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5000米跑进20分的关键点(B站长视频文案)
原视频链接如下:【跑步的藏原老师教你5公里破20分(标题党一下,其实我跑得很慢,水平有限,只是分享一下思路)-哔哩哔哩】 https://b23.tv/c9DNIGU
一、资料收集
28名跑者参考资料如下
年龄:20以下有4人、20-25有13个人、25-30有6个人、30-35有3个人、40-45有2人 BMI:小于21有10人、21-23有14人、23以上有4人 月跑量均180-220km,其中40-45在300以上。 整体还是三段式课表(平时两次强度课,周末一次长距离)为主, 年龄小的偏向速度训练,有氧偏快量更少, 年龄大的偏向有氧,配速偏慢量更多, 从跑者资料总结来说每人的月功率大概等效。
二、新发现的典型案例
1.16岁偏瘦,配速在510-540、有氧在8-14km, 跑两种强度课:8组400米320配速、倒金字塔1000、800、600、400、200 极化训练,强度大,顶下来短时间提升很快,可以试试 2.15km以上的长距离不是必须,但数据来看有跑的会进步更快 3.有少量速度能力好的人每周会安排目标配速(5k20分钟目标配速就是400)的段落跑 4.偏门训练:3568653金字塔,单次跑量少的人6-8km加上400冲刺,加上短跑训练 5.训练重点在乳酸门槛跑得多的420-440,有其他有氧运动如打篮球 6.每周两次10km有氧,3-4组1600间歇中间慢跑休息3分钟,8-15km的轻松跑,一周四练 7.只跑间歇:1000、400米间歇(可能之前积累好有氧能力了或有其他有氧运动代替) 8.只跑有氧,以量为主,体型偏瘦,一位5-10km为主,一位430-530配速7-15km,临近测试提到420跑6-8km。
总结: 有氧是基础,强度提升快。 年轻重速度,老将堆跑量。 极化训练可以,只堆跑量也行。 有氧可平替,交叉训练多。
万丈高楼平地起,定好目标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