姐给我介绍了世毕盟。在此之前,我并不打算找机构,但是在了解了之后,我认为靠谱的机构能帮我节省不少时间。当时对我来说,时间已经有些紧迫,不想浪费太多的时间在选择机构上,于是就和世毕盟顺利签约了。好在后来的经历证明我的这次选择没有错。
申请阶段
首先,我的重点还是在于解决两个标准化考试。众所周知,想申请到top30的学校,T100+G320可以说是标配。虽然我第一次GRE就过了320,但是托福一直没上100,直到12月份最后一次考试才过了线。在这期间,我和mentor以及咨询师交流过几次。他们给我的建议是,因为我之前的实习都是在物流公司,比较单一,而我申请的工程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不止是物流的,希望我能再找一份实习。而且在前三年各种经历以及多方了解过后,我更希望我未来的职业规划能往咨询、数据分析这方向走。所以我也在积极地找这方面的实习。
这段时间可以说是申请过程中最艰难的时刻。因为学校这里还有课程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完成一个月的指定企业的实习。学校的实习结束之后,我又立刻到新的公司开始数据分析的实习。与此同时,我的语言考试成绩一直不够。每天从学校往返公司都要三小时以上。这些都让我身心俱疲,很多次都想过放弃。这段时间非常感谢培训师,给了我很多鼓励。包括写PS的过程中,对于如何修改我一直很疑惑,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尽量去改,最终版我还是非常忐忑的,但是培训师对我很有信心。这期间有几个朋友也给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的话
最终申请的结果应该说还是很不错的。从去年第一次知道哥大的MS&E以来,对它神往已久,成功申请到这个项目我非常满足。非常感谢这一年来世毕盟给予我的帮助,也通过世毕盟认识到了几个非常优秀的伙伴。希望今年世毕盟能在同济也能多点影响力,帮助同济学子申请到美国顶级的硕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