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一定要刘邦封自己为诸侯王,甚至不惜要挟刘邦?
本鬼在前文《在著名的“汉初三杰”中,皇帝刘邦为什么只收拾了韩信?》介绍了,刘邦消灭韩信是因为韩信是异姓诸侯王。有意思的是,韩信这个异姓诸侯王不是刘邦封的,而是韩信要挟刘邦封的,可谓“自绝于大汉功臣”,那么韩信为什么要刘邦封自己为诸侯王呢?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朝统一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这是每个接受了义务教育的中国人都知道的历史常识。不过义务教育的历史教科书对历史的具体进程往往是一带而过,导致很多人以为天下人在秦始皇统一后就都认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了。

实际上直到秦朝灭亡,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也只在全天下实行了不到十五年,而分封制已经实行了大约八百年。再加上秦朝的快速灭亡,因此当时很多贵族士人都认为秦朝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制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暴政”之一,应该继续实行分封制,韩信就是如此。

可以推测的是,韩信的人生规划应该参照了传说中的姜太公,也就是汉朝的第一异姓诸侯王。然而韩信的人生规划与顺应历史潮流的刘邦之间产生了巨大冲突,也就是旧的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的理念冲突。早年生活贫寒的韩信在异姓诸侯王的问题上犯了“贪”的执念。

正因如此,韩信一定要刘邦封自己为诸侯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韩信以严重伤害自己与刘邦的互信为代价,从刘邦依靠的功臣变成了刘邦必须消灭的异姓诸侯王,站到了历史大势的对面,可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