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供应链传闻后股价“腰斩” 今拟定增募投无线充电能否翻身?
作者:星期五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导语:
2021年3月6日,中国证监会批准信维通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申请。
信维通信发布的募集说明书显示,信维通信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7500万股股票,募集资金29.94亿元,用于射频前端器件、5G天线及天线组件、无线充电模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信维通信股价已连续多月处于阴霾之中,市值也从历史最高值622.01亿元缩水近半,此次定增能否被市场认可还未有定数。
机构调研疑似泄密 股价一蹶不振基金遭殃
2020年8月25日,信维通信创下史上最高股价66.28元/股,其实控人在此期间高位减持套现5.9亿元。
然而正当市场一度认为信维通信未来发展向好时,老天爷却开了个大玩笑,机构调研疑似泄密和苹果供应链风波,使得信维通信在接下来的6个月股价近乎直线下跌,截至2021年2月8日,股价跌至28.6元/股,距离高点已然“腰斩”。
截至3月8日,信维通信收报33.9元/股,总市值为328.01亿元。
2020年10月11日,市场消息称信维通信在机构交流会中,提前透露第三季度净利润将下调10%,因苹果公司延迟确认收货。
2020年10月12日,信维通信发布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前三季实现净利润为7.29亿-7.59亿元,同比下降8.38%-12%,而利润下降原因同样与交流会泄密内容一致。
当日,信维通信一度跌超17%,市场传出消息称除信维通信被剔除苹果供应链体系外,其无线充电业务被同行业公司抢单。同日晚间,信维通信在互动平台紧急回应称不存在被剔除情形,且订单饱满,四季度开始产能满负荷运行,不存在被同行企业抢单行为。
事实真相如何恐怕无人知晓。
不过,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信维通信此次大跌,多只重仓的基金却遭殃了。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有572只基金持有信维通信,其中有20只基金持股超过200万股。而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兴全轻资产投资混合(LOF)持股更是超过了1000万股。然而截至2020年12月31日,仅有7家基金持仓。
损失最为惨重的莫过于睿远成长价值混合。这只基金成立于2019年3月26日,“一天狂卖1200亿元,神秘大客户下单9亿元”。然而信维通信此次暴跌,这支百亿明星基金“中招”。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在2019年第四季度已经持有信维通信211.74万股,2020年第一季度继续加仓至1211.28万股,第二季度再度加仓至1989.49万股。
对于此次股价大跌,信维通信在三季报中特意强调,客户新品延迟对长期经营不构成重大影响,下半年是消费电子行业旺季,有信心决心争创全年收入和净利润率历史最好。
信维通信业绩受损还在持续。2021年1月27日,信维通信发布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为9.7亿-10.7亿元,同比增长-4.89%-4.91%;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7.26亿-8.26亿元,同比下降21.55%-10.75%。
苹果供应商之殇
苹果作为产品供销主导者,一旦业绩受损或受其他因素影响,其背后的大批代工厂也将岌岌可危。
2021年1月22日,有基金经理称“苹果将要砍单,苹果供应链可能会转移”。受此消息冲击,苹果概念股集体下跌,蓝思科技大跌9.3%,欧菲光大跌7.98%,歌尔股份下跌3.26%,立讯精密跌0.71%。
这些企业依赖苹果品牌效应为自身产品镀金,以此来获得更多手机厂家的订单。然而,拥有了苹果标签,就能代表与苹果关系更近并且能捞到更多好处吗?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个关系是反比。
2018年信维通信在天线领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这引起了苹果公司注意,于是,苹果公司主动上门要求信维通信帮助生产LCP天线。
LCP是一种液晶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传统天线是采用的PI膜(聚酰亚胺)作为基材,而采用LCP材料的天线损耗能够降低10倍,体积更小性能更强。
苹果每年在LCP材料的采购上都要花费几十亿美元,当年的苹果旗舰机型iPhone 8和iPhone X要搭载正是这种LCP天线。由于日本村田公司独占了所有的份额,于是苹果试图寻找国内的企业做供应厂。
能得到这样的合作机会,几乎是每个厂商都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千载难逢堪称任人垂涎的机遇,信维通信却一口回绝。
是信维通信傲气吗?当然不是,事情的真相是就当时技术条件来说,国内企业只能做后端模组,并没有能力制作核心的材料和设备,要做也都必须向日本采购,凭信维通讯自身资金是远不够支持其完成该项业务。
此外,由于信维通信当时还要发展无线充电业务,根本没有多余资金垫付其他费用支出。
在这场交易中,信维通信或许痛失了一笔不错的生意,然而在这一整条产业链当中,利润占大头的反而是材料端,国内企业帮代工的,毛利不会太高,比起赚大钱反而更像是赚了个辛苦钱。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些企业就永远只是个“打工的”。
拟定增募投的无线充电业务竞争激烈
在自主研发道路上,信维通信一直试图从材料端突破,摆脱“代工”的影子,为此,不惜投入重金。
据历年财报,从2017年至2020年9月30日,信维通信研发费用分别为1.69亿元、2.79亿元、4.3亿元、3.66亿元,且截至2020年9月30日,信维通信整体研发投入占营收总比重的8.96%。
加大研发也确实让信维通信在LCP领域取得了较明显的进步,LCP薄膜技术可以做到12层以上。然而,无可奈何的是,信维通信的技术还尚处于初级阶段,与早已发展成熟的日本村田公司相比还有很大一段差距,拒绝做一个纯组装型的企业发展底层技术,信维通信选的这条路并不错,然而并不好走。
信维通信还有没有其他突破口能够代替该项技术呢?
事实上,信维通信在研发新材料的同时也在不断布局无线充电业务领域,并号称可以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无论是苹果还是小米,都说过“为了绿色为了环保不送充电器”,这背后实际直指一个方向,那就是手机厂商要推动无线充电的普及。以前买手机送有线充电器,这个是免费的。对厂家来说,不光不能产生利润,还得负担充电器的费用。
但如果换做是无线充电器,那就得个人掏腰包了,还能贡献一块很大的利润,苹果全球超过十亿的用户数量,这个人群都换无线充电器的话,那至少又是几千亿的蛋糕,就好比无线耳机替代传统耳机,手机厂商们获得了巨大了利润,所以厂家们又怎会忽视无线充电这块大蛋糕。
公开资料显示,信维通信的无线充电客户已经覆盖全球前几大手机厂商、全球知名汽车厂商,今后还将拓展全球智能家居厂商的客户。此外,信维通信称无线充电器已经实现量产,下游应用领域从手机端拓展到无线耳机、手表等IOT产品,产品类型也从手机接收端不断拓展到发射端。
不过,发力该赛道的不仅信维通信一家。国内充电器代工龙头企业奥海科技,快充及无线充电双领域开发;无线充电产业链上游重要玩家有顺络电子、横店东磁、立讯精密等。
信维通信要想从该领域拔得头筹还需要一番功夫,该业务在短时间成为信维通信的营收支柱更是无从谈及。
主营业务难走,创新业务面临激烈竞争,信维通信未来将何去何从?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