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酒精肝离你并不遥远...

2023-02-18 15:53 作者:协和王庆民  | 我要投稿

任先生,56岁,有30多年饮酒史,发现眼黄、腿肿1年多,断断续续服了些药,病情稍有好转之后便不在意了,眼黄、腿肿日益加重,于去年2月在北京某专科医院检查并住院治疗,确诊为酒精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乙肝病毒感染、低蛋白血症、腹腔感染、慢肝衰竭。


经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但黄疸持续不退,肝功能异常,出院后开始寻求中医治疗,在病友的介绍下,找到了王庆民主任看诊。面诊时,见患者面色晦滞,两眼黄染,精神不振,肝掌明显,患者自述有口苦,出汗多,肝区憋胀,下肢水肿,小便深黄等情况,平时饮食一般。检查单显示:谷丙转氨酶(ALT)32U/L,谷草转氨酶(AST)46U/L,总胆红素(TBIL)49.7μmol/L,白蛋白 34.3g/L,球蛋白 43.4g/L,总胆汁酸(TBA)64.8μmol/L,甲胎蛋白(AFP)47ng/L。 B 超提示脾大 4.1cm。


脉沉,苔白腻。

辨证为:肝胆湿热,湿重于热,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兼有脾气虚弱。治以利湿清热,疏肝利胆,佐以健脾扶正。其中包括:茵陈 ,茯苓 ,泽泻 ,防己,黄芪,柴胡,白术,枳壳,黄芩 ,生地 ,郁金,赤芍 ,垂盆草,蒲公英 ,虎杖,薏苡仁。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20剂。一个疗程后,患者精神转佳,面色好转,右下腹隐隐胀痛,尿黄,腿肿,近日咽部稍疼,检查咽壁稍红。各项指标均较前好转。在原方加以调整,几个疗程后,精神及饮食均佳,小便不黄,大便较稀,其他无明显不适。复查肝功能系列及凝血指标均正常。嘱其注意日常饮食起居,目前已开始正常工作。


肝脏是酒的主要代谢器官,只有小量的酒精在肺、肾、肠道氧化分解,绝大部分都是由肝脏代谢,所以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是显著的。酒精肝硬化是酒精肝病的终末期,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常常是到了晚期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由于患者长期嗜酒,滋生湿热,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湿热蕴结肝胆,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以致出现眼黄;脾失运化,水湿停滞故而水肿,严重者可成臌胀;

肝气受损,肝血不足,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因而面色晦滞;

肝气郁结,失于条达,故而胁肋胀满不适;口苦为气郁化热所致;

脾气亏虚,卫外不固,故而多汗;由于脾虚运化失常,水湿下注而致下肢水肿;

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影响肝的正常代谢,以致肝功能指标异常;

酒精肝硬化者常易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此乃正气亏虚,免疫功能降低所致,这在酒精肝硬化者是十分常见的。


患者虽属湿热,但其脉沉,是为脾虚之证。舌苔白腻为湿盛之象。综合上述分析,其辨证属酗酒过度,肝失疏泄,湿热蕴结肝胆,胆汁外泄,迁延日久,脾虚湿滞。因湿重热轻,故治宜利湿清热,疏肝利胆,佐以健脾扶正之法。


方中茵陈利湿清热,为利胆之主药;黄芩、赤芍、蒲公英、虎杖清泄肝胆郁热;茯苓、泽泻、防己、薏苡仁淡渗利湿,与上述药物配合,达到清泄肝胆湿热之目的;柴胡、枳壳、郁金疏肝理气;垂盆草清热解毒以降酶;生地清热养阴以防清泄过度而伤阴;黄芪、白术健脾益气以扶正。全方利湿清热,侧重于利湿,以达湿去热清,促使黄疸消退之目的。尔后参考化验指标之变化,在清热、利湿、解毒中稍加化裁,病情日渐好转,很快完全康复。


中医治酒精肝3法


酒精肝硬化的药物治疗与其他肝硬化类似,首先要及时应用利湿清热、疏肝利胆之法。黄疸在酒精肝硬化中很常见,酒易生湿,湿蕴化热,湿热蕴结肝胆而致黄疸,故利湿清热是利湿是退黄的重要环节,《金匮要略》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故而在治疗时无论是阳黄或是阴黄要着重利湿。“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从而达到湿去黄退的目的。


其次,要重视健脾,酒精不仅直接伤肝,又极大的损伤脾胃,出现纳呆、乏力、胃痛甚至出血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气血充盈,则正气旺盛,有利于提高抗病能力,有利于肝的疏泄功能的发挥。脾主运化,脾虚则痰湿内生,或痰瘀互结,或水湿内停,由此衍发种种病端,故健脾要贯穿于整个病程,诸如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山药、薏苡仁等是常用之品。


第三,如发生腹水,当应利水为先,要依据气滞、血瘀、水停之轻重,结合肝脾肾虚损之程度,采取虚实兼顾、标本兼治之法,不宜用猛攻泻水之剂。此外,要注意卧床休息,适当增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是是B族维生素,对病情的恢复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酒精肝离你并不遥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