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两万五千元,走进美丽新世界。

2023-06-08 19:50 作者: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  | 我要投稿


◼️ 人类(我们)对未来和科幻的想象是什么?


◼️ 是高度智能化的绚烂城市与在空中穿行的洁净能源交通工具、是机器人与人类共生于地球并用计算机运算与处理一切、是人人都能随意进入且独立于现实世界的第四维度虚拟空间、是机械与智能装置嵌入人体进而形成机器与血肉共筑的赛博躯体、是机器成为了人的衍生,目光所及皆为屏幕、是全人类一键知识共享刚出生的婴儿也能拥有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的智识、是对宇宙与地外文明的探索和认知达到更广更深的级别,探索新文明和寻找新家园成为下一阶段人类文明延续的任务...


◼️ 赛博朋克的城市、VR与AR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SIRI与ChatGPT、Meta与元宇宙、赛博新人类、社交机器人、电子芯片、机械躯干、3D打印心脏、全球脑理论、NASA与宇宙探索—— 毫无疑问,一切正在变成现实——技术,所有的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技术、智能技术、航天技术、城市建造技术,这些技术正引领着人类进入一个曾经仅存在于想象之中的世界,赛博朋克不再是绚烂和机械的代表,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现实。


◼️ 但无数关于未来的想象中,关于「人」自身的想象与探索却多停留在人与机器的共生之中,人融入机器,而机器融入人。5年前5G技术诞生的时候,彭兰教授和孙玮教授就在一篇超前的、对未来探索式的论文中提出了「媒介隐没」和「赛博人类」的概念,直指技术、尤其是媒介技术发展的下一步,必然是媒介和人类融于一体,媒介隐没于躯体之中,而融合了媒介的人类,将成为赛博新人类。


◼️ 这样的观点最早在被称为21世纪的预言家的凯文凯利的《失控》中便可寻见:“「机械」与「生命」这两个词的含义在不断延展,直到某一天,所有结构复杂的东西都被看作是机器,而所有能够自维持的机器都被看作是有生命的。除了语义的变化,还有两种具体趋势正在发生:其一是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其二是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


◼️ 现在,人造物、生命体融合,机械越来越智能,人类则越来越工程——换言之,机器越智能,人越有可能置于无知无觉的被操纵之中。

🦾
06/07/Wed.


一脚迈入,

视觉化的美丽新世界。

@TuTouSuo™️ 


2023年6月6日凌晨1:00的苹果发布会上,库克向所有人介绍了个空间计算设备Apple Vision Pro(一台混合现实技术的眼镜),该眼镜能将虚拟空间融进现实环境,在模拟测试中库克展示了戴上眼镜后,苹果的操作界面会直接呈现在现实的三维空间中,并随着视线的扫视而直接点击、选择、放大某个具体的应用程序——在众人的惊呼和沸腾中,库克冷静地宣布:“人类进入了空间计算时代。”


“空间计算”是这次苹果发布会提出的关于视觉与计算的新范式,按照本次发布的Apple Vision Pro其原理和专业的阶段,空间计算或许可以被理解为是「用于捕获、处理和与 3D 数据交互的过程和工具」,其组件可以包括物联网、数字孪生、环境计算、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物理控制。


从概念上讲,空间计算是指无缝地混合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让两个世界可以相互感知、理解和交互,创造前所未有的体验。而落到产品上,苹果此次发布的眼镜中呈现的世界是一块无边画布,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是钢铁侠面前的那块虚拟数字屏幕,在这块屏幕上,我们可以将过往智能手机上的全部信息从小小的手机屏幕中直接呈现在面前的现实空间之中,但同时也并不会影响我们对于现实空间的观察——简单来说,我们开着导航系统走在马路上,Apple Vision Pro带来的创造性之处便是地图直接被呈现在眼前,在每一个需要拐弯的路口,Apple Vision都会直接在你眼前的真实世界中浮现出巨大的箭头,在每一个商户面前也会直接显示他们的评分与介绍——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空间技术下得以完美融合,现实不会被干扰,而虚拟也不再虚拟。


其实这类头戴式穿戴vr设备苹果并非是独家,但此次苹果之创造性恰恰在于其自身打造出的原生系统将设备、虚拟现实与现实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交互上只需要眼和手配合,眼睛的移动来选择,手部的微小动作来打开或者关闭;在现实环境中,眼镜的黑色外壳可以变得透明,让周围的人看到用户的眼睛,并让周围的人意识到用户正在关注什么事情——所以才说这样的技术是创造性的,它既不同于以往vr(虚拟现实)的笨重,也不同于ar(增强现实)的虚假,作为vr与ar双重技术之下的mr(混合现实)设备,它里程碑式的将人轻轻悬置与现实与虚拟之间,自由转换。


我在看到这台设备的一瞬间想到了无数的可能性:

过去被诟病的VR设备最大的困境就是昂贵与交互的弊病以致自2015年VR技术元年至今,沉浸式技术始终处于瓶颈之中没有任何实在性的突破——沉浸式新闻在近些年发展成了尴尬的裸眼3D和ppt播放,其缘故皆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硬件设备支持。但Apple Vision Pro作为有普及可能性的设备(毕竟苹果研发设备的初衷不可能只是为了提供少部分群体,在后续的迭代后,设备有降价或者简化的可能性),极有可能真的在未来的某一天把新闻变成眼前正在发生,把历史性的瞬间,再现于我们身边。


至今仍然停留在幻想曲阶段的元宇宙欠缺的既是将人数字化的技术,也是搭建虚拟空间并且实现现实个体与虚拟空间交互的方法——而Apple Vision Pro作为虚拟与交互设备,某种意义上或许可以补足元宇宙技术的硬件困境,如若元宇宙的软件端口进一步完善,或者真正意义上完善的元宇宙——而不是扎克伯格实验的小丑国,或许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

过去医学试图借助这类虚拟交互设备帮助瘫痪、渐冻症患者来实现信息获取与表达,浙江大学附属医学院也做出过相应的实验——但当时囿于设备的巨大且昂贵,普及起来存在巨大的困难,但Apple Vision Pro的存在相较于原本难以移动、费用高达数十万的医学设备,其价格和可移动性在任何意义上都有着促进行动不便者进行交流的重要价值。

某种意义上,过去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场景技术、个人算法推荐等常规技术也都会因为Apple Vision Pro的存在而从触及媒介变成真正触及个体——这样,人的意志就不会以媒介为转移,我们不会因为更换了某部智能手机或者电脑,就丢失数据;也不会因为算法仅仅捕捉到了部分的网络数据,就随意的、片面的定义个体的喜好——与现实结合的Apple Vision Pro,将更全面的与个体的生活接轨,也更全面的将技术嫁接进日常生活中,把媒介化,变成技术化。

最后我也只能做出这样的感叹:人类,真的即将进入新时代,一个计算、数据、虚拟创造的新纪元——唯一不确定的,就是这个新纪元或许是一次文明的飞跃,也有可能是一场美丽新世界的幻觉。



🐾

🌬️ 赛博新人类的诞生

🕳️ / TuTouSuo / 讨论技术人文价值


一直以来,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即讯息」的预言都反反复复被人类社会的发展所验证:报纸出现了,于是人们开始有了付费购买信息的意识和每日定期获取信息的习惯;广播出现了,于是人们习惯围坐在收音机前,用声音的力量安抚一天的情绪;再后来电视出现了,于是围坐在客厅中的客厅经济将生动的信息不间断的送到千家万户,也将个体形塑成了电视人或者容器人;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时代,今天无数的手机app和小小的屏幕就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全部——媒介在任何的年代,都在以其自身信息传递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个体的意识与惯习。

如果未来「空间计算」和「穿戴式设备」成为可能性,那么旧有的媒体外在塑造方式将被彻底颠覆,媒介的概念将进一步消失——媒介变成了眼睛、变成了手部的细微动作,再也不需要外物的存在,媒介就可以天然的存在于人之中,麦克卢汉第二个关于「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讨论,将再一次成为一句先验性的预言:媒介不仅是人的延伸,同时人也是媒介的延伸。
赛博人这个概念,最早便是来自于这样的猜测。

2016年,因为5G技术的出现,许多学者提出了「媒介隐没」这一新命题,他们沿着法国媒介学者德布雷的视角,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以媒介圈来划分,并认为人类经历了话语圈(语言)、图文圈(文字)、视频圈(音像)三个阶段。德布雷强调这个圈和人的关系,不是面对面的关系,而是包围、环绕,是与人类生活互嵌的。而5G技术对此的推进在于,人类迈进数字圈,这是以数字全息技术为标志的,即以一种即时、全息的方式,在特定时空中锁定某个位置上的人,并将这个位置变成各种网络的节点。


当媒介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弥散于社会成为像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的东西时,它自然而然地“隐没”了,人们开始越来越意识不到媒介的存在,仿佛它是自然物的天然存在。


5G技术即时即地全息瞬间传播的特质,造就了人与媒介的一种新型关系,媒介已经不再是柏拉图意义上对于真实世界的再现,媒介从属于现实的第二属性正在崩塌,传播技术瞬间全息的呈现,填平了真实与再现的时空鸿沟。媒介的隐没意味着,媒介并非是外在于现实的再现工具,媒介成为现实的一个部分。这个隐没也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突显,媒介全面地接合人类生活,它成为人类存在的基本要素。


如果这种说法在2016年还是过于创新的说辞,那么在Apple Vision Pro推出的现在,一切都变得有迹可循。


但必须注意,媒介并非是真的消失,而是技术融入了人的躯体——媒介隐没的一个伴随现象是赛博人的崛起。所谓赛博人,简单说来就是半机器人,因为携带了智能移动终端,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接入各种网络中,赛博人的体验和行动,因此交织了生物人与机器人的双重逻辑。


曾经「赛博人」这个视角多么令人感到奇妙,我们还只能联想到诸如「黑客帝国」「芯片人」这样的说法,那么今天Apple Vision Pro则创造了一种可行的路径——植入芯片变成赛博人的说法虚无缥缈,倒不如一个眼镜、一个穿戴设备来的更有恰到好处的进步。


技术的发展,正在由技术远离身体以征服世界,转变为嵌入身体,制造感官,重塑自我——当赛博人崛起成为普遍化的新型媒介,传播与人的关系也彻底反转了。传播塑造人的力量正在突显。


某种意义上,赛博人开启了一系列的赛博现象,即交织现实与虚拟的第三种状态——如果库克还没能定义「苹果的vision空间和现实空间」之间的新空间如何命名的话,那一直被提起,却从来没有被真正实现过的赛博空间,或许就是它最好的名字。


三千多美金,两万五千人民币,换来一个全新的社会空间——这当然不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意义,所以无数的科技人笑谈,苹果的这次更新,里程碑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


🐾

🌬️ 美丽新世界的幻觉

🕳️ / TuTouSuo / 讨论技术人文价值


两万五千元,创造一个美丽新世界——但人类对技术的担忧自始自终都存在,主体性被剥夺、社会被操纵、人类失去思考能力、技术控制一切、人工智能成为主宰,从今年的chatgpt开始,技术的隐忧和伦理问题一直萦绕在人类那根脆弱敏感的弦上,任何的波动都会引起极大的反应。


Apple Vision Pro就是新的波动。


对于人与机器的新关系的常见表达是共生、融合,这会意味着人的存在、人的本质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受到挑战——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生物技术和其他技术发展,机器的能力将发生本质的跃进,人与机器的边界被打破,其关系也将被深刻改写。新的人-机关系或许会使今天以人主导的信息文明演化为人与机器共同作用下的“人-机文明”,这种新文明既可能延续与丰富人类文明,又可能在一些方面偏离人类文明的既有轨道,这些偏离也可能酝酿出风险。


这就是“后人类”的忧虑。


其中一个核心关切是:“机器的加入是否会在某种意义上削弱人的能力,甚至是抹杀掉一切人的能力存在的价值。”


都不用Apple Vision Pro,AI绘画和chatgpt早就论证了这样的忧虑——在AI绘画那里,AI拿起了画笔成为了艺术创作者,而真正作为艺术创作者的人类,却变成了那个输出片段式的指令,等待结果的、近乎于零创造力和零生产力的人,人类表达情感与想法的门槛再一次被降低;在chatgpt那里,人工智能极强的运算能力已经开始为人类进行论文写作、新闻写作、信息生产乃至其他一切信息类服务,可以想见当人工智能触及到了信息层面,其削弱的一定是人的思考力、判断力和创造力。


如果这样的削弱再搭载上随时随地都存在、无时无刻萦绕在周围,仅仅需要动动眼睛和手指就能操作的Apple Vision Pro——那么人类的行动力或许也一定意义上面临着退化。


凯文凯利的第二个预言实现的如此的快,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而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


这个美丽新世界已然在等待着我们,人们踌躇不定,但似乎没有任何选择,只能向前。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ᵒ̴̶̷̤ꈊ˂̶̤̀ )✧


扫描息流

获得全所新传考研公益资料


☾˚‧º· ☾˚‧º·


「24届/春日基础班」


梳理重点内容

将理论落回生活


♡+♡=♡²


「2024/公开课/再建巴别塔」


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

追逐独立,畅意自由



「2024/TuTouSuo/全程班」


将真空理想连接现实

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


🐼🐡


两万五千元,走进美丽新世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