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porter-2 任务小抄
概述:此次为 SpaceX 专项小卫星拼车服务的第二发。今天1月进行的第一发Transporter-1还创下了一箭143星的航天界纪录。这次要温和一些,只有88颗卫星(85颗商业卫星及3颗自家星链),回收方面也相应地有余力做陆地回收。但有意思的是由内部消息称,这次的载荷总质量反而超过的上次。对此,个人对“总质量”概念存疑,不知道是怎样的算法,可能是排除了上次的10颗星链算的。
轨道方面和上一次基本是类似的500+km的太阳同步轨道。因为也是在卡角进行的极轨道发射,所以细心的话会注意到其预定飞行路径和前两次(SAOCOM-B 和Transporter-1)是带拐弯的,这是为了避免潜在坠落区会经过例如弗罗里达和古巴之类的陆地区域。
SpaceX目前对小卫星发射市场大体是两种服务,一是星链发射提供的“搭车”服务,而另一种就是这种“全拼车”的发射服务。有时候大家讨论的时候都会叫拼车,概念可能会混,这里就稍微澄清下。
虽然数量比上次上了不少,但要好好介绍载荷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这里待会儿会简单聊下自己读到的一部分。
明细:

发射预定时间:东部时间6月29日下午2点56分,北京时间26日凌晨2点56分,窗口近一小时 (此前原定东部时间6月25日,因额外检查推迟)
发射地点:卡角40号发射台
一级:B1060.8, 八飞。此前执行过GPS III-SV03, 五次星链任务和TurkSat的发射任务。此次执行陆地回收,预定降落至LZ-1
目标轨道:SSO,太阳同步轨道,约500km高
载荷介绍:
88颗 (Transporter-1的纪录为143颗)
载荷的构成还是有些复杂,介于写此文时空叉的官方页面还没有出来,能查到的介绍页面内容可能有时间上的关系,多少有些不一致。这个页面的清单个人判断是比较完整也比较新的:
https://www(防吞点)**********/r/SpaceX/wiki/launches/rideshares
主要的直接客户:老下家SpaceFlight Inc,他们专门帮忙做散户拼车整合,这次负责了36颗卫星。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直接负责了两个适配模块组,分别叫做 Sherpa-FX2 和 Sherpa-LTE1, 其中FX2 不带额外推进系统但会协助卫星和地面的通讯,LTE1是他们首次在适配模块中应用额外的推进系统。这两个模块概念上讲其实都是相对于“车中车”的感觉,从火箭分离后,一段时间内模块上的卫星依然绑定在一起,晚些在各自分离。额外推进系统的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即轨道的进一步个性优化。拼车发射中的一大缺点就是卫星投放轨道会非常受限,额外的推进意味着被火箭送到主目标轨道后,仍有余力根据载荷的需求“开小灶”,进一步优化具体的轨道,弥补轨道选择受限的缺点。这次LTE1在530km放出后,会降轨到350km左右再行把携带的卫星放出。不带推进系统的FX2也有额外的贴心服务。之前例如SSO任务中(SpaceFlight主导的拼车发射任务)有出现载荷放出后一段时间内因为互相过于接近,和地面通讯出现困难的情况,FX2会对此在轨道注入初期辅助通讯的进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军方的参与,由SDA(Space Development Agency)主导,和 DARPA及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AFRL (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 合作的共计五颗的实验卫星。其中包括了两对太空激光互联演示卫星和一个小型在轨数据处理实验卫星。参考:https://spacenews.com/space-development-agency-to-launch-five-satellites-aboard-spacex-rideshare/
- Mandrake 2, 太空激光互联演示卫星。原本应由Transport-1进行发射,当初卫星在发射前出现了损坏而错过了上次发射。
- 另一对名字不清楚,由General Atomics制造的类似目的的演示卫星。猜测两组卫星为竞争关系。
- 最后一个在轨数据处理实验卫星感觉有点迷,大体来说所有航天器因为电子元件的落后,数据处理能力从地面的标准看都是非常之烂的。但估计在数据收集、中转等过程中,有一定的轨道处理能力对整个过程应该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益处。这个卫星就是基于这个方向的研发、实验用的卫星。
其他多少有意思的卫星当然还很多啦,看情况也许会增补吧~
SpaceBees: 造价低廉的数据中转用微型卫星

官方载荷放出流程:


清单截图:



天气放行率评估:首日80%,次日70% (28日预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