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珠记》:行吟诗人张广天的哲学思考
【蓟门书院】《手珠记》:行吟诗人张广天的哲学思考
蓟门书院 2015-01-25 22:25
https://mp.weixin.qq.com/s/TSmPOCVkRrTRL0nMTWOOYw
近期,作家出版社推出了诗人导演张广天的著作《手珠记》。这个一向以吟唱和思辨剧为载体进行思考的哲人,忽然跑到前台来直接言说其思想的核心,着实令人吃惊不小。更为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哪里来的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国内和国际演出的匆忙之际,编排出这么沉重而睿智的大部头学术文章!
透过《手珠记》沉稳而条理清晰的阐述,我们似乎渐渐揭开了这位跨界制造各类文化神话的独行者的神秘面纱。从《手珠记》有条不紊的体系化的哲理语境中,我们终于获得了一个机会,听这位“捣蛋家”好好说话。我花了大概20天时间,认真研读了这部著作。有时轻快明丽,有时回肠荡气,更多的时候绵密而曲折。总的说来,这本书解决了四大问题:
一、本体论方面:张广天彻底否定了自19世纪以来的西方哲学和追随这类哲学的发展中国家的哲学叙述。他提出了完全相反的当代路径,即从外求信息、科技、繁荣和发展的途径上折回去,回到内心的深处。这就是他所谓的“内学”。内学,概括起来讲,即心学为体,诸学为用。张广天不是一个反科技派,也不是一个反进化论者,他只是提出,一切外向文明必须获得内在价值。这个内在价值,就是人的内心。人的内心有什么秘密呢?他认为人心包含天理,有绝对的心神,而且每一个人的人心其实是绝对的同一颗心。在这里,他打通了王阳明的心学和西方神学之间的隔阂。从神到人心,其实就是神与圣灵的关系。不同的是,他提倡“性异心同”,在绝对的内在价值统领下,每个个体是自由的,伸展的,每个个体承载着全部宇宙的最高法则,按自己的轨迹见证天道。往回走,向里看,朝外发展,外界的边缘即是内心。如果个性摆脱社会文化和江湖习性的羁绊,顺其天然性的自由去生长,那么每个人都握有真理。这番心学的个性阐述,为当代人实际行走世界提供了方便。儒学从汉代经学,到宋代理学、事功学,到明代心学,再到清代道学,已经面目全非,而张广天提出的内学,不仅澄澈了儒家学说的源头,甚至还打通了与西学联结的关节,为后现代文明的走向明确规划了心本的路线。
二、方法论方面:《手珠记》强调,内学是方法论,方法论的关键,在当代就是“去本体化”。除了心神的绝对,一切外在的哲学思想都是相对真理,相对方法。哲学的新的前途,正在于去本体化。尼采宣布上帝死了,死去的不是上帝,而是宗教化的道德。但新道德不能成为新绝对,不能沦陷到概念崇拜、时尚崇拜和唯物崇拜中去。从唯意志论和存在主义以来的一切哲学,其实都死去了,作为本体死去了;而作为方法的哲学,在之前几千年和之后几千年都将一直不毁。“诸学之间的关系,互鉴证伪,却不是互补求真。”(《手珠记》第二卷第三章 p.217)在当今,一切学问都以“为用”的方式获得价值。既“为用”,则绝不可“为信”。除了天道和宇宙序令在心中的长驻,没有永恒的东西。因此,科技和巫术的矛盾,现在和过去的矛盾,宗教和非宗教的矛盾,都必须在心本的绝对前提下才可获得解决。严格地说,作为本体的哲学反倒死了,上帝永生了。这就是张广天的“诸学工具论”。
三、认识论方面:张广天把他的认识论称为“字主义”,即从中国文字的思维中发掘出意象理性。从具象到抽象,再到意象,是人们认识的三个阶段。意象理性不是回到具象个别中去,这是对海德格尔以来的西学的迷茫最好的回答。意象并非具体事物,而是包含天理的个体呈现的相对方式,禅宗主张个体修行以“见性”,就是这个意思。文字,是思维方式的最有力的组织形式,而在中国文字以外的任何书写,都是数字抽象思维,尽管摆脱了具体的烦琐和经验,却没有达到全面和细密的全智高度。抽象理性割裂着世界,只有意象理性才可以重构完整的世界。“形而上学,多籽抽出一须;意象的知识,一籽生出多枝。这么远远看上去,正好比本末倒置的两幅画图。”(《手珠记》第三卷第三章 p.313)张广天从对中国文字的解析中,提炼出意象理性的认识方法,为非形而上学的知识体系夯实了基石。
四、非宗教信仰:该书的第二卷第四章“一神众灵”,详尽考证了商朝历史,从商史的“神道设教”中,发现了“一神众灵”的非宗教信仰传统。即在绝对上帝的统领下,众神灵的存在也是“为用”的价值存在,用各路神仙的功能来沟通上帝、信仰上帝,是中国传统中一贯的非宗教模式的信仰途径。信是一回事,用是另一回事。所谓“宾于天”,“格于皇天”,通过祖宗崇拜和多神崇拜来获得沟通至高天帝的方便。这就解决了一神教和多神教的冲突,至少在中国范围内,并不存在多神教,只有多神祭祀、多神交换,用献祭的方法与各路神灵做生意,以用致信。作者揭示出非宗教信仰的信仰模式,有力地回击了中国无信仰的谬论。因为,所谓“人神联盟”的教会宗教,只是人的一厢情愿;并没有神作出规定,必须以宗教的方式过信仰生活。张广天的意思是,中国是存在信仰的,而且是一神信仰,哪怕之后的道教和佛教,也是用途,并非信仰终极。这就是为什么佛教总是告诉你什么不是真如却从来不言说真如的原因。
哲学,也许从这里将开始一程前无古人的新途!不但这个发展中耀眼的中国需要重新思考,整个以外求空间突飞猛进的世界更需要内学的重整山河!
这部著作的文学价值也非常高。首先,以随笔、论述、故事稿本作为元素去构架哲学著作的新文体,已是很特别的方式。另外,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将语的灵动与文的精准完美地结合起来,或惊艳,或冷峻,时时凌厉,处处内蕴,诗意中见智性,曲折中见悠扬。汉字的以字为词的功用,被张广天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读者说:“《手珠记》,这个时代需要它,下一个时代也需要它。但它不会是永恒的,那引领它诞生的,给它光辉的,牵动作者笔锋的,才是永恒!”
(本文来源:凤凰读书网 作者: 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