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ulink自动代码生成(二)环境配置及使用方式

写在前面
本次将通过一个简单的GPIO口电平翻转实验熟悉Simulink的环境配置,目的在于环境配置,至于Simulink中关于嵌入式库中的各个模块怎么用,待到后续出单独的介绍。
环境配置这里目前只介绍简单的配置,深入的配置,受限于笔者知识水平限制,各位可以自行摸索。
一、Simulink中开发板硬件配置
(1)打开Matlab,选择“Simulink”新建一个“Blank Model”。
(2)选择“Modeling”的“Model Setting”(这一步不同Matlab版本的操作可能不一样,主要还是找到“Model Setting”)。

(3)找到“Hardware Implementation”,在“Hardware board”中选择你的开发对象

(4)展开“Target hardware resources”,这里第一次生成代码“Build action”选题“Build”(方便后续在CCS中设置)。“Boot From Flash”的勾选去除,因为主要是进行Debug。

(4)设置“Clocking”,依据开发板设上晶振频率选择频率,开发板芯片的频率应为晶振频率的整数倍数。

二、Simulink自动代码生成配置
(1)展开“Code Generation”,选择“Report”,勾选“Create code generation report”和“Open report automatically”。这样后续生成的代码会以代码报告的形式出现,可以直接在simulink中查看相关代码。也可以不勾选,不勾选的话相关代码的查看需要打开CCS查看。

注:“Code Generation”这里的配置多和生成的代码形式、风格、效率等有关,受限于笔者的知识水平无法深入讲解。但是可通过“Help”查看官方文档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这里给出查看官方文档解释方式。
1)选中要查询官方解释的页面,这里以“Optimization”为例子。
2)点击右下的“Help”

3)在弹出的帮助框中选择你要看的设置解释

简单设置完后将所有设置保存即可,此时回到所建立的模型,可看到多出来一个”Hardware”和相关的选项(这里是Matlab2021,其他版本可能不是这样)但主要还是找到“Build”

三、依据模型生成代码
这里笔者预先设置了一个简单的模型,读者可根据需要自行搭建。此外模型的仿真步长可依据需要自行选择。

(1)点击Build。这是第一次进行代码生成,因为需要进入CCS中配置.ccxml文件,前面设置“Build”为仅生成工程文件。

(2)之后会弹出代码报告,模型中相关代码在“Model files”中查看

(3)点击simulink模型下面的“view diagnostics”,会弹出“Diagnostic Viewr”。向上翻,直到看到“Open project in code composer studio”。点击它,然后等待一会,会打开CCS。

(4)CCS打开后,找到“Project Explorer”(这个找不到可从Window->show view->Project Explorer)选中。展开你的项目名称,找到.ccxml文件,打开该文件。配置下载器和开发板型号,然后保存(这个只需要配置一次)。

(5)然后选中.ccxml文件右键,设置“Set as Active Target Configuration”和“Set as Default Target Configuration”

到这里,第一次的CCS配置已经完成,可以点“Debug”将代码下载到开发板上了。
注:进入CCS中配置.ccxml文件是第一次生成项目时需要做的,后续对同一个Simulink模型再次生成项目时不需要再配置了。后续可直接从simulink中将模型下载到开发板中。

这里笔者所做的simulink模型为计数到2.55s,然后触发中断,在中断中翻转一次GPIO口电平状态。效果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