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灌 驰骋疆场的十三岁美少女


荀灌(不叫狗獾)生于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她从小就跟在父亲荀崧身边行军作战,东奔西跑。她不喜欢舞文弄墨,也不喜欢针织女红。却爱拳打脚踢,舞枪弄剑。身为女儿身,比男儿还要彪悍。
她的爹娘只好随着她性子,请了几位名师教授她武艺。十岁就能骑马张弓。
荀灌小小年纪就有了一身好武艺,论枪如游龙飞虎,论箭已能百步穿杨。刀枪剑戟,骑马射箭样样娴熟,尤其是一杆小银枪舞得出神入化,所向无前。(真可谓是个女汉子)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天下大乱,各地发生叛乱。
317年三月,春耕刚过,荀崧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担任平南将军,镇守宛城,改封曲陵公。荀崧是名门望族颍川荀氏,被誉为“履孝居忠,无惭往烈”的荀崧,他世袭侯爵。他的高祖父便是三国时候期大名鼎鼎的荀令君——荀彧(也不叫狗货)。
当时驻守在襄阳的是荆州刺史第五猗(身处长安政权的晋愍帝司马邺所任命) ,奉命镇守荆州。
杜曾奉荆州刺史第五猗之命,镇守南阳郡。率领两千多人马来到宛城,与荀崧交接,遭到他严词拒绝,闭城不出。(荀崧倾向于建康政权琅琊王司马睿,也就是后来的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
杜曾立刻包围了宛城,宛城守兵不到一千,杜曾一连几日,攻城不下。双方处于对峙之中。
此时的宛城,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城中粮食所剩不多,难以长期坚守,情况非常危急。
荀崧召集宛城官吏,齐聚大堂,商讨应敌之计。
荀崧愁眉不展的坐着,向属官问道:“城中粮食还够吃几日?
属官回道:“勉强能撑一月,
堂下官吏人心惶惶,乱作一团,纷纷交头接耳,商量对策,却不知如何是好。
荀崧道:“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当向襄城太守石览求援,谁愿前往?”此话一出,吵杂的正堂立刻静了下来,堂下官吏面面相觑,不敢作声。
荀崧看着这些官吏,尽无人肯去,心生怒气,也是敢怒不敢言,心里暗骂:“尽是酒囊饭袋,无胆之徒。”
荀崧哀道:“也罢,你们不去,我去。说完起身就要走,急的众人围了上去你一言,我一语的劝阻。”
我去,众人身后传来一阵清脆之音,宛若黄莺,惊得众人回头看去,喧闹的正堂,又安静了下来。
堂外进来一小女子,身后泛着泛着一缕黄灿的阳光。朦胧的落日余光,看似及笄之年的少女,披着散落的头发,迈着轻盈小步,向荀崧走去,众人纷纷让开条道。
荀崧怒气未消,听后一惊,再看又是一惊,原来是自己的女儿荀灌。
荀灌走到荀崧面前行礼,随后细声道:“宛城不能没有爹。”
众人附和称是:“是啊,是啊。”
荀灌接着说道:“爹贸然离去,叛军一旦攻城,守军无人指挥,城将不保,还是让女儿去吧。”
荀灌近乎乞求的眼神看着爹,让荀崧心有疑虑,想到小女年幼,万一有个闪失,心不能安。
荀崧不由叹息道:“灌娘能有此心,为父甚感安慰,只是敌众我寡,叛军又严防死守,将士突围尚且不易,何况你一小女子乎?”
荀灌沉稳地说道:“灌娘心中已有突围妙计。” 荀崧认为自己的女儿只是在安慰自己,所以,不以为意的说到:“哦?那你倒是说说看到底有什么妙计?”
荀灌说到:”敌方在攻打襄阳的时候虽然看似攻势猛烈,但其实军队的将士们早就很疲惫了。白天虽然看似围堵的特别严密,但是,晚上看守却特别的松懈。因此,我只要带着武艺高强的士兵在深夜出其不意的突围,肯定会成功的。
面对荀灌的再三请求,荀崧面有焦虑,叹了口气,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
荀崧放心不下,挑选了十几个勇士,跟随荀灌一起突围。
三更已至,东墙之上,荀灌穿着麻衣,一身上下男儿打扮。
荀崧为女儿送行,再三叮嘱道:“一路小心。

荀灌背负长弓,腰佩利剑。带领几十名勇士,顺着绳索下城。乘着夜色悄悄突出重围。不料,还是引起杜曾军哨兵察觉,被追兵一路追杀。
荀灌等人边打,边撤。一直往北跑到鲁阳的山中,最终只有荀灌一人得以逃脱。
荀灌日夜兼程,第三日午后,终于赶到襄城,进见石览,荀灌将爹的书信给他,说明来由。
石览见荀灌是一小女子,甘愿以身犯险,长途跋涉而来,此番胆识,大为惊叹,看信之后,说道:““我手下只有五百骑可以前往救援。但是杜曾此人骁勇善战,我部冒然前往,毫无胜算。”石览思虑了一番:“如果能请到寻阳太守周访出兵,定能解宛城之围”
荀灌一挑眉毛,转念一想,对石览道:“我这就写信给周访。”
石览不解。
荀灌冒用爹之名,给周访写下一封书信,请他发兵援救。书信落款处写的是荀崧。
石览看后,大为感叹:“妙哉!”随即遣人速送周访。
荀灌在信上写道:“宛城若是失守,叛军得势,气焰必然嚣张,将军不是不知,唇亡齿寒之理。叛军早晚必将倾巢而进犯四邻,将军必是首当其冲,到时灭顶之灾在所难免。如将军肯发义兵援救宛城,平南将军荀崧愿与将军结为兄弟,同甘共苦。”
周访看完书信后,立即派遣长子周抚率领精兵三千,和石览的五百骑一起火速进军宛城,救援荀崧。
斥候来报,杜曾得知石览、周抚两支军队前来,只好下令撤军。
宛城解围后。荀崧亲自到城外迎接石览和周抚,感谢他们的援救。
荀崧令人大摆筵席,招待石览和周抚两位将军。宴席中谈到荀灌突围之事,石览和周抚同声赞美。
石览对荀崧道:“荀将军能有此虎女,有勇有谋,实在是可喜可贺。”
周抚附和道:“宛城解围,百姓得救,荀灌功不可没,当属第一个功臣。”
从此之后,荀灌之威名,突围救父之事,为当时之人所乐道。收入列女传后,成为千古佳话,一代巾帼英雄。
此后不久,周访向荀崧提亲,让长子周抚娶荀灌为妻。
荀崧为答解围之情,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比较可惜的是荀灌成为周抚的妻子后,也须像古代女子一样遵从“主内”的规矩,从此再未踏足过战场而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晋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六十六.荀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