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生存策略的最好表达

大刘的文笔没的说,过去看也觉得心潮澎湃,但这部片子中“50岁以上的人出列”这句话确实在第一时间让人心里有种异样的感觉,后来看影评发现不止我一个人这么想,但都被山呼海啸的批判淹没了,那些出列的英雄让人泪目,但细细想来,它与“愿意出列的人出列”一个重大不同就是: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尽管中方人员都是军人,这是军人的天职,但其他国家并不是,但这不是重点,电影中这个情节其实是想展示中国式的价值观不同于西方,在面临大灾难的时候比西方更有优势,但仔细想想,为了他人牺牲之所以可贵和高尚,是因为这是自发的行为,而不是有人指挥让他这么做,如果有人能决定他人的生死,那么拯救人类的意义在哪里呢,人之所以甘愿为整个人类集体牺牲,是因为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被尊重,被珍视,为了自己所爱之人,为了这个集体的未来做出牺牲,当有人以集体之名要求一部分人牺牲的时候,集体的共同体意识就破裂了,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和自己所爱之人是不是下一个被牺牲的,这种价值观真的更好吗?
诚然,在大灾难面前集体主义无疑比个人主义更有效,这是现实,人人都为私利导致大家一起灭亡肯定是悲剧,但这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对人性的不信任,所有人都不愿意牺牲怎么办,人类就完了,但矛盾的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需要有人做出表率的时候,也是人主动的选择,绝非对他人的强迫,电影中要求50岁出列的人自己也出列了,强迫他人跟自己牺牲,其实是认定别人不可能有跟自己一样有牺牲精神的自恋思想。如果相信人性,在自己挺身而出的时候,不会担心自己没有同行者
归根到底,流浪地球还是反映出大刘的价值观,它是一种生存策略,之所以不用集体主义这个词,是我个人觉得集体主义也可以通过尊重个人意志上自发形成,但生存策略是完全抹杀个人价值的,50岁以上出列是单纯从生命价值来考虑,年轻生命的延续对人类整体更有价值,要理解身处高位者的良苦用心,有些牺牲是不得不做的,整体人类生存是第一位的,谈论个人价值是奢侈的,这在大灾难面前是说得通的,但人类存在的意义不同于其他生物,灾难过后如何重建人类存在的意义,这是付出牺牲的根本目的,生存是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未来,而不仅仅是人类存在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