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个人理解以及之后视频的思路和预告
目前为止,我搬运的很多视频其实都在重复同一个信息:所谓”不好”的行为和情绪,其实是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是一种应对策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j411M7nZ/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8411g71b/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A411k7Ev/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x4y157va/
就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那些在过去习得的应对策略,往往在当下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困扰。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T411R7yP/
但是改变往往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之前的经历带来的危机感是如此强大, “有一部分”的我们还停留在当时。经典创伤书籍 《身体从未忘记》讲的也是这个。IFS内在家庭系统讲的被exile的部分也是一个道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M411v7it/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x4y1j7G3/
创伤越严重,年龄越小,对我们的影响也就越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84y177Dj/
原因起码有2个:
一是我们越小的时候越需要依赖外界。
二是负责逻辑思维、分析思维、 事实和数据处理的大脑皮层到25岁左右之前都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我们并不具备完整的理性思考能力,对事情的处理方式和习得的行为模式也并不一定是最好或者有益的。(比如回避性依恋可能是儿时的需求被长期忽视后所采纳的一种应对策略)
那怎么办呢?聊聊关于治愈的事情
首先,治愈是完全可行的。脑科学告诉我们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
Neuroplasticity 什么是神经可塑性?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57462081529188352
简单来说,你学到的行为模式可以被unlearn,你也可以学习新的行为方式。这就是CBT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T411C7VK/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M411t7HZ/
但是人不是机器,直接聊创伤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24y1q7Bu/
因为很多时候问题出在长期缺爱,导致我们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可以被无条件的爱,甚至是有条件的爱。这个时候‘改变’容易变成一种“我还不够”,“我没有价值”,的二次伤害。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R4y187J6/
在心理咨询中的阻抗(resistance)也可以通过这个视角了解。👇这个视频就是很好的学习资料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14y1T7iH/
研究显示,不管心理咨询师本身是什么流派,疗愈很多时候来源于咨访关系本身,而不是咨询技巧。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mmon_factors_theory
自我关怀也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T411y7HR/
而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只有当我们感到安全时,我们才不会被情绪绑架,才可以进行理性思考 - 让自己的理性脑(大脑皮层)进行重塑工作。通过自我调节(self-regulate),摆脱情绪失调(emotional dysregulation)的状态。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A411U7Wj/
之后视频的思路和预告
这几天会发一些关于脑科学的视频,讲的很清楚,对我来说非常有帮助。感觉触及到了心理学的底层逻辑。有一些会跟小孩,发展心理学,教育相关。
同时会发一些如何自我调节技巧的视频,会包括多个油管up主的不同视角。也有一些经历分享的。我看这些视频学到的印象很深的就是我们只有在
Hyperarousal:
易怒或攻击性
冒险或破坏性行为
过度警觉
惊吓反应增强
注意力难以集中
难以入睡
和hypoarousal:
麻木或空虚的感觉。
抑郁症
大脑迷糊。
筋疲力尽和疲倦。
难以做出决定。
无望的感觉。
无法集中精力和注意力。
人格解体或解离。
之间的时候才能进行有效治愈工作。
其他的视频类型也会穿插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