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应该看看,揭秘李书福万字演讲,金钱似水,能载舟亦可覆舟
2021年伊始,李书福在新春佳节来临之前,让所有人不要再叫他“董事长”了,叫他“书福”、“老李”都行。2月20日,开工第三天,李书福在内部员工培训会上,又提出,不要叫我“Chairman Li”,叫我“Eirc”。这样自上而下的去“总”化,更贴近了用户,也更贴近了当下的年轻人。

与“Eirc”一同曝光的,还有一篇长达万言的演讲,李书福提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也提到了吉利创业35年至今,始终在坚持的内核是什么。小李认为,“老李”的这一次内部演讲值得大家一观,是因为他的话语,也让我们所有年轻人醍醐灌顶。他讲到了历史,谈到了当今世界格局,也提到未来,吉利如何求变创新图发展,讲到了吉利始终应该坚持的企业文化到底为何物,为何要坚持。

吉利如何更优雅地向世界展现中国声音?
当今世界,西方经济体对中国变化之快感到震惊,又有所惧怕。简单说,“这不科学”!四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并不显眼。而这四十年,对当代世界格局而言,却产生了几乎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一次演讲中,“老李”首先提到的就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以及世界上陡然出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全球化、逆全球化两种声音的共存为全世界经济的复苏蒙上了一层阴霾。这一层阴霾,在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显得更加尖锐。
而在这样一个客观因素存在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融入西方世界的难度可想而知。“老李”认为,坦诚面对,主动出牌,为各利益相关方实现互利共赢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正式确立了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则可以客观上为全球经济再平衡产生积极影响。当然,在一些逆全球化声音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似乎也仍旧有阴霾,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不可能一帆风顺,仍旧充满了挑战。
那么,吉利在这样一种大环境背景下,如何在世界舞台上更优雅华丽地展现中国声音?19年前,“老李”就萌生了收购沃尔沃的想法,2010年,“老李”成功收购沃尔沃。当时的异想天开成为了现实。

如何保证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充分照顾当地企业文化、利益的同时,在这其中找到平衡,则并无捷径,唯努力耳。
相似的经历,“老李”和吉利的20余年造车历史中,已经多次反复不停地认证,收购沃尔沃、入股莲花、戴姆勒……哪一次不是万全准备,先人一步?为达目的,只想不做是没用的。其实,脚踏实地,成功就在梦想的旁边。
行业变革不是纸上谈兵,是一场正在进行的赛跑
先来科普一个不是什么新知识的知识。近几年,我们可爱的年轻人发明了一个看似成语的四字真言“不明觉厉”,译为“不明白为什么,但觉得很厉害”。

2月19日,数不清楚,这是吉利控股集团今年建立的第几个合资公司了。前面几个,百度、富士康等等,我们或多或少还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也大概能猜到后续吉利要与合作对手搞什么。只是觉得,不明觉厉。

正如“老李”在演讲中提到,汽车产业革命已经开始“暴动”,从理论到实践、从传闻到现实、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局部到全局、从边缘到中央,这是一部正在发生的汽车产业革命剧,这是一场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百年汽车变革剧。
而更重要的是,“老李”认为,在这场行业变革进程中,传统汽车公司可以不屑一顾,顽强抵抗,坚持到底,也可以自我颠覆,出奇制胜,化腐朽为神奇。可以被动参加革命,也可以主动发起革命,可以单独闹革命,也可以联合闹革命,可以在坚守老根据地的同时,开拓新的疆域,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毕竟行业变革才刚刚开始。

简而言之,传统汽车公司,或者说就是吉利,想要笑傲江湖,就要抢先,但不盲目。因为,既是变革就一定有全新的机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并非只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真的要“有作为”。在2021年伊始,吉利的一系列动作,主动求变,合纵连横,就是在未知的、风波诡谲的未来,率先建立起一块块属于自己的新的根据地。
把新时代背景下,所有的可持续发展地新思路、新科技,都化作在未来潜力依旧无限的新竞争中的新武装,这或许才是吉利的真正目的。演讲中谈到,有些为吉利发展担忧的朋友担心吉利经历分散,更有些专家直言看不懂吉利的战略。
“老李”现场化身了“反矫情达人”,直言看不懂也不奇怪,创新思想不一定所有人都能看懂。如果大家都看得懂,那还谈何新模式呢?真有“李”的。不过,“老李”仍旧拒绝盲目探索求新,仍旧且必须坚持战略稳健原则,在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框架下实现战略主动。

值得一提的是,蓝色吉利计划并未如期完成也被指出,但也不奇怪。“老李”认为,在过去的5年中,时机不成熟,外部条件不充分是战略目标没有达成的主要因素,这并非吉利汽车的战略执行失败。但是不必沮丧,梦想并未改变,追求坚定且不移!
小李认为,“老李”仍旧坚定不移推进吉利向战略目标前进,更显大气,境界更高。在这场行业变革中,在这场马拉松式赛跑比赛中,需要一个可爱的领袖,需要一个睿智且勇敢的导师,“老李”显然稳如泰山。Respect(致敬)!

在不久的未来,吉利在总结经验,并根据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形成了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方案,分别是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一、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二,其中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一,主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还有小排量节能汽车。计划二则主攻纯电动智能汽车,组建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
“老李”认为,“两个计划”组成一个完整的蓝色吉利行动总计划,这是一组非常清晰的蓝色吉利行动计划总纲领。同时,针对现在一些言论,如将造车新势力当做苹果,而传统汽车公司是“诺基亚”,“老李”同样持以否定,或许造车新势力是苹果,但传统汽车公司尤其是吉利,绝非是诺基亚。这场百年汽车变革剧,好戏还在后头!绝对企业成败的因素有很多,但绝非张扬、热闹、甚至市值,而是厚积薄发与核心能力。
读懂快乐人生,吉利相伴,你就懂了吉利的价值观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就已经习惯了“快乐人生,吉利相伴”。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与吉利人打交道,而最终,我们都会很默契地以一个“快乐人生,吉利相伴”的表情包结束对话。这则口号既是对彼此的认同,而更多的或许是,你渐渐地认同了吉利的价值观。
“老李”讲到,做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社会创造价值,就是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让每一位用户因为吉利而快乐,让合作伙伴因为吉利而成功,是吉利存在的价值。
而如何保证快乐人生,吉利相伴的企业价值观保持不变?守正!走正道,就三个字而已。对于每一个个体,坚定不移地走正道加上认真学习、刻苦努力,一定能够成功。而企业想要成功,也是一样,唯走正道三字。
回首吉利创业35年,它一直坚守主业,坚持制造业,从最早期的电冰箱零部件到电冰箱、电冰柜制造,再到摩托车、汽车制造,一路走来遇到过各种困难,数不清的挑战,同时也有无尽诱惑,但吉利从未忘记初心,从未突破底线。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实难兼顾平衡。这导致企业野蛮生长,有些企业更是有法不依,更谈不上合规经营。这种不合规,对于吉利来说,绝不允许。“老李”认为,吉利必须明白全球合规的重要性,这要求我们既要遵守各国法律,又尊重各国文化。

此前,吉利收购沃尔沃至最关键一刻时,正是因为吉利将合规二字体现的淋漓尽致,才最终完成收购,达成交易。只是,合规并非自上而下,也需自下而上,使其成为吉利人的行为准则般存在。

2020年底,“老李”不再兼任吉利控股集团CEO,由李东辉接任;安聪慧继续任吉利控股集团总裁,而他本人则留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而按照国际惯例以及吉利控股自身的制度安排,也不再兼任法人代表,由李东辉出任企业代表。此举看似轻描淡写,但却是对“合规”二字最完美的诠释,也是进一步推进吉利向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打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
写在最后:
在演讲的最后阶段,“老李”也自豪地提到,几十年来,吉利坚持的非营利教育事业的发展,即便困难重重,但仍旧会一如既往且坚定不移的把这件事做好。回顾吉利35年创业史,也几乎是一部民办教育发展史。吉利从造车之初就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并一直深耕民办教育,且一直以来均坚持非营利的原则。所谓造车兴工业、教育兴国业,以“老李”为首的吉利人,始终如一地坚持,时至今日,已渐成规模,且初心未改。

虽然“老李”这一次仅仅是做了一次内部演讲,但其将整个演讲内容以企业为基,将诸多观点上升至哲学层面。细品之下才始觉甘之如饴,回味无穷。
吉利在“十四五”期间如何优雅地巩固全球化战略,延续辉煌的创业史,取决于吉利人能否一直保持初心,并继续昂首挺胸地敢拼敢干,取决于吉利能否在不断变革的企业浪潮中既坚定不移地“守正”,也敢想敢拼敢做的“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