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大法学考研【知行丨经验分享:学习无止境,细节无极限——人大民商法学考研上岸帖】

2021-01-04 23:18 作者:知行法学  | 我要投稿
温馨提示

作者系知行法学学员,本科系中国人民大学,并于前年同时通过了人大法学考研和司法考试,报考专业为民商法学,并以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被最终录取。师妹是知行法学的学员。师妹在备考的过程中体现了细致的风格和用心的态度,学习重在细水长流,即使考试结束后也仍然在民商法学的道路上认真学习,上下求索。这不仅是一次考研的小小成功,更是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优秀品质。希望师妹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攀登高峰,在学术或实务中有所成就。其它经验贴请见下面链接:

1.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分别总是在六月,从茶山刘到明德楼(上)法考篇

2.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分别总是在六月,从茶山刘到明德楼(下)考研篇

3.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歌乐山下西政记忆,刑法少女修炼手册

4.知行法学丨刑法学入门笔记:知识体系、学习方法与阶层思维

5.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法理学第一名心得

6.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二战人大法学硕士,初试366分复试逆袭上岸

7.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取精而用弘,博观而约取——写在法律史的门前

8.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在职三战388分——以宪法为志业,刻在灵魂深处

9.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考研英语高分,功夫都在平时

10.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人大知产上岸心得

11.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金陵到帝都的路

12.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从人大研究生到律所小萌新

01 个人情况简介

首先简要介绍下自己的基本情况:本人是中国人民大学2016级本科生,在校成绩一般,平均学分绩为3.7+。去年同时参加了法考和考研,考研选择民商法方向。初试总分394分,政治70分,英语88分,理论法124分,应用法(民刑知)112分;复试总分319分,专业笔试90,专业面试140。

一、关于择校和专业选择

由于本科在人大就读,且本科使用教材大部分即为考研备考所需要的教材,不需要像报考其他学校时所需要的那样,接受、搭建新的知识体系,所以我将目标院校确定为人大本校。而之所以选择民商法专业,是因为对民商方法有一定的兴趣。

二、关于是否同时兼顾法考和考研

由于报考人大竞争激烈,也许有许多同学会疑惑是否应当一心一意备战考研,放弃法考。我个人觉得法考和考研并不冲突。虽然我的法考成绩并不高,但是我觉得备战法考对我复习考研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民法、刑法以及法制史、宪法。

民刑法考和考研的知识点虽然各有侧重,但是相通之处很多,自己看书或者听视频其实就是跟着对应老师系统地捋了一遍知识点。以我备考主观题时跟的刘家安老师的课为例,家安老师虽然课时较长,但会带着学生系统梳理一遍民法体系,对我后来准备考研挺有帮助的。而且,我个人读书速度很慢,读一页书大概需要7-10分钟,而如果选择2倍速听法考视频,其实比自己读要来得轻松,且为了跟上老师,往往必须集中注意力,这样其实比自己翻翻书要节省些时间。此外,由于法考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个阶段,也相当于是给自己的整个备考过程设置了两个阶段性的目标。

三、我的时间安排【可以跳过】

个人的时间安排也并不是很合理,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大家简单看看即可,还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复习情况自行安排。在今年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大家对待法考和考研两考的关系一定要慎重,可以多听些知行法学师兄师姐和过来人的建议。

总的来说,在法考主观题结束之前,我都是以法考为主进行复习的,每个月中间穿插着对考研某一科的复习,直到10月主观题考试结束之后才完全投入到考研的复习中,这也和我最开始的打算有关:至少保证通过法考,如果考研失败,是选择二战还是直接就业再从长计议。

具体到每个月,4-5月我的月均学习时长都很短,基本就是法考一本书慢慢看1个月,6月主要是忙大三下期末复习,7-8月集中复习法考民刑以外其他科目,9-10月以法考主观题复习为主,继续阅读了考研的课本,11-12月考研。

备考开始的时候听过知行法学的公开课录音,根据自己目前的进度和时间调整了公开课录音中提到的时间安排,记录了自己需要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如下图示),有需要去年的公开课录音和课件的朋友可以自行保存或者找师兄要一下今年最新的公开课课程,当时听了以后受益匪浅。(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链接:

pan.baidu.com/s/1i7Dbkl 提取码:371a)

02 初试

一、公共课之英语

我初试英语是88分。因为没有对过答案,也不记得当时的答案了,不知道自己各部分具体得分情况,只能给大家讲讲自己英语的备考经验和教训。

关于考研英语的复习,我个人的经验主要是两点:好好背单词,好好做真题。

1.词汇

词汇是一切的基础,做题技巧固然重要,但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能读懂篇章,而积累了一定词汇量想要理解篇章也就不那么困难了。我是从4月开始背单词的,一开始使用的是新东方绿皮单词书,后来改用扇贝单词APP。可以给自己设定每日背诵的单词量,如果每天500个,大概每日需要花30-45分钟刷app背单词,但如果求眼熟而不是都能写出来,其实这样子坚持下来到最后大部分单词也都眼熟了。除了专门背单词外,大家还可以在做阅读题以及做完后订正的过程中记忆单词,因为这样可以充分理解在真题语境中某个复现好几次的单词它的常见含义是什么。此外,张剑黄皮书系列会附赠一本单词书,也是不错的背单词资料。

2.真题与阅读

关于真题,其实我只用张剑黄皮书完整做了一遍。原计划计划是反复做2-3遍,但做完一遍后发现记住了答案,我就没有再继续刷真题。想反复刷真题巩固的同学,可直接在淘宝买大概20RMB的真题卷(附赠的解析可能较简单,但可以对照黄皮书解析)。

接下来我就分各部分谈谈如何利用真题来复习。

A.关于阅读,我做阅读真题时,习惯用手机设定倒计时限时训练,以便了解自己的答题速度,然后合理安排其余各部分(如翻译和作文)的答题时间。做完后先对答案,但是不看解析。对完答案后自己再重新仔细阅读一遍篇章,自行总结错误的原因,比如是遗漏了文章的重要细节,还是张冠李戴,抑或是过分联想。自行总结完后再去看张剑黄皮书的解析,检验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如果还有问题,再仔细研读黄皮书的解析。解决完对具体题目的疑惑后,我会再重新阅读一遍篇章,阅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在自己心里默默地翻译一遍,发现生词和陌生的词组先猜测意思,然后再把张剑黄皮书里对这个词汇和词组的注解誊抄在旁边。因为没有预留几套真题以考前模拟,我参考一些经验贴购入了张剑的考前预测5套卷和何凯文的五天十夜,做完后个人感觉是:张剑的5套卷的命题思路和真题不太一致,何凯文的有点太简单。不过为了保持对篇章的敏感度,即使不做题,这些卷子的文章也可以好好读一读。做阅读遇到瓶颈的时候,我还阅读了唐迟《阅读的逻辑》pdf,感觉还是有些帮助的。

B.关于长难句的问题:我前期购买了何凯文的长难句,但是没有读完,个人感觉田静的长难句课比较有用。跟过何凯文公众号每日一句,不建议看他的解析,但可以做做题目就当是阅读外刊、积累语料

3.翻译与作文

A.关于翻译,我是直接听唐静的真题讲解视频复习的。唐静在视频中会让你自己先做一遍,由于我当时复习时间紧张,是直接在手机便签里做的,做完之后直接听讲解,听完直接在真题题目上用荧光笔划出某个词,标明这个词在翻译题中常用的意思,翻译的难点句式等则用波浪线画出来,再把翻译的技巧,比如要增补什么词语、怎么调整语序都写上去。唐静在微博每日都有阅读翻译练习,具体内容是把每年英语真题阅读的text截出一段供同学进行翻译练习,我有空微博冲浪时会顺便刷一刷。考前老师在微博分享了翻译必背的一些词汇及其意思,也挺有用的。

B.关于作文,我开始是购买了王江涛的书.个人感觉王江涛的看法大概是:积累一定的范文,语料库充足了就会写了。如果有一个较长的阶段去准备作文,这样当然挺好的,但是我准备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我没有采用王老师的这套方法。我在知乎阅读了一篇经验贴,经验贴推荐了潘赟的九宫格作文,我去找了资源来听课,又找了微博好心人士(@野草莓星球)分享的潘赟九宫格作文笔记通读了2遍。九宫格大概就是告诉你每个部分大概写什么,并在每个部分提供数个句子供你选择组合,每个人每部分选择不同,最后自行组装的作文也就有所区别。潘赟的课会带学生练习几篇全篇作文,听课过程中可以跟着稍微动笔写一写。因为个人感觉如何准确概括出图画所表示的主题词还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认真听了九宫格课中关于每年大作文真题确定主题词的训练的部分,并把王江涛那本书的主题词也都看了一遍。潘赟九宫格讲解如下图所示(非广告):

英语九宫格

C.最后还要提一下新题型。王晟的课对抢救新题型苦手选手有奇效,但务必按照他的思路做题,不要听课同时自己瞎琢磨。

二、政治

我最后政治70分,并不是很好,所以只简要给大家分享一些教训吧,关于怎么更好地提分大家可以去看其他高分选手的经验贴或者师兄们的经验贴:知行法学丨考研政治:整体视角下的政治75+解决之道

A.选择题:选择题一定要练习到最后,要坚持每天做题保持手感。时政必背的考前一定要再好好过一遍,看肖老的(要注意肖老师在11月、12月等接近考试时在微博增补的时政考点)或者腿姐的押题班等(含时政)都可以。另外微博还有一些朋友分享肖秀荣1000题anki等资源的,大家可以自己在手机下载一个AnkiDroid,方便随时在手机背诵和复习1000题。

B.分析题:分析题可以听腿的分析题思路然后背肖四和肖八。背的时候可以自己撕答案下来背,也可以找研木易木子整理的分析题,它按照史纲、毛中特、马原等把八套卷和四套卷的分析题和答案都总结在了一起,省去自己再整合在一起背诵的功夫。

三、专业课

01 专业课考察模式

人大法学院初试专业课包括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两科,每科三门专业课,一共是六门。其中理论法学三门:中国法制史、法理学、宪法学均为必答,每门50分一共150分。应用法学是七选三,考生只需从民法(初试不涉及商法)、刑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环境法、国际法(包括国际私法、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三部分)和诉讼法(包括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中任意选择3门进行作答即可,每门也都是50分,一共150分。题型主要都是案例分析题、论述题,每题基本是20-30分。由于理论法学三门都是必答,无所谓选择问题,

02 复习阶段及各阶段安排

专业课复习一般分为2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理解,第二个阶段是背诵。

A.第一个阶段主要是看课本,也就是把教材从本章概要开始自行阅读一遍,自己画画重点的语句。碰到一些教材上可能相对陌生的术语,以民法为例,比如“财团抵押”,可以自己去查有关的专业教材,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这个关键词,然后去找出现的推送里一些老师的讲座看是否谈到这个基本概念的一些相关问题,比如这个问题郭明瑞老师在一篇推送里就有谈到。(当然这只是为了求快才微信公众号检索,不能每个问题都这样处理。)同时阅读教材时候,正文和注释均需仔细阅读。比如在无因行为和有因行为的论述这一块,蓝皮书对“财产给予”行为这个概念是放在注释里的,再比如“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定义,教材也都是放在注释里的。

看课本同时可以用xmind、思维导图等软件自己绘制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方便组织答案的时候打通教材上各章的区隔,串联起相关联的知识点。我个人由于太懒也没有全部做思维导图,但我购买了法制史、民法、法理学、宪法配套的练习题集,这些练习题集在每章的第一页都有一个知识图谱,罗列了本章的主要知识体系,我没做思维导图的部分都是参考练习题集最前面的这个图的。给大家的另外一个建议是,如果要做思维导图,不必过于求全,只要能够帮助你串联起与某个知识相关联的知识,帮助你回想起它的上位概念及它与易混淆知识点如何辨析即可。(如图为错误示范)

看完课本后可以根据本真题集把真题出现的知识点在教材上均标注一下。教材配套的练习题集,如法制史练习题集等在在每一道考研真题后都单独标注出了考研,而且附有答案,把这些题目和答案都勾画过,可以确保自己至少有个大概的印象。

B.第二个阶段是背诵。

对于背诵时间的安排其实我没有太多的发言权。由于我的复习时间前段大部分分配给了法考,也没有保持双线并重,到了12月20日,我只背完了一遍民法、刑法和理论法。由于我前期阅读课本时并未形成笔记,且自己课堂笔记要么过于零散,要么派不上用场,我就购买了冲刺背诵讲义和热点。

在背诵前,我又把这套讲义过了一遍,觉得民法写得有些简略(主要是我个人觉得比较重要的一些点,比如民法课本中“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部分的“无权处分”的论述、还有对是否继续正面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在立法技术层面的探讨、是否引入“责任能力”、对意思表示不真实各种具体情形的讨论和辨析都没有涉及,印象有点模糊了,如有误伤实属抱歉),刑法编写也有些以名词解释为命题导向了(虽然前边有对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思路的讲解),知产没来得及看完不便评价,总之,个人感觉理论法部分写得还不错。但我还是对理论法讲义中一些问题参考练习题集习题答案手写补充了答题要点。宪法讲义提到了考察国家机构时的答题思路、基本权利三阶段等考察基本权利时的答题思路,这部分我是通过复习大一王旭老师的宪法笔记补充的(如下图),当然图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分知识还是需要重视的。

由于我个人时间安排问题,我背诵的遍数并不多。个人感觉记忆比较好的方法大概是:早上起床时先回顾自己昨天复习的知识,能回想个大概的就放过不再纠结,遗忘的立刻翻开书再重新看一遍。

当时热点话题是九民纪要还有夫妻债务新司法解释,知行法学推送过九民纪要征求意见稿前四个部分及与会专家意见。我当时也重点看了这些新文件,夫妻债务新司法解释刘家安老师在主观题私塾其实也提过。知行法学还推出过一份必读论文资料,内容主要是筛选了教研室老师新近发出的论文,选取了一些热点话题。我当时其实没怎么读,主要是觉得自己基础还很不牢靠,这个时候看热点押题未免因小失大,这也导致我其实不仅不太知道前沿理论动态,也不知道修法动态,看到20年知产论述题考察19年商标法修改内容,还有20年宪法分析题考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都懵了。

大家在备考时,每天可以刷刷各机构微博或者机构公众号(考试通、知行法学等等都可以)推送的理论动态和修法动态等等,因为它们一般从应试角度出发已经对热点内容进行了初步筛选,经过筛选后发出来的应该都是比较重要的,如果看过就算对具体内容已经没有太深印象了,好歹还可以凭借记忆里的几个可能的得分点反复写。当然,也可以直接看中国民商法律网、中国法律评论、中国宪治网、法学学术前沿、知产力、知产库等公众号去关注前沿热点。不过,阅读热点并不是要求将这些公众号推送的文章观点全部背诵记忆下来,而是要把推送中涉及的和课本相关的内容结合起来,只有是和课本基础知识相关联的内容才是需要你去着重关注的点,而其他部分可能是锦上添花的答题素材,缺了也没关系。


关注热点对备考的作用,举个例子,如刑法论述题考到了是否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当时很多公众号都有相关推送。

03 其他一些问题

(1)关于是否需要考前模拟的问题,我个人没有。但觉得不论有没有进行考前模拟,都要注意答题要分点,不仅是大点,每个大点内部具体展开的时候也可以分点,用“1.”、“(1)”、“①”等标明层次。

(2)关于是否需要阅读教材以外的专著的问题。初试来说并不需要。初试不论报考哪个方向,考的都是一样的题目,考察的也都是教材上涉及的内容,大家只需以教材为本即可。而且初试不仅要复习专业课,还需要复习政治、英语等公共课,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更应该专注教材,而不是去看基础知识以外的拓展知识。对于你所选择的报考方向的深化理解,可以放到初试以后再进行,以我个人为例,我个人初试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再去阅读教材外的论文和专著,准备复试期间我才读了一些专著,至于教研室老师近2-3年的论文,我最后也没有全部读完,只读完了一些热点话题相关的论文,如违约方申请解除合同权、承包地三权分置、混合共同担保追偿权、夫妻债务、是否应设置债法总则等等。

(3)关于答题技巧的一点个人见解:个人初试专业课得分并不是很高,大概分享一些个人答题经验总结。

首先,如前所述,答题一定要分点,层次要鲜明。不必集中一点洋洋洒洒写了一堆,这样可能就这一点而言内容是深刻全面的,但是在阅卷时,老师未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细致地读出你涉及的每个得分点。不仅是一个问题的每个大点,就算是每个大点下具体展开时的小点,都可以用“1.”、“(1)”、“①”等标明层次。

比如初试民法论述题考到的“我国合同法法定解除权的类型及法律效果(每一种类型都简要举例说明)”,合同法定解除权的概念、一般法定解除权(《合同法》第94条)和特别法定解除权(如《合同法》第148条、第219条)、一般法定解除权每种类型的具体展开(含其中一些问题的讨论,如违反附随义务能否发生解除权等)、解除的法律效果(《合同法》第97条,含非继续性债务是合同溯及消灭说or法定清算关系说等),不仅每一个大的部分可以分点阐述,每个部分内具体内容可讨论的地方都可以分点展开。

其次,答题不是将教材或者讲义上某一块你背诵过的知识点全部默写上去即可。其实大家最后对于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相近的,教材中的知识大部分也都能复述出来,为了区分,答题肯定不是说把教材默写一遍就可以了。之所以提倡大家自己写自己的思维导图,目的也在于此,因为在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后,你在答题时可以串连起相同概念的相关知识点、上位概念、与易混概念的辨析等等,这样你的答案既有自己的个人思考痕迹与特点,也能使自己的答案更加丰满。

再以初试民法案例题为例,初试考的是电商刷单案,第一问问的是“假设你是刁某的代理律师,你会提出什么主张及法律依据”,在答卖家淘宝网页展示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的时候。除了考虑到《电子商务法》第49条第1款的有关规定外,可以简要罗列出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讨论商家是在要约,还是要约邀请。在讨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时,除了从商家的角度讨论是否属于真意保留外,还可以考虑是否属于商家自身重大误解,是否属于戏谑表示等等。不保证本人的想法一定准确,但是我个人认为在答案中对可能涉及的其他概念进行辨析和讨论也是必要的,除了正面回答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外,反面说明为什么不是其他也是必要的。

再次,对于论述题设问中的关键词,可以先将其概念答出,然后从自己熟悉的知识出发去讨论其相互的关系。比如今年法理学的论述题“请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谈谈演绎推理(司法三段论)和类比推理与法治的关系”,这题首先给出3个关键词,“演绎推理”、“类比推理”、“法治”,这些关键词的概念就是首先要阐述的。即便无法完全复述课本上对这些词的概念,能用自己的语言答出这个概念的关键内核即可。法治的概念可以套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此外,要注意题目的暗示,如法理学的这道题里既然点出“请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就是要求你最后答题还要结合部门法实例等去论述,比如实践中某一具体条文的解释与适用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对于实质法治有何影响等等。

最后,卷面要清晰和整洁,不要跳页答题然后把空白页打叉,要注意逐页答题。字可以不是特别好看,但是要保证阅卷老师能够清晰读出你的答案,不要太草书,特别是写到最后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也要保证写得字迹是清晰的。

(4)关于碰到不会题目怎么办。我的个人想法是,碰到不会的题目,就先回想下自己的思维导图,去寻找它的上位概念和可能涉及的平行概念以及这类问题的答题套路,稍微有点关联的都可以堆进去。漏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展现你思考这个问题的思路,想问题可以发散些。比如这次初试宪法论述题考到的“我国宪法中关于人格尊严的规定”,坦白说,我对于人格尊严这个知识点的印象可能撑死写不过3行,所以我最后答题基本用的是基本权利的效力(作为个人主观权利的基本权利的效力、作为客观规范的效力、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基本权利的限制等对于基本权利分论有普适性但是又不具有专门针对性的知识答的。

03 复试

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复试时间推迟了很多,复试方式也从线下改为了线上,复试较往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个人今年的备考经验可能未必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还是向大家分享一下。

一、复试科目和初复试权重

复试科目共4门,即专业笔试、英语笔试、英语面试、专业课面试(含综合素质面试)。专业笔试100分,英语笔试50分,英语面试50分,专业课面试(含综合素质面试)150分,总分350分。按照各项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后形成考试总成绩来确定录取名单,其中,初试成绩占70%,复试成绩占30%。(今年初试和复试权重较往年进行了调整,往年一般是初试60%,复试40%)

二、专业课备考

今年的专业课笔试、英语笔试和面试的形式感觉参考性不大。因此,仅分享下个人的专业课备考经验。我先在网上查阅了往年的复试经验贴,了解了复试考察科目的分值和考察形式、难度后,初步定下了自己对于各个考察科目的复习方式和复习的侧重点。专业课笔试的感想大概是还是要发散思考,想要分享的经验和初试分享的答题技巧是类似的。因为专业课笔试和专业课面试的分值分别为100分和150分,所以我的复习主要是向专业课倾斜,每天投入更多时间在专业课上。由于复试可能考察商法,而且从同学处咨询到夏令营专业课笔试考察到了商法的题目,我将专业课的复习拆分为民法和商法两部分。

1.复试专业课民法复习

首先是看教材。我从头到尾又复习了2遍教材。复习过程中结合了20年刘家安老师民法基础课笔记和ppt,整理了一些教材未涉及的知识点。打印了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文本对照着阅读。我还补充阅读了朱庆育《民法总论》、刘家安《物权法论》、崔建远《合同法》、程啸《侵权责任法》(为了解决面试可能涉及的一些侵权法问题,也借了同学的笔记)、同学拉伦茨的《法律行为解释之方法》笔记。由于九民纪要也是热点话题,我阅读了《<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理解与适用》前4个部分,整理了最高院法官就九民纪要相关问题的录音笔记(和理解与适用内容基本是一致的,其实可以不听),还听完了无讼九民纪要的逐条讲解课。

其次是读笔记和ppt。我重新整理阅读了物权法、债法婚姻继承法笔记,浏览了当时的课件。

然后是看论文,我下载了教研室老师近2年的论文,同学也给我分享了按照民法典各编整理的论文(含人大校内外老师的文章),我没来得及全部读完,但对一些热点话题,如违约方申请解除合同权、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法律表达、居住权、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续期与费用缴纳、夫妻共同债务、混合共同担保内部追偿权等,每个话题至少都阅读了1篇文献。接着是整理真题考点。我根据往年的经验贴,不完全整理了往年的夏令营笔试、复试专业课笔试、面试真题,然后自己过了一遍,简要标注了答题要点等,有疑问的地方请教了同学以及师兄师姐。

然后是听讲座和课程,由于民法典是热点话题,所以备考期间我也听了许多关于民法典的讲座。我听完了刘家安老师关于民法典的讲座(合同编和物权编讲得很详细,但是开课早,是依据二审稿讲的),自己整理了笔记,又依据三审稿自己更新了涉及的法条,对于一些法条增删变动的理由,如债权人代位权和债权人撤销权的同时行使,我找了老师的有关论文进行补充。除了家安老师的讲座,我还听了沪法网组织的华政老师的民法典讲座、无讼每周一8点的民法典讲座、教授加讲座,旁听了高圣平老师的担保法(本科和法律硕士班和法学硕士班周二和周一两堂课)。

最后是模拟。这主要为了应对专业课面试。具体分为自行录音模拟和面对面模拟,主要是同学互相提问抽题,体验脑子空白情况下如何胡编乱造。

2.专业课商法的复习

关于热点,由于《证券法》大修,所以我商法复习重点其实是证券法。我主要是听了叶林老师的讲座,阅读了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公众号彭冰老师的证券法有关观点(如先行赔付条款等)、张巍老师公众号的推送,知行当时特推送了证券法新修的热点:知行法学丨商法专题梳理:新修《证券法》中的要点与分析解读。此外,考虑到九民纪要公司法部分也是重点和热点。我还阅读了施天涛老师商法专题研究(谢谢同学提供的笔记)和民商法前沿课关于九民纪要公司法部分的笔记。关于基础,为了巩固商法基础知识,我还2倍速听完了刘安琪老师的精讲视频,形成了幕布笔记。

3.专业课面试

面试的老师都很友善,如果你可能遗漏了答题要点,老师会通过后续追问让你补充、修正你之前的答案。即使是不太会的题目,坦诚自己不太了解,然后尝试给出你自己的看法即可。

英语课备考

①英语口语

可以找进入复试的同学3人组队一起定期练习。练习素材方面,可以搜集经验贴出现的热点话题(比如privacy policy、DNA editing等),以及最近发生的热点时事新闻,把有关的外刊文章编辑成合适的字数(具体多少合适,大家可以自己和朋友读一下看大概3分钟可以读多少单词)。具体练习时,3人分成ABC不同角色进行练习,A负责引导讨论和最后总结,3人轮流担当A这个角色。练习时,先分角色朗读各自的部分,再就该话题进行讨论。练习过程中可以一起总结一些怎样互相衔接、抛话给对方的表达,以及探索如何更好做总结。除小组练习外,为了锻炼完整说整句话(就是从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往外蹦到比较流畅说一整句话),可以试试英语趣配音和流利说跟读。备考雅思的同学可以直接按照复习雅思的方式复习。英语口语面试时要注意说结束语。

②英语笔试

参考往年的经验贴,英语笔试是限时1小时做6篇阅读,难度相当于4、6级阅读,可能还稍微更简单些。所以我前期先和同学随机抽选历年4、6级阅读真题和英语2真题组卷限时训练,后来选择自己买题来刷。具体如何练习参见前述初试复习英语的经验。以防万一,考前最后我还复习了作文,复习了微博好心人分享的潘赟的九宫格作文笔记(@野草莓星球)和刘晓燕作文笔记(@轰焦冻家的控控),想要获取资料的同学可以去相关博主的微博搜索关键词。

04 结语

坦白说,在出成绩前我根本没想过自己可以过初试。2月20日的时候也是完全不敢查成绩,查到后还是有些难以置信。虽然上岸后无论怎么回顾心路历程,都好像很云淡风轻,但当时的焦虑是真切的。

回顾整个复习过程,我经常发消息给同学表示厌学了。我时常觉得自己是废物的,时常想要放弃,如果不是我的好朋友们鞭策我、鼓励我,我可能也无法坚持到最后。最想感谢的是自己的舍友,在宿舍复习的每一天都有大家互相鼓励,特别是有两个可爱的人经常深夜要听我发牢骚,在我觉得自己废柴的时候不遗余力地吹捧我。谢谢在我备考过程中帮助过我的同学、师兄师姐以及师弟师妹。谢谢我的父母在我备考过程中一直支持着我。谢谢可爱的人们经常在我厌学时骂醒我给我打气。特别感谢大家。

由于个人时间安排问题,我个人的备考经验未必具有普适性,如能给大家在备考过程中提供些微的帮助就好了。祝愿大家都能结合自身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备考方法,也祝愿大家都能圆梦RUC。即便最后结果可能与预想有些出入,也希望大家在漫长的备考过程中,在难得可以专注于、沉浸于专业学习的一段旅程中能够学有所得。非常谢谢大家阅读到这里。

最后附上觉得自己大概率凉凉了,和同学最后再去天安门溜达一下时同学拍的照片。

05 经验贴集锦

1.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分别总是在六月,从茶山刘到明德楼(上)法考篇

2.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分别总是在六月,从茶山刘到明德楼(下)考研篇

3.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歌乐山下西政记忆,刑法少女修炼手册

4.知行法学丨刑法学入门笔记:知识体系、学习方法与阶层思维

5.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6.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二战人大法学硕士,初试366分复试逆袭上岸

7.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取精而用弘,博观而约取——写在法律史的门前

8.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在职三战388分——以宪法为志业,刻在灵魂深处

9.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考研英语高分,功夫都在平时

10.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人大知产上岸心得

11.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金陵到帝都的路

12.知行法学丨经验分享:从人大研究生到律所小萌新


人大法学考研【知行丨经验分享:学习无止境,细节无极限——人大民商法学考研上岸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