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朝最有名的内阁首辅之一,被称贤佐第一,一生功绩青史留名!

2021-11-29 12:24 作者:洪都烟客  | 我要投稿

在首辅彭时过世后,明宪宗依照他的推荐,任命商辂(lù)担任了大明王朝的第十四位内阁首辅。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这位闻名后世的首辅大臣。

编辑

商辂(1414年——1486年),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大明王朝的第十四位内阁首辅。在明成祖朱棣废除了黄观的“三元及第”头衔后,商辂成为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上第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即连续考中“解元、会元、状元”这三元。

商辂自幼就聪慧异常,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神童,只是略微木讷少言而已。不过,他的这个“神童”头衔却是货真价实的,不像其他人一样“泯然众人矣”,商辂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着。

1435年,20岁的学霸商辂参加浙江乡试,毫无争议的高中头名解元。

1445年,30岁的商辂入京参加会试,继续高奏凯歌,又取得了头名的会元。同年, 他参加殿试再一次夺魁,被明英宗朱祁镇钦点为头名的状元。

编辑

之后,商辂进入翰林院担任修撰,开始在此熬资历。顶着“三元及第”的光环,商辂自然成为朝廷的重点培养对象,在正统十二年进入东阁。尽管东阁算不上是实权部门,但却是大明王朝高端人才的孵化基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党校。

随着“土木堡之变”的爆发,大明的数十万军队和数十位重臣在此殉国,连同明英宗朱祁镇也被蒙古人俘虏。

编辑

土木堡之变剧照

在土木堡之变后,商辂原本顺顺当当的光明前途也就此改变。因为,随着朱祁钰的登基,随着年号由正统换成了景泰,一切都得重新洗牌,重新排队。

好在,商辂迅速抓住了机遇,在是战是迁的问题上,他坚决支持于谦等主战派,誓言明廷保卫北京城,抵御瓦剌的入侵。

众志成城之下,明朝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彻底赶跑了瓦剌军队,而明代宗的皇位也终于稳固。他为了犒赏有功之臣,任命陈循担任内阁首辅,而商辂也在于谦的力荐下得以进入内阁,开始参预机务。据《明英宗实录》记载:

翰林院修撰商辂、彭时入文渊阁,参预机务。

虽然说,明代宗时期内阁的权力并不大,他的大政方针主要征求于谦等人的意见。但是,商辂以区区六品的修撰身份直接入阁,也是非常巨大的人生逆袭。

1450年,瓦剌首领也先在攻击北京未果之后,依然极其敌视明朝。为了故意制造矛盾,他居然主动表示愿意释放回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

眼见这个烫手的山芋要被扔回来了,明代宗朱祁钰显得左右为难。据《明史》记载:

帝不悦: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

究竟由谁去迎回明英宗呢?面对这个出力不讨好的活儿,朝中无人愿往居庸关去迎回旧帝,只有许彬和商辂等人受命前往。

编辑

在接回朱祁镇后,他被尊为太上皇,仍然由朱祁钰继续在位称帝,兄弟之间因为皇位而隔阂日益加重。

到了景泰三年,随着“金刀案”的爆发,明英宗和明代宗之间的矛盾公开化。所谓金刀案,其实是明英宗朱祁镇在被弟弟明代宗朱祁钰软禁南宫期间,有人举报两名太监将一把朱祁镇随身的金刀带出了南宫,引起明代宗的警觉,遂下旨严查此事。

因为事关重大,而且涉案人员的身份敏感,负责调查此案的锦衣卫指挥使卢忠左右为难,只得靠装疯才躲过一劫,仅被降职处罚。据《明史·商辂传》记载:

下忠狱,坐以他罪,降为事官立功,杀瑶,锢浪于狱。

其中,“忠”就是指卢忠,“瑶”和“浪”分别指两个涉事的太监。

虽然金刀案就这样大事化小地草草处理了,但明眼人都看出来这是明英宗和明代宗在隔空做法。甚至于,”金刀案“根本就是一次政变未遂事件,是日后”夺门之变“的前戏。

编辑

1457年,明代宗朱祁钰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尤其是自己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夭折后,他更加的心灰意冷,逐渐怠于政务。这样,明英宗朱祁镇的复位有了更大的可能,在石亨、徐有贞和太监曹吉祥等人的暗中串联下,一举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复辟登基称帝。

明英宗复辟后,很快就诠释了什么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在犒赏参与夺门之变的有功之臣后,还将明代宗时期的红人们,比如于谦、王文、陈循等人,或砍头或流放。

而对于商辂,明英宗倒是非常爱惜他的才干,毕竟这个“三元及第”的状元还是自己在位时钦点的。但是,商辂长期追随于谦并被其推荐入阁,是明代宗时期的重臣,这点让他如鲠在喉。因此,代宗下旨将商辂削职为民,以观后效。

对此处罚,商辂显得难以接受,他认为自己向来以国事为重,无论朱祁镇在位或者朱祁钰在位,自己都是在忠心辅保大明王朝。于是,他多次上疏明英宗为自己辩解,可惜却没有得到朱祁镇的原谅。

编辑

1467年,也就是成化三年,新继位的明宪宗朱见深才将商辂重新启用,以兵部侍郎的身份入阁,协助首辅陈文处理政务。

由于陈文的阴晴不定和仗势欺人,商辂在内阁的日子并不舒心,处处被排挤和打压,直到彭时担任首辅后,他的日子才真正好转,逐渐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1472年,在太子朱祐极过世后,明宪宗因为册立新太子的问题而陷入忧虑。因为宪宗皇帝独宠自己的老姐姐万贵妃,但她却没有诞下皇子,而当时极不受宠的纪妃却已经生下了皇子朱祐樘,现今已经六岁。

依照《皇明祖训》中“立嫡立长”的祖制,朱祐樘理应被立为太子。可是,朝中众臣皆畏惧万贵妃的权势,竟然无人敢于上疏进言。

1475年,在首辅彭时病逝后,商辂接任了首辅之职。已经六十多岁的商辂,一上任就开始顶着压力上奏宪宗,请求册立储君以固国本。商辂的奏章有理有据,而且情真意切,明宪宗无奈之下只得准奏,同意册立朱祐樘为太子。

在沸沸扬扬的“立嗣之争”暂时落下帷幕后,商辂再次顶雷而上,冒着违逆宪宗皇帝的风险,劝说他为叔叔朱祁钰平反。而且,商辂坚持不仅要恢复明代宗的帝号,还要承认他的历史功绩。

编辑

在宪宗时期,宦官集团的势力已经彻底崛起,大太监汪直开始弄权乱政,内阁也遭到了不断的压制。作为首辅的商辂,尽管深知宪宗对于宦官的袒护,但依然保持了文官应有的气节,直言弹劾汪直并且列举了十一条罪状。

明宪宗虽然存心袒护,但经不住商辂的连续无畏弹奏,只得罢免了汪直在西厂的职务。汪直气得咬牙切齿,指使自己的爪牙暗中勾结朝中佞臣,对商辂进行肆无忌惮的攻讦。

商辂在心力交瘁之下,眼见自己再无力继续维护大明的朝局,遂向宪宗皇帝请辞。而沉溺女色和荒于政务的明宪宗,竟然没有下旨慰留,很快就准奏允许商辂退休。

在商辂离开后,内阁首辅由万安接任,从此开始明朝的内阁完全陷落,完全被宦官集团所遏制,几乎成为了一个摆设,被人戏称为“纸糊内阁”。

归乡养老的商辂,开始在家颐养天年,以书法文墨陶冶情操。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是一位全能的人才,除了政治领域的成就,他的书法也自成一格,极负盛名,可惜传世留存到现在的作品并不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内的《浙藩送行诗序》绢本行楷。

1486年,商辂在离任首辅十年后病故,享年七十二岁。明宪宗追赠其太傅衔,赐谥号“文毅”,据《明史》记载:

辂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决大议,毅然莫能夺。

编辑

而且,民间也有“我朝贤佐,商公第一”的赞誉,算是对他一生功绩的充分肯定。


明朝最有名的内阁首辅之一,被称贤佐第一,一生功绩青史留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