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思政教师专项,单独列入省级人才项目

2023-07-21 18:25 作者:研博通  | 我要投稿

日前,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委宣传部等十部门制定《福建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印发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实施方案》提出建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资源“大平台”、建好育人“大师资”、构建工作“大格局”等五条主要措施,健全完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聚焦守正创新,建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实施方案》提出,推进福建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联盟建设,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升学科支撑能力。高校要统筹全校力量,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


高校要优化教学评价体系,重视教学过程评价,增加教学研究和教学成果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用好思政课教学评价结果,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班子成员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思政课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的基本依据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聘请思政课退休教师担任教学督导员、青年教师的成长导师。


聚焦实践体悟,善用社会“大课堂”


高校要建立完善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理论社团等纳入教学工作量高校要严格落实本科2个学分、专科1个学分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专门的实践教学课。


聚焦特色优势,搭建资源“大平台”


充分融合新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等新兴技术,整合全省高校思政教育资源,以数字化形式搭建全省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资源平台。加强我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金课遴选建设暨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建设一批大中小学思政“金课”,充分展示我省“大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果。依托省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全省“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教研成果、学术资源、教育软件等共建共享。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参加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的政论、时政节目,广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聚焦关键队伍,建强育人“大师资”


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各高校严格按照师生比1:350配备要求,配齐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2025年前,支持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按照每年增长8%,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博人才培养。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硕士、博士学位。


加大教师激励力度。在“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等人才项目中单列设置思政课教师专项。把思政课教师教学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改革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支持机制,设立省级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和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等项目。在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单列设置思政课项目。


提升队伍综合能力。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轮训制度,确保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每5年至少接受1次省级以上培训。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案例式社会实践研学和体验式社会实践研修,确保高校每位专职思政课教师每5年至少参加1次国内实践研学。


聚焦协同育人,构建工作“大格局”


省委教育工委围绕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和均衡发展等思政课改革创新重大问题,设立一批综合改革试验区,遴选推出一批“大思政课”建设特色项目。坚持师资培养、理论阐释、教学研究相结合,开展“联学联讲联研”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


《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各校要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深入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目标导向,制订落实方案,把“大思政课”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基地资源、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条件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明确责任分工,推进工作落实。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福建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


来源:福建微言教育,有删减。

注: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若涉及侵权等请联系删除


思政教师专项,单独列入省级人才项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