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20万一针癌细胞清零!CAR-T贵得有道理吗?【船长说金融】

2021-09-18 16:14 作者:金融系船长  | 我要投稿

想来大家最近都被120万一针的癌症特药刷屏了,相关内容看得也都差不多了,腿哥来给大家讲点儿不一样的吧。

新闻里所报道的陈女士,是国内首个接受了CAR-T治疗后,被评估为症状完全缓解的患者。

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陈女士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CAR-T疗法也不是这几天才出现的。 

早在2010年,美国人Bill Ludwig就成为了第一位接受CAR-T治疗的患者,并且在出院后无癌生存了11年。

今年2月份,75岁的Bill因感染了新冠病毒而去世—— 也是挺讽刺的。 

陈女士所患的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跟《滚蛋吧!肿瘤君》原作者熊顿所患的是同一种恶性肿瘤。 

它属于比较常见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所有恶性淋巴瘤的1/3。

这个病虽然多发于淋巴结,但基于淋巴系统遍布全身各处的特性,具有非常强的侵袭性和增殖能力。
五年生存率虽然不低,能达到40~50%,但是非常容易复发,可以说需要做好身体内各个部位随时可能出现淋巴瘤的准备。

一、癌症是如何形成的?

为了便于后续理解,这里有必要先给大家解释一下癌症形成的原因。 

我们通常所说的“癌症”,实际上是各类恶性肿瘤的泛称,是由癌变细胞引起的一大类病症。 

我们熟知的“每个人体内都有癌细胞”的说法其实并不精准,准确来讲是每个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一个管细胞增殖,一个管细胞过度增殖。

它们都是人体内正常的基因,两者共同作用,可以让体内的细胞数量达到平衡。 

但在一些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比如说抽烟喝酒、比如说核爆或者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再比如就单纯的年龄增大导致免疫系统变差等等。

这两种基因就会在这些诱因下发生基因突变,无法正常调节细胞的增殖。 

而细胞一旦可以无限增殖,就是发生了癌变,变成了癌细胞。 

在理论上来讲,每个人随时都有可能患癌。 

《中国卫生年鉴》在1983年创刊第一期里有一个数据表,显示了1957年中国城市前七位主要疾病死亡专率统计。

当年,恶性肿瘤只排7种疾病的最后一名,占比只有不到6%;而第一名呼吸系统疾病占比达到了16.86%。 

而到了2018年,恶性肿瘤的占比已经将近26%,牢牢占据第一名。 

原因很简单。

上世纪中叶医疗水平还没有那么发达,别说得肺炎了,拉肚子都能拉死人,要是得了心梗脑梗那就已经是不治之症了,根本轮不到癌细胞扩散,人就已经没了。 

而随着人们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医疗手段越来越发达,原来是绝症的疾病都被慢慢攻克了,自然就给了癌细胞“发光发热”的机会。 

本期我们说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就是人体内的B细胞发生了癌变。 

B细胞主要分布于淋巴结内,是人体最主要的产生抗体的细胞。

当B细胞发生癌变后,就会破坏免疫系统,导致身体免疫力快速下降。 

同时,癌变的B细胞会迅速隐藏起自己,不被其它免疫细胞发现并攻击,然后悄咪咪地迅速增殖,直到变成恶性淋巴瘤。

二、CAR-T是如何让癌细胞“清零”的?

上面所说的“其他免疫细胞”主要说的是T细胞。

T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干的就是战士的活儿,抵御病毒和癌变细胞的侵袭。 

CAR-T疗法,全称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先给T细胞加上一个识别功能,能够锁定特定的癌变B细胞——相当于是给T细胞加了个GPS,或者说是加了个反隐buff,这样T细胞就可以及时发现并杀死隐藏着的癌细胞。 

这是一种到目前为止非常终极的免疫疗法,等于是什么药物都不用,就是靠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所谓功夫再高也怕菜刀,干就完了。 

但是CAR-T疗法目前有一个非常大的局限性,就是必须要私人订制,完全没办法做成通用药。 

首先要评估病人是否适合使用CAR-T技术;

评估完了确定适合就开始抽血,从血液里分离、纯化得到T细胞;

然后就可以开始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给T细胞加buff,让它变成CAR-T细胞;

再对它进行体外培养,通常一个患者需要培养几亿到几百亿个CAR-T细胞;

最后,把这堆加强过的CAR-T细胞输送回患者体内,让它们开始跟癌细胞干架。

把癌细胞都干死了,治疗就成功了。 

当然我们这是简化的步骤。

实际上实施起来,按照复星凯特官方所述,从决定使用CAR-T治疗,到对患者进行单采血,最后到回输CAR-T,总共需要600多个步骤。

CAR-T疗法也有几个副作用,最常见的就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 

你就想本来你身体没什么免疫力了,突然给你注射进来几十亿个免疫细胞,一进来就开始在你身体里干架,人体理所当然地就会有反应。 

最普通的反应是人体以为你是得了病毒性流感之类的,开始头疼发烧乏力血压变低等等,这都是最常见的流感的症状,都会显现出来。 

严重的会影响到呼吸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血细胞急速减少,失语、抽搐、失忆、昏迷、脑水肿等等症状,更严重的可能会致死。 

这就需要在注射完CAR-T细胞之后,医生对患者进行持续观察,并且对各项指标实时监控。

如果医生能对这些副作用的症状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和及时的治疗,这些毒副作用的威胁就小多了。 

还有一种副作用比较少见,就是CAR-T细胞被加上GPS之后直接杀疯了,不光跟癌变B细胞干架,连正常B细胞也不放过,把正常不正常的细胞都干完之后,人体内还是无法正常产生抗体,免疫系统还是有问题。

这种情况下,就得靠注射免疫球蛋白来进行后续的持续治疗。 

所以就目前来看,CAR-T依然是属于所有正常治疗手段都不管用了之后的终极疗法。

三、120万一针真的贵吗?

该聊聊大家都关心的话题了。 

国内CAR-T疗法所需要的阿基伦赛注射液,1针约68ml,零售价120万——这个价格是网上流传出的一张销售订单上标注的。 

因此很多人也产生了质疑,说医药公司又开始漫天要价,赚的是黑心钱。

这个价格水分大吗? 

我们可以在研制出CAR-T阿基伦赛的复星凯特母公司复星医药的公告中找到:截止到2021年7月,复星凯特对于CAR-T产品的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7亿元。 

再者,全球范围内来看,已经上市的五款CAR-T产品都不便宜。

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在240万到300万人民币区间。 

现在你还觉得复星凯特120万一针的CAR-T贵么? 

相比起美国药来说,国产药的价格已经是对半砍了。 

更何况,我们上面介绍了CAR-T的治疗流程,完全的私人订制。 

以及对于CAR-T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运输,直到最后输送回患者体内的一系列操作,必须要求完全无菌,不能出现半点环境污染,也不能让CAR-T细胞失去活性,这些都需要极高的人力、物力成本。 

不过我相信目前这个阶段,真要有人告诉你花十几万甚至几万块钱就能做CAR-T…… 

反正换成我我是不敢做。 

换句话说,真到了要续命的时候了,120万真的还叫事儿么? 

恐怕是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掏不出120万,才是真的核心问题吧……

当然,目前为止CAR-T能治疗的癌症范围有限,大部分集中在淋巴瘤和骨髓瘤上,其它方面的恶性肿瘤暂且还没有类似CAR-T这样的治疗方法。 

不过CAR-T的成功研发给了所有人非常大的信心,不光是医药公司,还有我们这些平常人,因为我们终于知道癌症不再是无药可治了。

我也相信,随着医疗手段的进一步发展,CAR-T产品的价格很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也会有更多的癌症可以利用特定疗法去治愈。 

即使这些药品无法纳入医保,可能也会有更多的商业保险对它们进行承保。

四、基金经理对于医疗市场的看法

这次我特地邀请了年度业绩排名全国第6的私募基金经理——吴清扬吴老师,来给大家解读一下,对于医疗板块一些看法和分析,以及我们家庭投资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1、为什么医疗板块最近这么疲软?

吴清扬:

实际上医疗板块从过去十几年A股长期的周期来看,波动是比较大的。

尤其像创新药的领域,本身它就有科技股的属性。

大家看现在的科技股就知道了,估值一直都给得非常高,在估值偏好逆转的时候,跌得也会非常多。 

大家在过去两年觉得医疗股一直上涨,yyds,那下跌主要也是对前两年市场给医药行业高估值的一个消化

2、两款CAR-T产品的上市会不会持续利好医疗板块?

吴清扬:

创新药在资本市场里是非常特别的一个行业。

普通的上市公司一般都是等产品出来、经过销售、拿到利润,市场看财报看收入利润数据已经出来了再开始涨;

但是创新药在产品上市之前,会经历研发、临床试验等这些阶段,在新药还没彻底研究明白之前市场就已经开始涨了。 

当然,如果研发到一半失败了,往往股价也会大幅下跌回到原点。 

也就是说CAR-T这两款产品,更多的是说明中国药企有足够的能力做高科技创新药,行业空间确认性增加了,但短期来看对股价的刺激不会很明显,因为很大一部分估值在研发阶段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3、很多人在去年投了医疗相关的基金,也包括白酒这类大消费的基金,但是从今年来看,大家的收益都不算太理想,吴老师对这些人有什么好的投资建议吗?

吴清扬:

医药和白酒这两个行业长期来看确实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很多投资者其实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从过去二十年来看,这两个行业的牛熊周期也是特别长的。 

11-12年医疗和白酒都涨得比较好,但是13-17年这几年,它们俩跌的时候跌了很多,涨的时候也没有其它高成长的行业涨得多,白酒医药在14、15年大牛市的时候都没跑赢其他行业。 

那么回过头来我们看,在过去的两三年,这两个行业都到了牛市阶段的顶峰,估值很高。

基本的判断就是,未来几年这两个行业想继续大量跑赢其它行业,是非常困难的。 

大家如果真的去投的话,要尊重客观的市场规律,等到医药和白酒再过三四年,估值又重新回到低位,再去重仓是比较好的。

4、家庭理财、投资基金还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吴清扬:

就像你之前说的,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患癌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科技发达了,能够攻克癌症了,但未来也还是会有更多新的疾病出现。

所以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其实是永远都没有尽头的。 

但是大家的经济和财务的来源是有尽头的。

说白了,现在癌症能治了,不也得花120万才能治得起么?

从这个角度来说,怎么在退休之前积累出足够多的钱,与此同时做一些有效投资,让你的积蓄能跟得上科技发展的脚步,这才是最重要的。 

实际上现在二三十岁、三四十岁的人,如果预期未来寿命在80岁的话,会有五六十年的时间进行投资。

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投资,短期虽然波动风险大,但长期稳定性实际上是最高的。

因为股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越是应对长期的市场,股类投资的抗通胀性和稳定性就越高。 

为什么海外成熟投资体系、包括中国的社保基金,长期的养老金、保险公司的保费,都是大量投进股类里的呢?

就是因为放在几十年的维度上来看,经济的增长是确定的,那么股类的增长也会是非常确定的。 

所以我们也可以跟着这些专业机构的思路,去应对我们越来越长的预期寿命,在还能快速积累财富的时候正确投资,这样以后退休才有足够的钱去养老、去治病。

我是金融系船长,一名基金主理人。我们团队从2009年开始协助家庭做资产配置,在2012-13年,2018-19年A股估值中枢以下的位置都成功帮助很多家庭将足够比例的资金配置到股票型基金中,在2015年泡沫前后进行了大幅减仓,保留了收益,并在2016、17年暂别A股,进行港股配置,收获了港股周期的收益。
2020年开始,我设立家庭理财账户【超越哥伦布】和【陪伴哥伦布】,帮助更多投资者更简单地资产配置。

120万一针癌细胞清零!CAR-T贵得有道理吗?【船长说金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