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创编【锁麟囊】的真正原因(上)
学生早上给我发来微信,说今天是程先生逝世65周年纪念日,希望我能更新一篇文章来纪念一下。那就发一篇【程砚秋编演“锁麟囊”的真正原因(上)】来纪念程先生吧。 先谈【锁麟囊】里三个身段的问题。一个是末场的流水“这才是人生难预料”的身段,很多演员边唱边舞,水袖飘忽、大开大合,这种演法不知是从谁开始的。我看王龙章老师、刘迎秋老师示范的程先生的演法,都不是这个样子的。“亏我当初赠木桃”这句,赵守贞是向前两步一拜两拜,薛湘灵是后退两步一搀两搀,很含蓄简洁。现在有些演员配合不好,赵守贞这边还没拜谢行礼呢,薛湘灵就自顾自的呼啦啦的舞起水袖,完全不知道是表达什么剧情,纯粹是为舞而舞了,都演“水”了。
另一个是朱楼找球。上楼时很多演员有个像“趟戈舞”的三回头演法,这个应该也是某传人自己编创出来的。王老师刘老师讲的程先生的演法中,并无此身段。毕竟在小阁楼狭窄的楼梯上一步一回头看,是不安全的。因为按剧情,薛湘灵虽然怕上楼被夫人责罚,因此多次欲进又止,但得到小少爷打了包票,减少了顾虑后就上楼寻球,因此没必要在窄仄的楼梯上一步三回头的。但是程先生在这里有个独有演法:上到阁楼后,有个回头往下略一窥望的身段,表示看看后边有没有人发现。这个安排比在楼梯上一步三回头更合理些。
李世济老师的低腕水袖花 还有就是朱楼上的水袖。李世济老师有个走低腕水袖花的身段,好家伙,我看有些评论把李世济这个身段贬斥的一无是处,说这像耍抹布。但是,程先生早年可是真有这个身段,王老师刘老师都讲过的。这个身段,有剑式的,有袖式的,你看看王吟秋先生【红拂传】里的舞剑,有个剑式是双剑在胯前耍很低的剑花,就是这个。程先生早年朱楼寻球里,水袖也用过这个低腕水袖花——这个身段,其实很吃功夫,要求演员沉肩松腰、坠肘实腕,否则就耍不开更耍不匀。李世济大概是看过或听过程先生表演或传授,认真的描摹了这个身段。其实李世济很多东西,虽然做的不是很到位或很完美,但还是有来路的,不是自己乱发挥。可是戴有色眼镜黑她的人则很双标,他们眼中认可的某些传人即使夹带了私货的传承,他们却认为就是正宗。李世济某些明明忠实的描摹程先生的东西,他们却说她胡改。这现象真的很吊诡。
王先生的低腕剑花 下面谈谈程先生创排【锁麟囊】的真正原因。程先生为人深沉,从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态度。但是,对挚友、弟子,偶尔也会吐露心声。王龙章老师听吴富琴先生谈过、刘迎秋老师也听程先生亲自讲过,【锁麟囊】一剧的创排,还隐藏程先生的一段心曲,那就是程先生以薛湘灵比作罗瘿公,以赵守贞比作自己,讲述施恩报恩的经历。这就鲜为人知了。 众所周知,【锁麟囊】一剧,是表现施恩不图报、知恩必图报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而这也正是罗瘿公和程先生师生关系的映射,更是程先生选择编演【锁麟囊】的根本原因。程先生是以罗先生比作薛湘灵,怜贫济困乐于助人而不求回报,而以赵守贞自比,知恩图报不忘初心。因此在此前,程先生就一直在历代笔记小说中留意类似素材,直到在【只麈譚】中发现了这则故事,找到了强烈共鸣,才放弃排演翁偶虹为其量身打造好的【瓮头春】一剧,改为编演起【锁麟囊】了。 是什么原因让程先生有编演【锁麟囊】的动因呢?据刘老师讲,程先生隐居青龙桥时,有一次他去看程先生,恰巧程先生学武的师兄弟李丽久也在,后来三人又在颐和园巧遇。程先生在颐和园游览时曾两人谈了一些心里话。程先生说,世道艰难人心不古,特别是入行梨园二三十年,目睹了形形色色的人等,也看到了人心的凉薄,对社会深感失望。程先生非常感慨的说到:“罗师虽是文人,但深具侠义心肠,为我赎身拜师学艺,助我组班为我编戏,费尽心力而从不求回报。其身前身后,我虽出大力周旋,但难以回报罗师恩情之万一,至今思之,仍愧痛不已”。 程先生接着又感慨道:和罗师的施恩不图报目的不同,有些人则对我各种盘算。有过去曾襄助过我的今则挟恩以索回报者,有亲友索取钱物无厌者,有指派我演义务戏以饱私囊者,有令我求人替其办事而理所当然者,有推介坤伶或学我的人拜我门下以求名者,此类人之行径,与无私之罗师相比,不啻云泥之别呀。程先生接着说,薛湘灵之“漂母饭信,非为报也”,正好像罗师的所言所做。而赵守贞之“久欲答报”,“琼瑶木桃”之报也正是我之所愿。 接着谈起了剧中卢胜筹所叹的“善门难开”,程先生又讲起了资助过的族弟某人却最后翻脸成仇,其拦截程先生汽车殴打程先生跟包的旧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