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口气看完《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观后剧情回忆

2023-02-18 01:49 作者:邪乎断七  | 我要投稿

一口气看完前十二集后的主要剧情回忆,里面的姓名、职务和专有词汇等都记不住,通篇错误请见谅: 一开始主人公(算数天才)给实际的田地丈量面积,两家要分一块田,他进行均分后每家一亩八一共三亩六分。他们拿着四亩地契说他算错了。 主人公很奇怪,一直琢磨最后发现没算错,应该是地契有问题。 就偷偷去县里储藏文案的地方,去查,查出来每年该县交税账目多了个丝绢税,每年多交三千五百三十两。 一开始向上告官,逐个部门推诿说不管,告诉他往上面更大的地方告,直到告到县里也不接,刚好有巡按经过,巡按本身就是想查查该处八个县的账目,所以想借主人公去查。 巡按和主人公所在仁华县,仁华县县长马上通知其他三个县赶来,在主人公陈诉案情时旁听。 当地八个县里最厉害的乡绅,一直聘请了一位辩论非常厉害的讼师(可以理解为律师),口才能颠倒黑白帮助反派洗白那种,那位讼师用计策让巡按无法查案。 巡按让主人公带着他亲笔批改的状纸和邸报(描述官员变迁和政治动向的时要新闻)去其他地方告,主人公找到御史,御史看到状纸认识是巡按的字,看到邸报(后来反派讼师猜出来上面写着一位大官想要丈量土地,把乡绅的隐田揪出来。隐田是没交税的没上报的田地),就带着主人公去那八个县了。 先去其中一个县查书阁储藏的文件,中间波折很多最终主人公能去查时,最大的反派是前面提到的乡绅,他告诉那个县的县长,把他做掉。县长放把火,反派讼师因为还有点良心,就把主人公救出来,告诉县长先别杀主人公,定主人公是烧书阁的罪名,把他带到其他县再抓回来,伪造他畏罪潜逃。 但是那个县长是个武夫,想直接做掉主人公,但幸好半路主人公逃走了。 那个县长发了海捕文书,让八个县一起抓主人公。 主人公逃到其中一个县,那个县长喜欢数学,在最初旁听主人公状纸时见识了主人公数学厉害,惜才,以礼相待, 可惜身不由己,八个县是盟友,已经有海捕文书, 就派护卫把他一路转送到下一个县,但写了封信给下一个县的二把手,二把手是主人公父亲旧友。 反派讼师又开始来救主人公(2位主人公形影不离都是在海捕文书里,1号算数天才,2号富二代),献计让主人公2号的姐姐,给其中一个县县长进行挑拨离间,让那个县长感觉其他县不尊重他,他就要反着来干,就递一封信出去, 成功让巡按和御史救出了主人公。 因为巡按和御史各有算盘,想获得政绩,就是打探到政治动向,要把乡绅隐田找出来,所以要借主人公的丝绢案来丈量八个县的土地。丝绢案是一个县每年多交3530白银,历史溯源是八个县一起交3530白银,打着八个县需要分该项赋税的名号,丈量土地后才知道每个县交多少比例。目的是丈量土地,找出隐田。 反派诉师是最大反派乡绅的门客,主人公救出后就重新审理丝绢案,大反派乡绅把自己曾经一个门客现在管军队的大官喊来(之后简称虎), 反派讼师把主人公平冤免去烧书阁罪后, 巡按和御史就很高兴能丈量土地了, 虎 也同意,但说如果出了问题,他就会弹劾他俩。 这时候我还看不出来什么问题,不知道为什么反派请来虎,反而同意丈量土地了。 个人感觉全剧最精彩的一幕来了。 原来丈量土地,依旧只丈量老百姓的土地,四亩五分地算五亩,如果给钱到位就不多量。 上面巡按和御史认为清明的决策,下面官吏胡作非为。老百姓苦不堪言,说丈量土地,又开始增加赋税了。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又”代表原来每次丈量土地都是这样,第一集出现的实际三亩六分弄成四亩就是这样。当时赋税按土地面积算。乡绅那成片连着的根本就不量。但是起初的总田地面积有记录,所以就是乡绅少记录的田地赋税,要穷苦老百姓补上来,乡绅的隐田,要不计其数老百姓的田表面增加面积多交税。 这个时候! 乡绅继续派人给百姓添把火,鼓动百姓暴乱,民怨沸腾,乡绅暗自助百姓食物,让他们起义围攻到巡按和御史的住所, 这时 虎 带着军队来了,说按当时律令凡是逼百姓起义的官员就要自行摘掉乌纱帽等候朝廷处置(就是变成无权,等待京城裁决)。 其实巡按 和 御史这样也是咎由自取,当时巡按被蒙蔽以为下面百姓怨言是各县的推诿,不想丈量实际土地。 而御史久经官场,知道下面的胡作非为。主人公2号和一个穷苦女孩关系好,了解她家处境,并一路看到百姓受难,就去告诉御史真相,御史不以为然,说他知道,但必须要继续推行丈量土地。御史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明知百姓受苦但为做出政绩苦一苦老百姓又何妨,最终引得百姓起义从而丢掉乌纱帽。 巡按 当时还在做要高升的美梦呢,他比御史善良一点,可惜沉溺美好幻想,他费尽艰辛终于实现丈量土地了,但不去考察实际民情,想当然以为下面说百姓苦难是谎报,是为了阻碍丈量土地,毕竟之前他们一直在阻碍。(这里很值得我们反思,做事没结束前不要掉以轻心,不要想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本是为百姓好,最终却让百姓受苦。 此时虎成为此处八个县里官位独一无二大的流动官员,毕竟是最大反派乡绅请来的外援,(要知道虎是当时剽窃了 反派讼师的试卷,当了第一,还陷害讼师作弊,讼师被判终生不得科举,才只能被迫当讼师。) 虎第一次出场时是在大反派乡绅家,讼师和讼师手下也在。 第二次虎出场,讼师给主人公清白好让巡按和御史推行丈量土地(这是乡绅,虎,讼师合谋计策走向)。结果当场,虎就随便找个由头罚讼师被打十大板。 其后,(原来讼师的手下马上倒戈背叛了讼师,告密到大反派乡绅,说讼师前面两次救主人公,讼师彻底成为弃子),讼师本来如往常待遇般,手下簇拥,坐在轿子上回去,结果突然被大反派乡绅的人马团团围住,被群殴。 打的半死不活,众叛亲离,被主人公救了。他俩互相救了两次了 。 前面说到巡按和御史已经没权了, 虎 这时候当机立断宣布停止丈量土地,百姓兴高采烈,称赞虎。 虎这时候要继续抓主人公,要给主人公下斩立决,毕竟主人公是丈量土地的源头之源头,好更加得到百姓的拥戴。主要是乡绅早就想杀死主人公(我怀疑那每年3530白银就是乡绅少交的税,然后让仁华县一个县多交了一百年)。 看到这里,我觉得正常来说已经是悲剧大结局了,根本无力回天,后面主角团能获胜根本就是童话故事。 昨天更新的倒数第三集,(之前被讼师献计让主人公2号的姐姐,去给那位县长劝谏。 那位县长就是每年多交3530白银的仁华县县长,就力挺查丝绢案,要八县均分,把官帽摘下以职务担保力查此案。能减轻所在县的赋税,就得到所在县仁华县百姓的拥戴,称他为青天) 虎 给主人公 下了斩立决, 派兵去任华县缉拿主人公时, 百姓拦着,但拦不动(主人公是任华县英雄,丝绢案能减少此县赋税。其他七县因丈量土地被乡绅煽动和流言蜚语进而对主人公恨之入骨)。 任华县县长就到场继续阻拦,阻拦住虎的兵卒,自己把主人公带回县衙。 这时任华县县长再次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拥戴。 虎 就亲自前往要把主人公斩立决,任华县县长在那扯按章程,把程序走完,得秋后问斩,让虎 秋后再来。 虎 就问他,保主人公对他有何好处,他以前不是被百姓称为石头吗? 任华县县长说主人公是他任华县子民,他在保护任华县百姓,然后说他以前虽然想装聋作哑,平平淡淡窝到任职结束即可,但是最近那件事后,百姓对他拥戴,不再喊他石头,他感到他不需要做这手里光滑的鹅卵石了,他要做形状怪异的奇石。 虎 这时候就很生气,继续施压。任华县县长表面傲骨,把鹅卵石重重一扔,带着拒绝的意味。但马上颤颤巍巍去捡回石头,同意了虎提走主人公,但说要虎发来文书,十日后才能提走。 虎大怒,说朝廷律令都不超过五日,你要我弹劾你吗? 仁华县县长马上吓得说,好,就五日! 虎默认离开了。 此时在旁偷听的仁华县县长跟班,赶紧来夸赞县长大义。 县长说赶紧给我来片丹参(他被吓得不行,头一次这么胆大顶撞高官,还是完全不利己只为民)。 大结局还没出来。 主人公是算数天才,肯定是最后想起他父亲奇特的算法,或者是自己也独创出算法,能迅速丈量土地面积的算法。 因为中间主人公一直在追寻记忆和找他父亲遗留的记载算法的书籍,回忆也提到那算法是他父亲发明的,要么是找到书要么是主人公重新发明。然后靠着那个科学快速的算法重新丈量土地,真正为百姓造福,百姓不多交税,乡绅的隐田也查出来了。 应该是这样,这是最完美结局,但像童话故事。

一口气看完《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观后剧情回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