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校关系中的学校形象管理
概念梳理:如何理解政校关系和学校形象管理?
一 政校关系
非盈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学校的特殊性 资金 管理 活动
政府与学校 教育行政学: 教育行政对应关系 理论上是平等的,独立的
二 学校形象
定义
要素
人员形象
工作形象
环境形象
标志形象
如何理解

三 学校形象管理
**********************************************************************************************************************************************************************************************************************************************************
我国政校关系的沿革
一 萌发阶段
绝对领导的地位,政校没有重视

二 混乱阶段
混乱

三 恢复和改革阶段
提出校长负责制 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变成间接管理

四 深化和反思阶段
依法治校 成熟

五 新型政治关系


**********************************************************************************************************************************************************************************************************************************************************
理论预设
形象是一种无形资本:无形资产(议价) 公共关系是管理
公共关系是服务
管理是一种效益(回报 靠形象管理)
利益是根本 利益均衡的过程 与目标公众建立一种有利的依赖
资源依赖论
评价指标:知名度(广度+深度);美誉度(美丑 好坏,侧重质的评价);定位度(独特位置)
**********************************************************************************************************************************************************************************************************************************************************
学校形象管理主要策略
SIS形象定位系统


学校形象定位设计
内外部环境、本校具体情况、以人为本、重视学校特色培养
对内对外行为识别设计
校徽 校园建筑 特定契机
学校形象差异化管理策略(维护&提升)
历史与传统特色差异化
利益特色定位差异化
**********************************************************************************************************************************************************************************************************************************************************
时间:20分钟内
开放讨论
每个限时五分钟
1 由政校关系引发的好奇,和困惑? 默契 沟通 链接
2 问题(理论&实践)
Q 1 连接点:政校关系和公共学校形象两个部分之间如何链接? 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公立中小学
公办学校和市场化冲突嘛?
不同类型的学校,政校的目的? 进一步聚焦:中小学 义务教育,中学,不是笼统的公立中小学(点和面) 由点到面:一类化的研究
政府 —— 学校强弱,学校和政府对话的资本(指标的检验) 任务,形象 品牌,对地方的教育有什么贡献,有什么特色 形象做到什么程度,政绩,对话的资本 学校的努力 政府和学校的界限
政府的指标,指标评价(不系统,不科学)
政府的任务 一般的期待
三个层次:熟人 同事 朋友 经营形象的角度,赢得关注,赢得资源,和政府有对话的资本(政府要喜欢你) 从单维度到两个维度:要让你做的你要做,超出你的期待 (闭环)政府学校的关系(直接),影响:公众 学生(间接关系)
比如:让华南师范大学服务基础教育(政府期望) 政府对每个学校的要求不一样,四个阶段:认可——满意——喜欢——爱上
形象是变动的。
无形资产——议价——可不可以卖?(名校办名校)
公校私营 公校:效率低下 聚焦对象(中国语境),比如公校私营。1)公民之间,民办教育促进法,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简单的补充(基本定位);2)发展过程中,发展导向上,分阶段的,不同重点。学前教育,普惠性办园 5080,解决过去办的不多,事业单位企事业,比如深圳国有公司托管,(议题:公益等不等于政府大包大揽,所以才有公办 普惠);3)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办营利性。2016年修订完成,但是没有实施细则,直到2021才出来(博弈,核心问题:身份的选择,营利性法人和非营利性法人二选一,公司法;不赚钱,资金流有挣得不能放腰包,剩下钱充公,做慈善)现在民办学校都面临重新登记的问题:国家喜欢非盈利性的,国家给补贴,支持和奖励;4)高中政策太少,高中最需要研究,政策性太强,社会关注最多,实验成本最大。 随迁子女初中之后的升学意愿(高中)——父母态度——政策的产物(农民工 打工的 工人) 比如广东:双减政策 民转公的政策 广东的体量非常大,培训机构(要不要这个功能,没有很好回答;谁来承接这个功能?) 学校最核心的问题,减作业 提质增效(减不下去)如何让政府满意,回复政策的关切(作业)
作业:这是一个搞好政校关系的点 双赢,考验老师的水平 对学生基本的分类,不要”成绩论“ 应该看学生的优点,闪光点(老师最大的考研) 个性化的作业:了解学生(通过活动) 回到常识,相信常识(共同做事才会有关系)
Q 2 哪几个维度“讨好”政府?特别是出身一般,长相平平,达到的目的:资源倾斜
基本:弊端(生存问题)可以考核:最低标准,有指标,可评价
矛盾多
不同类型
按照主体分:(基本期待)
政府对学校的评价(主体):学校 教师 学生 校长
政府对学校的指标,打分,质量的年报
指标已有评价 独立于表格之外的学校形象
-
话语权 决策权 人之间的关系 类比于一个家庭的孩子,各种分配不均 哭穷,也拿不到,校长 领导关系 边缘人 (正常运转) 教师是极大的助力
方式:量表、标准;视察、监督、反馈(n*n*n)模型
渠道:自上而下,公众反馈的;自我反馈 谁来评价:第三方(不会满意,难以满意)
学校自身的定位
公众 政府 对不同类型学校的期待
平衡(共同目标 共同追求 利益最大化)
特色:扬长(发展问题);多元的;有代表性的;引领性的;辐射、影响
超越政府的期待
学校自身主导权更大
资源:互动;形象:对话 博弈(软东西)
Q 3 对象分层 分类
综合行政执法的问题:很难对公办学校的执法,你的行为就是执法对象 但是教育局不对公办学校进行执法 提醒 要求 默认 做不好就过去了 但是民办学校,
主体 民办 公办 理念运到行为上去 一定是学校的所有成员 老师 校长 政府 老师配合? 教师支持? 难受的是领导 多重指标,不是一个平面上,标准之间存在冲突 比如,培养目标,华师的育人目标是什么?所有人身上都体现出来的。(基本面:高素质 高标准的 师范教育特色 教师教育 ,如何定位?) 推销学校的时候,人的问题是核心问题 政策需要静观,一两年不能说明问题(深圳 公共关系宣传,但是究竟核心要素) 高新聘用教师,降薪,五年观察,观望态度(深圳教科院) 观察: 1)留下来? 2)新手——熟手老师成长率到底是多少?
主体的维度 事项的维度 分开的,合上的 表:办学理念 —— “贩卖”概念;对学校发展的理念,办学历史,已有的资源; ——围绕人的理念,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琢磨什么样的人 器:楼 名师 工作室 人:服务于人,培养目标(具象化) 比如案例,毕业生,不可对标 自己提炼(故事 ) 需要自圆其说,
事项、元素 思考:在哪些事项上是可以联系的? 不同的层级才能执行,优秀的校长可以拿捏好这个度,才能达到双赢 校长如何去说服老师去完成政府的指标 德国义务教育的办学标准,学校评价指标,没有政策,没有法律,没有标准 联邦不管,其实是州管理 如何解释这个现象,文化和传统的因素 国内有特色,考虑可比性 公办学校:基本公平的问题(服务对象,面上的问题),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低效的问题
卖规划:具体目标;口号;具体设想(达成目标你要做什么,哪些工作需要政府支持) 没有想法怎么会有行动 A 10% (基数越大,优势大) 教育学 2% A+ 5% A 6%-10% A- 比如:学科评估和双一流什么关系?
Q 4 学校形象阶梯化的描述
不同学校
不同阶段
“贩卖”理念,具体设想,哪些需要政府支持,特色(才是我们真正的价值)
公办学校:公平(民生) 教育是民生?(降格,个人 民族) 教育比民生更重要。 理解为民生,好操作。
高质量教育如何体现? 如何破解?如何解读? 指标越简单越好 广州的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水平教师培养高素质的人(教师专业发展) 怎么吸引高水平的老师 怎么样培养高水品的人
产出:(中小学学生指标)
怎么培养人,学生产出; 滞后性
符合阶段性特征
衔接性 小学 中学 高中 毕业生 和 在校学生 在关注群体的过程,充分肯定人是不一样,符号化,工具化 学校和家庭教育高度契合(双减,改变观念)(不要过分依赖政府的政策,不是针对每个具体的点,只能关注到面上)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背景 阶段
校友(三年五年的薪资排行榜,就业指标,工作三年到五年发展阶段)
用什么标准的要求衡量 看重综合素质:可迁移 学习力 上课 带班 课外活动 家校关系 (亮点 特色) 看见关键时候
特色:真的是别人没有的特色 加分项 一票否决 比如华南师范教育对澳门高等教育的贡献(服务国家的一国两制) (60% 90% 教师)
小结:
围绕公办学校 民办学校更复杂
学校怎么和政府处理好关系? 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的问题 怎么去经营,输出形象
若干个主体:不是简单的线性化 多个主体 n*n*n 模型
事项上面:(抓手) 分层的 我“讨好”别人,简单的要投入 也就是主动作为,做出成绩,博弈,引领改革(改革方案,探索,成效) 谋划,学校校长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
认可我—— 怎么做?
“贩卖”理念
具体设想,哪些需要政府支持
培养对象&培养目标
特色(才是我们真正的价值) 立命之本 和政府打交道的时候,存在感 比如:华附毕业生一定要社会责任感,回馈社会(发展占有很多资源);团结 和更优秀的孩子在一起,优秀的人怎么生活,引领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