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29-35)
菲利普来到德国读书,一方面获得了身体方面来去的自由,一方面获得了精神的自由,他不再信上帝了,他是一个无神论者,他还有自己善良的品德,只是挣脱了这其中的奖励和惩罚,这对他来说是思想改变的顶顶大事。
他不再受到教义束缚的第一件事,就是他去看戏剧了(牧师不能看戏且有失风雅),他现在却被舞台魅力迷得神魂颠倒,并在舞台上看到了暴露无遗的人性的卑劣。他的精神生活真的丰富了起来。菲利普心里又有了一个想法:想去伦敦,想去真正的生活。
“青春是美好的是一种幻觉,是韶华已逝之人的美梦。”为什么?稚嫩的面庞,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无限的遐想,生活的向往,未来的可能,这是否就是青春的全部呢?当然不是,想想自己小十岁的年轻时光,真的觉得快乐幸福吗?当然美妙,这种美妙是比别人年龄小的优越感,那时候无知不成熟,还在“为赋新词强说愁”。菲利普这里提到了青春不美妙的一方面,“满脑子都是别人灌输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但一旦真的触及现实,总会伤得遍体鳞伤”“他们必须意识到,所有之前读过的书、听到的教导都是谎言、谎言、谎言!”思想的不自由,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海沃德也写信怂恿他去意大利,菲利普又觉得自己的生活索然无味了。伯母让他回英国,他一口答应。人活着就是折腾,长久呆在一个地方就不会有新鲜感,得不断挪地方。
菲利普的感情:在宋先生和西西里小姐私奔了去了意大利的影响下,他的爱情心思起了萌芽。威尔金森女士和他逐渐亲密的聊天也让他更为心向神往,他吻了她,很明显,菲利普对威尔金森的感情谈不上爱,更多的是一种冲动与尝试,他故意表现得比实际的心情更加激动,刻意扮演一个痴情角色,其实每个人都是演员。当激情退过之后,菲利普开始觉得这段私情特别可笑了,对方只是一个相貌平平的老女人。他觉得她皱皱巴巴,无精打采,穿着花里胡哨与自己并不年纪相符的衣服,涂脂抹粉做作地掩饰自己的老相,菲利普觉得自己再也不想见到她。哈,这变化有多长时间呢,也就一晚上。而他只想对海沃德虚荣地炫耀自己想象中的感情,娇俏的鼻子小鹿般的褐色眼睛。哈,现在不知道是谁在做作了。菲利普现在对和威尔金森的相处都成了敷衍,说到未来他根本不想和她再有什么瓜葛,他会当着她的面和别的年轻女生调情,说她是笨蛋,对于威尔金森的赌气离开只会觉得在陌生人面前耍性子,摆态度让他特别生气;她的哭泣一次能得到安慰,而再一次的掉眼泪他又会火冒三丈,觉得一个成熟女人整天哭来哭去真是愚蠢极了。 不论是发脾气示强,或是掉眼泪示弱,或是谈以前唤感恩,对方如果只有生气厌倦一种情绪,那是真的没有爱了,趁早离开,说任何话都完全是对牛弹琴。海沃德回信了,他以为菲利普和他亲爱的可人儿回忆起读《罗密欧与朱丽叶》,菲利普“有苦难言”,“什么玩意”,哈,“理想与现实差了十万八千里!”菲利普和威尔金森的一段情,真是快餐感情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