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幼小衔接的核心任务该不该“提前学”呢?怎么做

2022-06-22 10:09 作者:番薯幼小衔接  | 我要投稿

往年这个时间,九月份要升新一年级的孩子应该都安排好暑假的幼小衔接班了。

可是现在,班没了!娃咋整?

很多家长来问我,是不是咱也可以响应下政策号召,顺势躺下,好好享受下学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呢?

说实话,还真不敢就这么直接躺平……

小学和幼儿园大不同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要经历一系列重大变化的。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幼儿园是快乐地玩耍,游戏是每天的日常。

小学,从入学第一天开始,主要活动都是围绕学习展开的。

注意!这个学习是老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设计并且执行,而且需要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是有KPI考核的。

幼儿园每天集体教学的时间加在一起也就1小时,小学要多出来4倍,单次时长也从20分钟左右加到了45分钟。

幼儿园一个班有三个老师,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

小学一个班5、6个任课老师,一节课一轮换,有问题了要自己想办法,没有老师照顾督促,连上厕所都有可能成了困扰。

所以,幼小衔接更迫切的还不是提前学,而是:

如何带领孩子认识和接纳自己小学生的新身份;

如何帮助孩子在开学后更快地融入新环境,适应更快的生活和学习节奏;

如何让孩子更独立自主,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何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

……

那学科类还要不要提前学?

我的观点是,学科可以搞,但别太“鸡”,遵循“习惯培养优先”原则。

比如,如果孩子进入一年级时,由于学科落下太多,天天作业写到九十点,整理书包这种活肯定轮不到孩子自己来干,那这自理能力咋培养?

即搞学科,是为了孩子之后别花太多时间困于学科上,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一年级。

幼小衔接,抓好百科之母“语文”

幼小衔接,语数英三大主科中,家长比较有发挥空间的,只有语文。

今天,阿盛主要讲讲语文。

根据语文新课标,分为以下几个版块:识字、写字(包括笔画笔顺)、 拼音(包括音调)、阅读、看图说话。

识字、阅读

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是怎么培养也不过分,也是大家公认语文幼小衔接最重要的部分。

而自主阅读能力又是建立在一定的识字量基础之上的,二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

如果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着一起亲子阅读,那在孩子五六岁进入识字敏感期的时候,稍加引导,大概率在小学前孩子已经能够认读基本的常见字。

那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

第一,继续保持亲子阅读习惯;

第二,可以适当地加一些适合孩子难度的中文分级阅读、绘本、桥梁书等,尝试让孩子慢慢向自主阅读过渡。

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尝试阅读整本书。

这里,部分家长可能有疑问,阅读需要先识字吗?多少识字量合适?

答案是,最好的方式是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

即不要把阅读和识字割裂开来。

这里有一些具体的建议给到大家:

利用好中文分级阅读绘本,兼顾识字和阅读。

像之前给大家推荐过的《小羊上山》《一阅而起》等,都是近两年涌现的不错的原创中文分级读物。

其最大的特点是,起点低,每个级别之间难度跨越较小,内容兼顾画风、文学性和故事性等。

借助分级读物,孩子更容易建立对阅读的掌控感和自信心,并真正做到在阅读中识字。

在生活场景中无意识地认字。

识字最不缺的就是环境,比如户外的广告牌、路标;车站名、商店名;小零食包装袋上的商品名和标签;小区垃圾分类标识语等等。

文字随处可见,但是孩子往往视而不见。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无意识”的关注这些信息。

比如,跟孩子一起逛超市的时候,找到孩子最喜欢的零食区,花点时间阅读品牌、价签、促销活动等等信息。

还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超市里的东西为什么要这么放?
通过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不光识了字,还扩大了知识面。

拼音

最新的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推迟和弱化了拼音的教学内容,在中高年级的考试中拼音题已经很少了。

这是新课改中阿盛非常赞同的一个教学思路上的进步。

因为拼音只是学习识字的一个工具和载体,对于母语是汉语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顺势的学习。

所以家长不需要太紧张拼音的学习,更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精力在这个上面。

但是,拼音学习虽然简单,却架不住进度快!

拼音的学习时间在小学教学大纲上是一个月,也就是说在一个月的课时里边,老师要讲解完成关于拼音的全部基础知识。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家长会让孩子幼小衔接提前学习拼音的原因。

讲真,阿盛是不赞成提前学拼音的,但是也能理解。

三点具体的建议:

一是,不照搬一年级拼音教学的内容;

二是,利用图文并茂的拼音韵律儿歌、拼音游戏书,有趣学习,不强迫。

三是,对于一些说方言的孩子,如果出现平翘舌分不清,包括n和l不分,前后鼻音不分等情况, 需要针对性地纠正发音。

写字

写字这件事,得重视!

一是因为字写的好不好,确实一定程度上影响卷面分数;

另外,写字是个细致活,没办法一蹴而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练习;

暑假时间相对富裕,如果孩子具备了一定的前书写能力,比如已经可以独立使用筷子吃饭,用剪刀剪出画在纸上的形状等,说明孩子手部的力量,手指精细运动的技能和手眼协调能力都达到了书写的要求。

那可以开始正规的书写训练。

同样地,前期的书写,家长不要盯着速度和数量,更多的还是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比如,掌握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先观察再下笔,减少橡皮的使用等。


有一点要格外关注的是,一开始写字的时候笔画笔顺不能错,因为错了后面要花大力气改。

包括控笔和运笔的规律也要重视。

这方面除非家长自己有专门学习研究,建议大家还是跟着专业的课程教学来。

最后,鼓励鼓励再鼓励,彩虹屁拍起来!

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是为写作做准备的,也是口头语向书面语的过渡。

看图说话一是看二是说。

看什么呢?看图片中有什么人,在哪里,在做什么事情,周围的环境怎么样,能不能判断出时间。

说呢?在理解图片的基础上,组织语言,用更书面的语言把观察到内容表达出来。

对看图说话最有帮助的方法就是看绘本。

绘本就是由大幅图片和少量文字组成的图画书,还有一些是无字绘本,就是用一幅幅连贯的图片来表达完整的故事。

这不就是一个个看图说话吗?

平时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绘本的时候,可以适当停下来,问问孩子在图片上都看到了什么,这不是在做看图说话练习吗?

还有一个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孩子的表达太过于口语化,找不到合适的书面语言来描述图片呈现的信息。

这是因为孩子字词积累不够。这种情况非常正常,而且可以说是必经阶段。

破解大法无他,还是增加阅读量,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字词,慢慢适应书面的表达方式。

语文的幼小衔接做到以上几点,阿盛认为已经足够了。

接下来,就是带着孩子参与到入学准备的每一个环节。

比如一起选购书包和学习用品,一起参与小学入学登记的流程,一起制定并执行每天的作息时间表。

带孩子去照相馆拍一张正式的入学证件照,全家人一起满怀期待地迎接这个新阶段到来!

幼小衔接的核心任务该不该“提前学”呢?怎么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