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疫情是上天给的试错机会?我如何2年“居家备考”上岸清华科普视传

2022-06-03 23:01 作者:梦想清华清美考研高考  | 我要投稿


乔靖桐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

录取专业|科普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院校|北京工业大学

本科专业|视觉传达

初试   |407分

日语   |79分

政治   |73分

专业一|120分

专业二|135分


我相信每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对自己未来的路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迷茫,而选择考研可以说是“逃避”找工作的一条出路。当时即将毕业的我,也是这样想的。起初选择考研,我并没有多想,只是不想成为社会人、只是想要继续当一个学生。但当时的我完全没有想到,考研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那年我大三,当周围的同学朋友无不是考公考研、准备教资时,我慌了。好像每个人都找好了自己的出路,只有我还停在原地。那既然大家都选择考研,我不如也加入这百万的考研大军吧,像大部分的同学一样,我决定考研后也开始天天泡在图书馆,漫不经心的刷着时长数小时的网课,仿佛只要坐在那里,知识就会自动进入我的脑子一样。表面上我认真学习,其实真正记住了多少呢,我相信像我这样“学习”的人一定不在少数,而且那时我即将毕业,后期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完成毕设和论文,并没有踏下心来继续复习,而且,报名时才知道艺术史加了两本书,从只有现代设计史,变成了620中外工艺美术史及现代设计史,当时我并没有看完这三本书,更别提背诵了。手绘也在2019年10月的时候陷入瓶颈后,就再也没有起色。所以我的成绩也只有303分,也让人难以直视。

2019年12月,那时正赶上新冠疫情的爆发,并不是一个找工作的好时机。我认为这是老天给我的一次试错机会,所以我下定决心,在家踏踏实实复习,再次向考研发起挑战。我总结考试失误,把重点放在了专业课复习上,有了第一年的基础,我好像一点都不担心政治和日语过不了线这件事,所以日语几乎没有复习,政治也只是背了大题,但这样盲目自信导致政治和日语成绩的下滑,结果就是虽然各科都过了分数线,但总分差了10分,再次与清华失之交臂,不过好就好在我这次史论和手绘都合格了,这无疑给了我很大信心。我开始思考如果此时放弃,我得到的知识非常有限,如果再次挑战,或许真的能成功。

2021年,我意识到自己通过努力已经能摸到清华的门槛了,那我为什么不能跃上这个台阶呢。如果我能跨过这个槛,等待我的岂不是更广阔的的天地。所以我端正了心态,坚定了自己的需求。这是我给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要说花费三年全职在家考研对心态毫无影响,那是不可能的,这种“与世隔绝”的寂寞生活会让人觉得好像别人都往前走了,而我还停在原地。所以,我要求自己最后拼搏一年,考不上也算是撞的头破血流,可以安心放弃了。非常感谢家里对我无条件的支持,让我的心态一直保持平稳。在这一年中,我把精力分摊给四科,脚踏实地不再自负,重新学习打牢基础。

通过我不断努力,最终终于以初试第三407分的成绩进入复试,并以总分第二的成绩拟录取。


用两年的时间提高了100分,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不小的鼓舞,回顾这三年的学习生活,我得到的只是这100分的知识吗,并非如此。我认为心灵的成长远比习得的知识多得多,2019年我选择考研是因为大家都在考,2020年我再次考研是因为疫情影响,2021年我坚定考研是因为我要求自己突破极限。通过这三年,我从“随大流”的普通人,逐渐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对我来说这三年是值得的就足够了。


借此机会我将把我从择校、备考到复试的全部经验倾囊相授给学弟学妹们。

 首先是择校,正确的选择能让人少走弯路,而高目标的好处就是可以不断鞭策我努力,给予我学习的动力。但是虚高的目标反而会让人自信心受挫,所以还是要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最高的目标。我在择校这方面可能不太能给大家借鉴。我并没有考过四六级,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也没什么自信,但是我本科期间考过了日语N1等级考试,所以择校时尽可能想选可以考小语种的学校。但是,能报小语种的学校屈指可数,也许是年轻气盛,觉得人生中总该有点挑战,所以我毫不犹豫就报了清华大学。

确定了目标学校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备考了。下面我将根据不同科目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来介绍我的全年学习计划。我将备考初试分为4个阶段:6月前了解阶段;6-8月打基础阶段;8-10月巩固阶段;10-12月冲刺阶段。在复习时我会把每个月的日历截图下来,在上面写上每日任务,并设为壁纸时刻提醒自己。

·政治

6月之前:听各科网课,掌握基础知识

我认为各个老师讲的网课都大差不差,可以结合红果研的政治思维导图来记忆。

6-8月:善用刷题本

肖1000巩固知识点(可以二刷三刷,推荐b站大牙考研,会有详细讲解)

腿姐30天70分刷题计划,题目不多但都很有用

8-10月:做真题+背选择题

背选择题推荐腿姐背诵手册,前半本可以巩固选择题知识点,后半本有大题的重要得分句和答题模板,可以等后期腿姐带背,背诵大题的时候再看。

(tips:在背诵选择题的时候,我将史纲和中特里出现的所有重要会议、战役等知识点,自己编了顺口溜,当然网上也有很多现成的,但是不如自己编的记忆深刻)


10-12月:背大题

肖八肖四腿四很重要,重合知识点一定要熟练背诵,如果有时间的话米三也可以刷刷。b站会有很多带背视频(比如空卡)。学有余力的话,也可以背一背腿姐的反押题,能让你在考场上见到不会的题也能轻松应对。

(tips:适合我的背书诀窍:谐音梗,在考场上不一定能想起来整段的内容,但一定能想起来什么洗脑歌词之类的东西,我运用这一特点,将知识点编成奇怪的句子。举个例子,比如“伟大民族精神”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提取关键字“创奋团梦🛏”=“创粉团梦:创造营粉丝有成团梦”)

·日语203(有一定日语基础)

这几年日语203的难度也逐年提高,我的日语是有一定基础的,所以在复习上也并没有太花费精力。如果是0基础还想选日语的话,建议报名相关网课系统学习。

6月之前:背单词

不管是什么语言,背单词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背书方法也跟英语没什么区别。只有词汇量够了才能轻松读懂完型阅读和翻译。单词书的选择除了各个机构出的单词书以外,也可以从N2红宝书开始背。

(tips:单词的记忆方法——应用,单词能应用到环境中才能更好的记忆。在阅读、完型中有意识的寻找自己背过的单词,能更容易记住它)

6-8月:精读阅读

精读每一篇阅读和完型,所谓精读就是弄明白每一个单词和句子的意思,并能够把他们翻译出来,这对后面的翻译题也很有帮助。阅读题的要领就是一定要从原文中找到相似度80%的句子,几乎所有的阅读题正选答案都能在原文中找到。



8-10月:真题

日语考试的题型相似度是非常高的,所以一定要重视真题。完型部分要自己总结每个助词、动词等语法的常见用法和例句。继续精读阅读和翻译。

10-12月:作文

如果前期准备充足的话,这个时候日语只需要平时稍微看看就可以了,把大部分时间留给薄弱科目。在这个阶段,我针对作文部分进行练习,重点背诵范文和模版。

·史论

近三年的史论试题也不断变化,从最早的名词解释变成选择题,再到去年所有题都是论述。我认为这样变得更容易得分了。虽说没有了名词解释,但不代表不用背书。名词解释考察的重要词条,正是史论最为基础的内容,只有打好根基才能为后面的论述添彩。

去年9月,我报名了梦清的史论精批班,每周写一篇论述,并有老师一对一批改,正巧赶上史论考试全是论述题,真的受益匪浅。

6月前:阅读


前期以广泛阅读为主,了解整体脉络。我认为图像更有利于记忆,所以会采用边读边画的方法帮助记忆。

6-8月:背诵

虽说没有了名词解释,但还是应该熟记这些基础知识。我把历年所有考过的名词解释、简答题中提到的词条整理出来,15天一个循环反复背诵。


8-10月:命题写作

我跟着史论精批班,每周都会由老师出题写一篇简答或是论述,在老师一对一的批改下,我的写作有很大提高。我认为多多动笔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唯一捷径。好的论述要做到论点清晰,正反两方面叙述,有理有据。

10-12月:巩固

在练习论述题写作的同时,收集更多更新鲜的论述素材,并再次熟记名词解释等基础知识。

推荐一些有时间可以阅读的书籍: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

《外国现代设计史》张夫也

《设计学概论》尹定邦

《为真实世界的设计》维克多·帕帕奈克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

《设计的故事》夏洛特·菲尔

《走向新建筑》勒·柯布西耶

《设计史(20世纪)日常物品的设计思想与理论》

《B代表包豪斯》迪耶·萨科奇

《美的历程》李泽厚

《华夏美学》李泽厚

《公民设计师:论设计的责任》史蒂芬·海勒

《在设计中行走》田中一光

《当代设计的前世今生》伊丽莎白·库蒂里耶

·手绘

经过这三年的考试,我认为手绘最重要的就是“完成度”。要想在短短3小时内画完所有内容,手速一定要快。以我自己为例,想要完成一幅完整的画面,需要通过构思、构图、草稿、勾线、上色、细化、字体等环节。勾线、上色、细化、字体等这种考验手头功夫的细活,其实不太容易提速。我认为能压缩时间的部分只有构思和构图。在拿到题目的瞬间,“套用”合适的构图和素材,以最短的时间想出大致效果并动手绘制,虽然可能不够出彩,但不失为一个稳妥的方法。

所以平时我会按照不同类型来积累个体元素,并总结出万用的构图,以及顺手的颜色搭配。个体元素我会积累人物、动物、植物、机械、科技、文化、历史、建筑等方面,构图我经常用正负形、纹样填充、大小对比等方式。

6月前:临摹素材

素材临摹练习,比如动物、植物、人物、手部等


6-8月:整幅绘画

在整幅的命题绘画中训练思维发散,积累元素,尝试多样的构图和色调


8-10月:提高手速

基本有了自己手绘的套路,总结构图、元素、色彩搭配,并尝试将它们排列组合构成完整的画面,提高手速


10-12月:不要手生

后期可能并没有太多时间分给手绘,有余力的话可以练练小稿和单体元素,只要保证思路清晰不手生即可

·作品集

得知初试成绩后,我首先找到了梦清的教务老师,因为听说可以免费得到学长学姐的指导。由于前两年我并没有进入复试的经验,所以作品集也是屈指可数的几个作品。教务老师很快就给我安排了学姐,对我进行单独指导。学姐十分耐心的指出我作品集里不完善的地方,并给予了我很多详细的修改方案。例如,哪个项目完整,适合放在前面;哪个项目与前面的相似,就放在后面;项目还有什么可以再进行完善的方面;哪个项目容易一眼就被复试考官看中等等……这对于对复试毫无了解的我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学姐引导我如何确定作品集的主视觉。我本科主攻摄影,报考的是科普视觉传达专业,两个专业相结合,我给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摄视度”。学姐说“摄视度本来是温度,你想想如何将温度进行可视化处理吧”,这一句话立刻让我确定了作品集的主视觉为“热敏纸小票”。

十分感谢学姐的帮助,我一次次修改排版,最终完成了令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

·面试

我是日语考生,面试也是日语交流,考官老师就是视传的导师。其实考题与英语区别不大,所以也不用太担心。除了常规的问题,考官可能会问“为什么选择日语”,只要回答的不太离谱,准备的比较充分,就没什么大问题。

除了外语的问题,老师会根据作品集进行提问,比如,“你的作品及哪里有不太完善的地方,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或者是“你的这个作品有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等,以及提问一些你对专业相关问题的理解。不过我认为考官是不会故意为难考生的,考试氛围也相对轻松。

我在正式考试前还参加了梦清的模拟面试,当时模拟面试的老师指出我回答得不够深入这个问题,让我在后续的面试准备中更加注重对问题的思考,才能在考试中更加从容。

·笔试

现在都是线上考试,笔试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觑,今年更是要80分以上才能合格。复试的考试题目看起来和初试大同小异,其实侧重点略有不同。如果说初试看重的是完成度的话,复试则是思维的爆发力和创意性。在平时99%的坚实积累基础上,加上1%的才思敏捷,才是研究生导师需要的“天才”。

也许有人会问,考研花了三年的时间,难道不是在浪费青春吗。其实我认为,通过这三年的闭关学习,我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的方法和克己慎独的习惯。三年前我只是一个随大流的普通学生,三年后我找到自我,保持清醒。考研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不管是随大流还是听取别人的建议,既然有想法就先去做吧,管他结果如何呢。即使现在还看不到终点,在翻山越岭的过程中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只要坚定意志,耐得住寂寞,一心一意学习,最终必定到达成功的彼岸。不管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每个人的步伐都不相同,只要自己不后悔就够了。

最后我有一首喜欢的诗想分享给大家。

须教自我胸中出

切忌随人脚后行

考研不仅是一场

与他人的战斗

更是一场

自己与自己的博弈

拼的是内心坚定的信念

与对目标的明晰与执着

当这份执念

胜过迷茫与犹豫的时候

我们便能踏上胜利之路

朱熹说过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随波逐流的人

注定无法在这样一场

残酷的厮杀中“躺赢”

唯有像靖桐同学一样

秉持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强

才能在考研的战场上杀出重围

走向巅峰

骄傲并不是坏事

相反的,它能为我们带来

勇气、决心与力量

祝愿你今后

也不会泯灭这份

赤子般宝贵的骄矜

昂首挺胸地走向那个

光明的未来

疫情是上天给的试错机会?我如何2年“居家备考”上岸清华科普视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