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康德●道地食材传道之●甘肃黄芪
药材好,药才好。意康德只做“道地”的滋补食材。
问题:黄芪、红芪、北芪、正北芪有什么区别?
—1—
黄芪的历史渊源
1、最早记载:
《神农本草经》是对黄芪最早记载的医书:
“黄耆,味甘、微温,主治痈疽、久败疮,排浓止痛,大风懒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
2、黄芪的现代科学药理研究
现代医学发现: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类。主要药理作用是: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氧化、抗辐射和抗癌作用,保护心脑血管、肝脏、肾脏、肺脏。保护脑细胞、提高记忆力,抗菌抑制病毒作用;降血脂、降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临床上黄芪广泛用于治疗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血液系统疾病。
注:此信息摘自:《神农本草经译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黄芪的品种历史
●《中国药典》对黄芪的描述
药典规定的黄芪是两个品种:其一是蒙古黄芪(这里主要强调蒙古黄芪是一个品种而非特指蒙古产区的黄芪),其二是膜荚黄芪。
● 黄芪和红芪
经常有消费者问到,是不是红芪比黄芪更好?其实红芪和黄芪是两个不同的药材,且红芪的价格远低于黄芪。所以我们买黄芪不要被红芪干扰了。

● 黄芪、北芪、正北芪
北芪既黄芪,只是一个大名一个别名罢了,因为黄芪主产于北方地区,所以经常被称为“北芪”。
正北芪是黄芪中最贵的一种,产自于山西恒山的浑源县,籽洒在山上自然生长,类似仿野生状态,一般生长5年以上,普通黄芪一般2-3年。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如下图:左为正北芪,右为普通黄芪。相比普通黄芪,正北芪皮部相对疏松,是因为生长年份较久,中心更黄,有明显的菊花心和纹路。

但因为正北芪产量少,价格是普通黄芪的数倍,所以有人通过对普通黄芪的加工或延长种植时间来冒充正北芪甚至野生黄芪,大家要谨慎购买,一般普通黄芪是可以完全满足药用及日常滋补需求的。
—2—
现代产地分布格局
● 黄芪产区的历史演变
1996年是黄芪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农户经营商对黄芪的认知较浅,黄芪价格极其便宜,产地批发价低至7元/公斤,此时黄芪的主产区集中在内蒙古和山西,而甘肃才刚刚引进种植黄芪。1997年后,凭借黄芪好种、易管理、易收的优点,甘肃产区开始积极大规模地扩种黄芪,并且至此逐渐成为黄芪最主要的产区之一。所以关于黄芪的道地产区,最主流的是:内蒙古、甘肃。其他有黑龙江和山西。

● 实际流通的黄芪主产区
现代黄芪的产区分布格局已经相当明显,甘肃占全国黄芪总产量的60%以上。甘肃的产区主要分布在:陇西、渭源、岷县、陇南宕昌。其中陇西被称为“黄芪之乡”,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区。

● 黄芪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区
固阳黄芪(包头)、林口黄芪(牡丹江)、恒山浑源黄芪(山西大同)、子洲黄芪(内蒙古) 、陇西黄芪(甘肃),以上均为黄芪国家地理标志产区。
但药材的好坏评判标准有多个维度,国家地理标志产区的认证是一项重要的参考,但我们无需纠结一定要哪个产区的,应以实际流通为准。
—3—
实用鉴别方法
黄芪挑选我们主要鉴别硫熏及品质优劣。
硫熏黄芪的鉴别:
硫熏黄芪依然按常规的颜色和味道鉴别,硫熏黄芪有酸味和刺激性气味,颜色苍白。无硫黄芪不可能有酸味,只是黄芪原有的豆腥味,颜色外面白内部黄。
黄芪品质优劣的鉴别:
●闻气味:气味是黄芪品质的核心鉴别点,黄芪的豆腥味越浓,品质越好。
●看外观:好的黄芪片外层偏白,有明显的年轮圈,里面偏黄,俗称“金井玉兰”,是中医药学术语。药材横切面上,外圈(皮部和韧皮部)白色,中心(木质部或包括髓部)黄色或淡黄色,亦称金心玉栏。

● 看残次片:有的黄芪内部发黑发灰,这种有可能是虫咬的残次片,没有或少残次片的品质才好。
● 看大小:黄芪片太小可能是年份不够,片过大可能是人为原因,一般选择直径1.0-1.4的为最佳。

意康德继续为
500万家庭提供优质食材和专业服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