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五十)张怡宁首入决赛终遭逆转 刘国梁再克同门圆梦满贯
终于更新了,我自己都快疯了,回了学校之后一堆事儿,更新速度严重减缓,实在是对不起各位。
—————————————————————————————————————————
单打赛场上国乒取得优势之后,在双打赛场之上国乒更是横扫六合。
混双比赛中国出了九对组合,除了刘国梁李菊这对组合输给了了郭刻厉和林菱以外,其余八对组合包揽了前八名,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恐怖战绩。
造成这个理由的原因主要有四,第一、这时候日韩的男选手普遍不是很给力,刘南奎和金泽洙的年纪让他们在三个项目上全部保持高状态实在有点坑爹;第二、欧洲不少老组合这次世乒赛重组,战斗力直线下降;第三、这个时候的国乒神仙太多,外国人真打不过;第四、双打比赛八强前都是三局两胜,小将进入状态快,老将和中生代们还没反应过来,比赛就结束了。
当然也是有爆冷的,冯喆孙晋淘汰了夺冠热门吴尚垠金茂校,谭瑞午张怡宁击败了黄文冠耿丽娟与波尔施特鲁泽,张莹莹跟着马琳复仇了陈静蒋澎龙组合。
这次世乒赛国乒混双的变态战力直接促使国际乒联从2001年大阪世乒赛开始大幅度削减各协会(实际就是国乒)的参赛名额,一直砍到2013年。
不过有点巧合的是,这九对混双里面唯一没进八强的是偏偏就是最大牌的一对—刘国梁和李菊的世界冠军组合,这也是九对混双组合里面唯一的两位都是三大赛单打冠军的组合(如果算上总决赛的话,王励勤王楠也算),结果这两位决胜局没抓住机会19:21告负。
混双决赛赛场上马琳的决赛上“19”岁的马琳和16岁的张莹莹将直板反胶的灵活机巧和直板正胶的爆冲迅捷发挥的淋漓尽致。
尤其是张莹莹,可以说这一场比赛的发挥是惊为天人,我当时看资料说她的球比较爆,但没想到爆到那个程度,第一局一度5:11落后,张莹莹几次侧身爆冲和快速抢攻,抢得孙晋是一点脾气都没有,随后在己方发球轮全力输出,一举将比分迫近至了12:13。

随后马琳果断放弃和两个横拍拉弧圈,将战场控制在台内,连得五分取得了17:13的优势。
又到了马琳张莹莹的发球轮,虽然孙晋和冯喆很努力,但是也就控下了两个。
而马琳第一个球就反控制成功,马琳和张莹莹顺利抢下了第一局。
第二局双方打得很激烈,开局就换了一个球,不过马琳张莹莹开局反控制很成功,5:0领先。但是冯喆孙晋也反应过来,反掉了张莹莹的三个发球。
和以往的直板正胶发球相比,张莹莹的发球不算很好,等到了大球时代更是威力大减,这也成为了最终她没能打出头的一个重要技术原因。
总体来讲这一局孙晋和冯喆的反控制做的还是很不错的,但是马琳当年的状态还是更好,冯喆和孙晋看得见他们翻盘的希望,但是永远摸不着。
21:19马琳张莹莹再下一城。
第三局冯喆孙晋总算找到了门路,再加上张莹莹和马琳比赛经验一般,第三局有点走神,被打了一个9:21。
但是找回了状态的二人就不是冯喆孙晋能打的了,21:15,张莹莹和马琳获得了小球时代最后一次世乒赛混双冠军。

对于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没能在单打上取得好成绩的张莹莹来说,首次参加世锦赛就拿到世界冠军真的很幸运了,她也在不经意之间成为了最后一位女子直板正胶世界冠军,也是国乒第三年轻的世界冠军。
照目前乒乓球发展的情况来看,恐怕十年之内女队还是出不了直板正胶的世界冠军,至于最年轻的世界冠军是1989年夺得女双冠军的邓亚萍,第二年轻的是1979年在平壤获得女团冠军的曹燕华,而这项记录则是在2004年被不足16岁的郭跃(这里就不考虑改年龄的问题了)打破。
但是无论多少记录恐怕都无法弥补张莹莹没能见到他父亲最后一面的遗憾,张莹莹带着奖杯回国下了飞机笑容就凝固的场面成为了那年体育界最令人心痛的镜头之一。
而在女双赛场上,张莹莹和张怡宁火力全开,打掉了威胁最大的柳智惠李恩实(这对组合真的是曾经在1996年把国乒头都给打爆了,一共十站公开赛拿了五个冠军),又在八强击败了倪夏莲的卢森堡组合,直面当时的一号种子王楠李菊。

一个老手加一个老手绝对不是两个老手,而是老手的平方,二张已经是拼尽了全力,局局血拼到十七分以上,但是王楠和李菊牢牢控制了局面,3:0进军决赛。
而下半区二号种子王辉成红霞上来碰上了陈静徐竞。

对于陈静这次为啥选了徐竞我其实也不难理解,这就好比打排位,你是ADC,你能选的辅助里一个王者一个白银,就算这个白银再好再符合你的战术习惯,和对面的王者下路打上五局你也想换那个王者。
双打速度一慢,陈静善于打削球的能力就显现出来了21:15,21:12,王辉成红霞输得一局比一局惨。
不过中国台湾的这两位也没走多远,接着就输给了朴海晶和金茂校,半决赛杨影孙晋顺利拿下了这对韩国组合,国乒连续第六次会师女双决赛。
决赛就没什么好讲的了,当时输出最高的李菊和控制最好的王楠这对双打在当时等于两个字——无敌,和混双决赛和女双半决赛一样,孙晋和杨影无数次拉进比分,可就是翻不了盘,最终0:3告负。
而在埃因霍温捧起波普杯的王楠不会想到,她将和波普杯结下足足八年的缘分。

女双是王楠李菊的一统江湖,男双则是刘国梁孔令辉的智勇大冲关。
当然,冷门也不少,第三轮就爆了个大冷,2004年雅典奥运会八强梁柱恩和日后代表克罗地亚在北京打进奥运八强的谭瑞午2:0击败了瓦尔德内尔佩尔森组合。
其实瓦尔德内尔佩尔森的组合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牛,主要是两个人单打的名声太大了,另外就是1997年世乒赛男双进了决赛以及未来雅典奥运会淘汰了被称为皓月清辉的王皓孔令辉组合,其他比赛的战绩就不太好看了。
而刘国梁孔令辉也玩了个悬的,在以21:19,21:15连赢了两局之后被施拉格金德拉克以相同的比分连扳两局,第五局还让施拉格和金德拉克拿到了两个赛点。
亏得金德拉克的水平也就是个二把刀,孔令辉连得了两分,将比分拉近至了20:20。
这还没完,此后施拉格金德拉克三度领先,刘国梁和孔令辉又是三度将比分拉平。
两边都很崩溃,刘国梁都往天上扔拍子了。

最后施拉格和金德拉克还是没挺住,孔令辉侧了一个身,施拉格回球下网,25:23拿下了这场苦战。
而面对着当年联手打进决赛的普里莫拉茨和萨姆索诺夫,总比分虽然没有那么焦灼,但是小分上也是相当头疼,普里莫拉茨和萨姆索诺夫差一点就再把刘国梁孔令辉拉进决胜局,不过关键时刻老普BO5的不靠谱属性发作,欧洲二虎止步半决赛。
而下一次有外国跨国组合打进世乒赛决赛已经是整整二十年后的布达佩斯了。
另一边换了新人朴相俊搭档的老金则是时来运转,时隔四年再次打进世乒赛的男双半决赛。
但是很不幸,他的对手是是比他还能抡弧圈的王励勤和上届世乒赛战胜过他的阎森。
老金打得还是比较努力的,不过毕竟岁数摆在那儿,前两局还打了一个四六开,勉强稳住了局面,第三局就没得打了,12:21告负。
决赛双子星PK阎王,那个年代最好的两对男双组合。
两边打得很激烈,虽然王励勤阎森两度领先,但是双子星也是两度扳平,不过阎王组合获胜的局都比较艰难,双子星获胜的局相对轻松一点。
当时两个人的心理问题倒不是容易放弃或者欺软怕硬,事实上王励勤还真不怕落后和对手占优势,他主要是差在终结比赛的能力上,一到快胜利的时候就紧张。
决胜局9:14,14:16,16:18三度落后两个人都救回来了,奈何一扳平两个人就不会打了,双子星再次死里逃生,拿下第五局,卫冕伊朗杯。

只不过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的刘国梁可能不会注意到一个他在男双第二轮时淘汰韩国组合里跟在刘南奎身边那个面相有点凶悍的韩国小伙儿。
这个人将在不久之后的亚洲少年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上击败王皓,并将在五年之后的雅典给刘国梁,王励勤和王皓留下一生的遗憾。
这几位的恩怨如何了结和本届世乒赛已经无关了,重头戏还是单打。
半决赛王楠没想到柳智惠会对自己带来那么大的冲击,虽然其中一局王楠21:9暴打了柳智惠,但是关键的第四局柳智惠将比分扳平,将比赛拖进了决胜局。
决胜局柳智慧开局相当不错一度取得里9:3的领先,然后……
柳智惠又上演了梁英子,玄静和,李粉姬等无数朝鲜韩国女将犯过的毛病,决胜局到了九分又不会打了。
对此我真不知道我该说什么了,十六年了,我都快说烦了,这错误还能犯,我只能说朝鲜半岛的女同志们命里犯九。
裁判判柳智惠发球拖延时间,罚了她一分,这给柳智惠的心理造成了影响,王楠绝地反击连得九分,玄静和之后韩国最出色的女乒选手柳智惠就这样错失了自己职业生涯之中进军世乒赛女单决赛的唯一一次机会。
而另一场半决赛张怡宁打李楠是没啥问题的,直拍最怕的就是熟悉你的队友,即使是马琳那种把死缠烂打发挥到了极致的人物和自己同水平的队友打,也是十分艰难,许昕每次打国乒队内的选手基本都是苦战。
不过李楠当届的状态确实不错,一改之前上来就是落后,反而上来就以21:18先下一局。
显然李楠也知道直板不抢开局等于白瞎,但是张怡宁对这个同组的老友也是了解的很,连扳两局,虽然李楠第四局使出了浑身解数扳回了一局,但是大局已定,张怡宁21:16再下一局,总比分3:2杀进世乒赛女单决赛,复制了乔红首次参加世界大赛单打便打进决赛的壮举。
女单决赛,王楠对阵张怡宁,未来十年女乒恩怨纠葛的起点。

比赛开始之后,张怡宁展开了狂风暴雨一般的攻势,王楠自己的前三板和近台控制又打不出来,张怡宁当时的前三板虽然就是那么回事儿,但是前两局王楠自己并没有把握住机会,反而被张怡宁的下切和侧身打得相当狼狈,15:21告负。
第二局,王楠终于进了一点状态,7:13落后的情况下加强搏杀,将比分拉进到了13:16。不过张怡宁这个时候果断加旋转,正手切,反手拧,除了发球失误自己送了一分以外,连得五分,21:14再下一局。
这也体现了王楠的一个导致她在11分制时代成绩不是很好的一个问题——慢热。
21分制时代,前两局就算是极度下风最少也有四十四个球,但这是极端到不能再极端的情况,一般六十五到八十个球没有问题,而11分制前三局只有三十三个球,即使打得很激烈很少会超过六十个,而这中间差的至少五个球的时间往往就使得王楠来不及进入最佳状态。
不要小看五个球,多少名局改变五个球就能逆转战局。
书归正传,很多人都在惊呼,难道王楠要像自己的师姐乔红一样,属于她的时代尚未开始就要结束吗?
第三局王楠给出了答案,趁着张怡宁领先有点走神的机会,对着张怡宁的反手穷追猛打的同时,放慢节奏,疯狂调动张怡宁。
这时候张怡宁的衔接还未修至大成,打得也是相当着急,最终21:5,王楠以一个悬殊的比分扳回一局。
关键的第四局,谁赢谁就拿下比赛。
张怡宁自然不必多说,而对于王楠,虽然是老将,可人家才21岁,完全不存在体力问题,一但扳回了两局,第五局将以一个绝对优势的心态打击张怡宁。
比赛开始张怡宁打得还是不错的,两边的比分咬得也是很紧,但是这个时候张怡宁明显经验不足,越打越心急,发球自杀,扣杀下网,12:21,又输一局。
其实准确来说,比赛这个时候就已经结束了,张怡宁在技术和心态上的缺点问题暴露无余,虽然张怡宁在第五局的开局和王楠一路僵持到9:9,但是接下来王楠15:10将比分拉开,距离冠军越来越近。
随后张怡宁在自己的发球轮里四个出台,一个没打上,一分没得,王楠20:10领先。
大局已定,王楠自己失误了一个,最终21:11击败了张怡宁,成为了中国女乒的第九位世乒赛女单冠军,也拉开了属于王楠自己的世乒赛传奇(这是王楠的第一个世乒赛单项冠军,女单决赛其实在女双前面)。

颁奖仪式上又是戏剧性的一幕,嘉宾错把金牌挂在了老张的脖子上,发现错误后只得有些尴尬地拿下来。
心大的老张在镜头前倒显得并不是太在意,仍然有说有笑地和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王楠唠嗑。
毕竟她还年轻,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冲击这座吉盖斯特杯。
同样这么想的人还有马琳。
不过在他对面的是卫冕冠军,当时唯一的男子单打大满贯得主——瓦尔德内尔。

大多数人都认为老瓦赢定了,事实上前两局的情况也基本如此。
公允地讲马琳球的质量比起阎森来说还是很给力的,中远台的周旋能力也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和四分之一决赛的孔令辉一样,马琳也是在前三板各种吃发球,几乎被老瓦给喂饱了。
对于直板选手来说前三板无法取得突破那基本就凉了一半了,即使马琳的纠缠能力是直板里数一数二的,但是没有了前三板也是相当的被动。
马琳是越打越被动,老瓦自然是越打越主动,不过老瓦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因而结果就是:老瓦21:18拿下第一局。
如果说第一局马琳的场面还能说得过去,那么第二局就直接没法看了,第二局比赛几乎成了老瓦的个人舞台:他在各种秀手感,秀变线;而马琳则继续各种吃发球,打失误,输得一塌糊涂。
21:14,老瓦在这局几乎把马琳打崩溃了。
第三局开局的时候马琳打得还不错,接发球接得稍微好点了,结果打了老瓦一个3-2,然后自己发球把握得也可以,于是取得了6:4的领先地位。
但老瓦的下一个发球轮,居然发5个赢5个!一下子就反超比分成了9:6。
接下来马琳第一个发球抢攻,打丢,6:10落后;不过紧接着两个中远台的相持对抗,老瓦没打好,比分被追成了8:10。
这个其实也正常,一来马琳退台相持的能力远胜于之前的国乒直板,二来老瓦岁数毕竟34岁了,岁数摆在这儿,真有点跑不动了。
不过老瓦的前三板技术确实太出众,所以尽管自己失误不少,但却仍然遏制住了马琳的搏杀,一路领先到了16:11。
瓦尔德内尔距离超越郭跃华四次世乒赛决赛的记录只有五分。
据杨影回忆,此时中国男队的观众们大部分都走光了,因为大家觉得马琳基本上是没戏了。
但是老瓦最终没能得到这五分。
老瓦正手抢攻一板失误,13:16;
然后反手拉球又失误,14:16;
毕竟不是自己的发球轮,丢两个球也比较正常。
然而老瓦自己发完球后正手又打丢一个,15:16:马琳只差他一分了!
随后老瓦还是打出了一个漂亮的台内正手抢冲斜线,比分拉开两分,17:15。
可接下来自己正手、反手又各打丢一球,马琳17:17追平了!
接着,老瓦再次发球抢攻,18:17领先一分,不过发球权回到了马琳的手上。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马琳第一个发球,老瓦正手轻挑直线,出台,比分变成18:18;马琳第二个发球,老瓦又正手轻挑直线,再次出台,比分变成他18:19落后;马琳第三个发球,老瓦正手搓摆直线,结果摆高了,被马琳冲死。
比分戏剧性地变成了马琳20:18拿到局点!
然而不服输的老瓦在马琳第四个发球的时候第三次选择了正手轻挑直线,总算挑上了一个,马琳也没想到老瓦还敢挑,19:20,还有戏。
结果马琳第五个发球,老瓦在捅马琳长球后组织正手冲斜线时又打丢了:马琳就这样梦幻般地拿到了第三局比赛的胜利,将自己从输球的死亡线上给拉了回来!
后来老瓦回忆道:“马琳接发球越来越好,而我则差了些,在相持球中又输了几分。16:11听起来像是赢定了,其实不是,很快我就被追成16:14,这一分很关键。如果我能打到17:13,我就可能会赢。”
第四局,老瓦和马琳对战的情况和前三局完全反转了过来,从他全程压制马琳,变成了被马琳全程压制。从第一个球开始,老瓦自始至终都没能领先比分,一上来就被打了个5:1,之后更是一直在追赶,从未能超越,很快便以14:20落后马琳了。
但接下来瓦尔德内尔开始频频发力,而小将马琳则出现了许多的无谓失误,最后竟然被追到了19:20的地步!
对此我只想说一句,早干什么去了!
不过即便如此,只要再拿一分,老瓦就能20:20追平,然后两人同一起跑线竞赛,老将的经验自然更有优势。
然而瓦尔德内尔再次在自己先上手的情况下正手失误一球,于是再次以19:21输掉了第四局的比赛。
我印象中上一个开局0:2落后然后两个21:19扳回两局的人正是老瓦的偶像,匈牙利天王——克兰帕尔。
决胜局我们亲爱的瓦尔德内尔实在是玩不下去了,面对着利用自己年富力强的优势无视直板不擅长打相持的特点,直接在中远台和老瓦进行正手对拉的马琳,老瓦已经是无力回天的了。
老瓦中远台对拉水平虽然不如佩尔森,但是也并不畏惧,如果上天再让他年轻两岁,他都能战胜这个对手。
只能说时间是一杯啤酒,喝着喝着,就见底了。
最后一球,老瓦直接吃了发球,就这样,小马哥在总比分落后两局、第三局小比分落后4分的情况下,绝地反击成功,力克瓦尔德内尔,杀入1999年埃因霍温世乒赛的男单决赛!
而老瓦也结束了自己职业生涯最后一次世乒赛四强之旅,但是六次世乒赛单打四强的战绩超越了两年制世乒赛时代的所有选手,至今无人打破。
直到十年之后在老瓦初次登上世乒赛的舞台日本一代天后张怡宁八强击败了石川佳纯才有人得以比肩这个记录,而男子赛场上有人追平这个记录则要等到二十年之后的布达佩斯了。

至于追平的那个男人?他现在还在辽宁省体校呢。
至于另一场半决赛……就没有马琳这场那么好看了,两边都是打前三板的,而且和马琳瓦尔德内尔不一样,马琳和老瓦退台还是有得玩的。这两位退了台就有点抓瞎了。
所以这场球,打得比较单调,多回合的对拉不过,再加上相互间又不是很熟悉,互相吃了不少发球,所以大家都是三两下就结束了战斗。
前两局刘国梁通过更出色的前三板压制了对手,虽然施拉格依靠自己比较暴力的反手弧圈球以21:18扳回了一局,但是并不能改变自己落败的结果,刘国梁节奏一变,施拉格就有点跟不上了,最终1;3告负止步半决赛。
一般来说在27岁这个年龄取得了世乒赛单打四强的成绩基本就是很多海外运动员的巅峰了,但是对于施拉格来说他的乒乓球辉煌才刚刚开始。
四年之后的法国巴黎,施拉格将击败中韩两国的乒乓球高手们,成为世乒赛迄今为止最后一位来自欧洲的世乒赛男单冠军。
1999年世乒赛的最重要的一场比赛——男单决赛在刘国梁和马琳之间展开。
这也是时隔十四年世乒赛男单决赛再次在两位直板运动员之间展开。
当然对刘国梁来说,这场决赛更加重要,如果他拿下了这场比赛,他就将成为国乒历史之上的第一位大满贯。
其实当年最早有机会冲击大满贯是江嘉良,奈何他老人家在奥运会刚开始引入乒乓球项目的时候 走了下坡路,结果让老瓦在1992年拿到了大满贯的荣耀。
当然国乒对于老瓦还是佩服的,不过多多少少也有一点的羡慕。
而此时刘国梁面前的最后一个敌人就是马琳。
刘国梁胜在经验,马琳胜在状态,胜负犹在五五之数。
先进入状态的还是刘国梁,不进入也不行,直板正胶不快点进状态就凉了,以21:16拿下了第一局。
但在第二局比赛,马琳充分发扬了半决赛与瓦尔德内尔较量时展现出的“死缠烂打”,硬是让刘国梁拉不开比分(顺道一提马琳疯狂出汗,第二局就换了衣服)。
国乒教练曾这么评价马琳和王皓:马琳是得一分不容易但丢一分也很难,王皓是反过来,得分快丢分也快。
前半句看这届世乒赛男单决赛,后半句看看雅典奥运会男单决赛就懂了。
书归正传20:19,马琳拿到了一个局点。
结果这时候,蔡猛表示刘国梁擅长打关键球,这一口毒奶下去,刘国梁的球撞网,21:19马琳扳平了比分。

这还没完,第三局比赛,马琳又是和刘国梁一路纠缠到底,然后又打了刘国梁一个21:19的比分取得胜利,刘国梁这可真是郁闷的直接把拍子扔在了乒乓球桌上。

要我我也郁闷,自己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自己竟然从1:0领先变成1:2落后了!
第四局比赛和前几局没什么区别,刘国梁依然是场面上占据主动,但就是拉不开比分,打着打着马琳又15:13领先了。
此时此刻,马琳距离圣博莱德杯只有六分,只要拿下这六分他将成为国乒第第七位世乒赛男单冠军。
接下来的比赛确实有人连得六分,只不过这个人是刘国梁。
马琳在接下来的几个球里越打越软,既防不住刘国梁的进攻,自己又不断在打丢,刘国梁抓住机会19:15反超了比分,21:16拿下了比赛。
此时的马琳和张怡宁一样真的就是想多了,更何况马琳更靠脑子算球,这想的一多,脑子就算不过来,就崩了。
不过这时候双方也都明白了,大伙儿都是人精没必要算了,直接对抡吧。
第五局比分就没怎么拉开过,分差就没有超过三分,两个人一路僵持到19:19。
决胜局这种比分太淡腾了,输赢就两分,前面打得再好都白瞎。
对于马琳来说,世乒赛的男单冠军距离他只有两分,跨过这两分,他就将成为世乒赛的男单冠军。
但是最终他也没能跨过。
此时是马琳的发球轮,先是马琳发球,刘国梁直接推了回去,马琳也不敢乱打,和刘国梁一样搓了一板过去,这时候刘国梁直接正手提拉,直奔马琳的反手位而去。
小马哥电光火石之间做出了最保守的选择——推挡
然后就推出界了。
这个球打丢后马琳气得狠狠地往地面上剁了一脚,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侧身抢拉呢!

20:19,刘国梁拿到了赛点。只要再得一分,中国乒乓球史上的第一位男子大满贯选手就要诞生了。
接下来这个球的前五板和上一个球是一模一样,不过这次马琳没出界。但是回球过高,给了刘国梁扣打的机会。
这种球刘国梁打一百个次可能才丢一次,但很不幸,这一次在距离世乒赛只有一步的地方。
刘国梁也是懊恼不已直接把拍子扔到了桌子上,而比分回到了平局,20:20。
接下来双方各得两分,比分来到了22:22。
关键时刻还是刘国梁这个老油子最难缠,刘国梁发球,马琳抹了一板,刘国梁则是直接正手快打,拿下一分。
23:22。
接下来换马琳发球,结果发球质量一般,刘国梁看准机会,直接侧身抢拉,马琳只能推挡。
一板、两板、三板……刘国梁连续发力进攻三板,马琳毫无还手之力,也没有和前几次一样主动变刘国梁正手调动对方,到第三板的时候,马琳终于推挡触网出界。
这场六十九分钟的鏖战结束了,比分被定格在了24:22这个点上!
赢球后的刘国梁双膝跪地,然后直接躺到了地上,对着空气怒吼了两声才站起来,紧接着和马琳握完手后又对着空气大吼了一声。

就这样,经过长达7年的等待,中国乒坛终于迎来了第一位男子大满贯选手。
19岁第一次进军三大赛决赛,23岁完成大满贯,不容易,太不容易了。

而对于马琳来说这次世乒赛的表现已经足够精彩了,一路击败金泽洙,萨姆索诺夫和瓦尔德内尔三大名将,确保了国乒的男单冠军。
也许,彼时的马琳会觉得自己才19岁,也有足够的时间去追逐大满贯的梦想!
但是马琳不会想到,他直到退役他都没能拿到这座曾经距离他如此之近的奖杯,和陈静一样成为了国乒奥运单打冠军里仅有的两位非大满贯得主。
而对于刘国梁来说,此时此刻的他站上了人生之中的巅峰成为了当时中国唯一一位现役大满贯。
但随后而来的风波,让他从云端跌入深渊。
—————————————————————————————————————————
八千五百字的更新,实在不好意思,更新晚了一点,求一个三联,谢谢大家,中间过一个渡就上吉隆坡世乒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