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认知」?
前言:
今天聊聊「认知」。

对于「认知」,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概括的讲,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产生想法、做出行动的过程,是认知。
这个过程又可以大致理解为阅读、思考、行动。
那什么是高认知呢?
有两种解释方向,第一种解释方向侧重于「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它认为获取的信息越多,对信息进行的思考越多,认知的水平就越高。
在这种定义下,只要你读过很多书,或是看过很多文章,或是看过很多视频,或是从各处听闻了许多道理大道理——只要你获取了足够多的信息,你就是高认知的人。
或者,你获取的信息不多,但你对信息的思考很多。就像你看《道德经》,道德经的总字数很少,但可以琢磨和思考的地方很多,你进行了很多思考,你就是高认知的人。
或者同时具备两种特征,获取了很多的信息,也进行了很多的思考,这也是高认知的人。
第二种解释方式侧重于「加工后对行为的支配」和「行为与现实的交互」,它认为重点既不在获取的信息,也不在于对信息进行的思考,而在于该信息能否让当事人与现实进行「正确的交互」。
你获取了很多信息?你读了很多很多的书、看过很多很多的文章与视频、知道很多很多的道理?
如果这些信息极少能在生活中派得上用场,如果你极少在生活中实践这些信息,那抱歉,这不属于高认知。
如果你在生活中经常实践你所拥有的信息、你所思考过的信息,但你的实践结果常常不理想、常常事与愿违、常常存在各种奇怪的差错。
抱歉,这也不属于高认知。
在第二种解释下,只有行为与现实的契合程度高于某个水准,才属于高认知。
知道的多,想的多,不算高认知。能在现实中办成事,至少办成事的概率要远超其他人,这才属于高认知。
打个比方。
小A自称非常了解人性。
既然小A自称了解人性,想必小A对人性的认知水平,一定非常高吧?
那么,小A能不能在与一个人相处两小时后,准确的判断出这个人的性格、为人处事的风格、容易在什么事上生气、在意哪些东西不在意哪些东西呢?
如果小A做不到,小A的认知水平就不够高,TA就远远谈不上是「了解人性」。
在第二种解释下,「了解人性」不能止步于「知道人性阴暗面、知道人性经不住考验」这种脱离现实的废话。
谁不知道人有阴暗面啊?谁不知道人有一些见不得人的想法啊?谁不知道有些人格外经不住考验啊?
都是在这个世界里活了几十年,与人有关的事多多少少的见过很多,谁对「人性」还没有一点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啊?
这些理解和思考,属于认知,但不属于高认知。
如果所拥有的认知,无法让自己在现实里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它就不是高认知。
因为认知可以仅停留在理论和知识的层面,但「高认知」无法只停留在这里,它必然包含现实和实践。
高认知必然会与现实接轨,必然会与自己做出的行动接轨,它必然要认知现实的面貌、认知自己行动导致的结果。
在认知到现实面貌和行为结果后,它才能有效的思考在现实面貌下,何种行为会引发何种结果。
在这样的有效思考之后,它才能做出「超乎常人」的精准判断和预测。
能超乎常人,它才配得上「高」这个字眼。
前面说过,「高认知」有两种解释方向,第一种是侧重于获取的信息和对信息的思考,第二种就是这里所说的超乎常人。
我认可后者。
在我看来,高认知必然体现为在现实中能做到超乎常人的正确率。
否则的话,高认知的高,究竟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知道的比别人多”和“思考的比别人多”上?
知道的多,不代表知道的东西有用;思考的多,不代表思考的东西正确。
持有着一堆用不上的信息,必然会无法在现实中实践,必然会陷入“纸上谈兵,既不知道真伪,也不知道可靠与否”的困境。
思考了一大堆东西,但思考的方向错了、思考的方式错了、得出的结论也错了,所以想的越多情况反而越糟糕。
一面是纸上谈兵无从实践只有理论,一面是无法确定自己思考的东西正不正确,这种几乎无法用来指导现实的认知,只是普通的认知,谈不上一个“高”字。
只有克服了纸上谈兵的问题,掌握的信息才能介入现实、成为真实的行动;只有克服了思考方面的各种误区和问题,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思考、对现实做出正确的指导。
只有做到了这两点,人才能借助自身的认知,更精准的预测现实。
也只有做到了这些,其所拥有的认知,才称得上是「高认知」。

我是若终有一天,今天是每日更新的第1066天!
觉得写的不错,就点个赞吧——据说专栏双击屏幕是一键三连~
看更多内容,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