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清初顺治帝会让吴三桂镇守云贵,留下三藩之乱给后人?

2023-07-06 00:03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对于异姓王尤其是吴三桂这种实为一方土皇帝的巨大威胁,不论是清军入关时的实际统治者摄政王多尔衮还是后来亲政的顺治帝心里都是清楚的。


他们为什么非要选择这种冒险方式呢,因为是利大于弊。所以才会这样做。


具体如何下面贫道来为大家说说。


清军入关之后对于藩王威胁不是没有清楚认识,毕竟远有汉之七王之乱晋之八王之乱,近有前明燕王朱棣篡位的血淋淋教训。


但为什么还要大封吴三桂等四个异姓王呢。 原因很简单,借力打力。


清朝能成为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它的幸运之处在于身为关外小小割据政权,满打满算二十多万人口就入主了偌大的中原。


同样幸运也是表现聪明的一种方法,清朝快速扩张之下,自己入关时仅仅只有二十多万人,只算八旗精锐的话也就是十万左右。这点兵力根本不够看。


于是清朝选择借力打力,利用降将来打天下。


有这样一句话“明末明军成为清军,农民起义军成为明军”。就说明了清军入关以后明朝大部分官兵是纷纷投降,而李自成还有张献忠的余部则是加入南明,开始抵抗这些曾经的明军现在的清军。


像清军南下攻破南明弘光政权时,投降的江北四镇就有几十万人马。(来自贫道独家原创)还有大将左良玉刚刚病亡,儿子带着号称八十万大军的军队也投降了。

最后清军南下扩张的模式就是少数八旗精锐大部降军,以八旗精锐为核心或者说督战的驱使降清军队为其打地盘。


靠着这种聪明方法清军是一度势如破竹,但是问题还是来了。毕竟八旗精锐实在有限。随着民族隔离政策“剃发易服”的深化进行,全国各地的反抗是此起彼伏。南明虽然丢失了长江防线还有具有重要意义的南京,但是与这些反抗是遥相呼应,清庭一时之间拿不下南明,甚至有可能被赶回关外。


这时候清军南下的模式少数八旗精锐大部降军。已经满足不了对于长江以南的云贵和两广地区的扩张了。


表面来看清军对于南方是鞭长莫及了,采取之前扩张的模式一时半会没有效果,或者说有效果也很小。深层次来看,南方的南明抵抗势力代表的是全国各地人民复兴华夏衣冠最后的希望,可以说是人心所向,这样僵持下去清庭是岌岌可危。


于是大概是多尔衮末期和顺治帝亲政初期,满洲统治阶层调整了政策,那就是“以汉制汉”。因此选择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四位异性王来南下消灭南明及其其他抵抗势力。


清庭的态度是默许这些人打下的地盘自治,所以吴三桂才想在清朝成为有如明朝世守云贵的沐家那般。


清庭这样做长远来看,的确有些不划算,比如说后来的三藩之乱。但其实特别划算,因为有着吴三桂等四位汉人异姓王的南下,清庭消灭了南明政权,最后吴三桂更是将南明永历帝从缅甸抓回绞死于昆明,只剩下台湾郑氏孤悬海外不成气候。彻底绝了汉人大规模的复国行动之心,自己成为了唯一正统。


而且康熙削藩时太过激进,如果换种方法不一定是三藩之乱这么大的规模。(来自贫道独家原创)也就是说三藩之乱是大封吴三桂这些异姓王以后会出现的无数种可能中的最严重可能罢了。


所以说来说去呢,无论起用吴三桂等四位异姓王是摄政王多尔衮还是亲政后的顺治帝想法,总之是划算的很。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为什么清初顺治帝会让吴三桂镇守云贵,留下三藩之乱给后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