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讲堂:疫情期间居家隔离调理心情的小妙招
疫情居家隔离期间,一些人会产生悲观的负面情绪,进而导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有些人居家隔离,连续好几天睡不着觉,伴随着烦躁、情绪不稳的症状,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体现,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积极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调节情绪。
如果是焦虑症、抑郁症的稳定期病人出现曾经有过的负面情绪说明病情可能反复了,就需要调整治疗或者及时就医。遇到情绪问题困扰又无法排解的人,可以拨打心理热线寻求帮助。

居家隔离期间,要缓解紧张情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不要恐慌,相信政府有能力控制病毒传播。虽然它传染性比较强,但是和总政比例比较少。
要尽量保持以往的作息,不要熬夜。短视频发达,有些人刷手机整宿不睡,不仅降低了免疫力还会影响情绪。
可以通过官方渠道了解防疫信息,有关科学知识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学会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来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来保持情绪稳定,也可以通过运动、音乐、倾诉来转移注意力。而躯体稳定是情绪稳定的前提。日常可以通过呼吸训练、瑜伽等加强身心锻炼与自身躯体的照料。
居家期间还可以培养新兴趣新爱好,让生活变得丰富。可以列举平日里一直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情,比如烹饪、学乐器、绘画、阅读、养植物等,制成“愿望清单”,勾选出在家就可以实现的愿望。

面对疫情突发,一些城市中小学生提前放假在家,家长要做好心理调适,和孩子和谐相处。
家长要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可以通过呼吸训练、冥想、听音乐、适当的运动等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把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
鼓励家长跟朋友、同事交流、倾诉、以释放情绪,特别是想要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当情绪平稳后,可以与孩子讨论他们的感受,讨论怎样以更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正好利用这次居家隔离期间可以与孩子加强交流。在共同游戏中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找出亲子关系中不恰当的部分,改变对孩子过度控制或过度放任,学会理解、倾听、共情、接纳、帮助、支持。

心理危机干预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心理危机的消除具有作用,对于一般心理问题也具有帮助。而心理问题的产生具有各式各样的原因,但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危害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所以当心理危机产生时我们还缺少相对的应对之策。这就需要我们多学习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相关的知识,对于心理问题产生应有的重视,切不可忽视之。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