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4
江石生活的家庭很贫穷, 学校成绩不是很好, 人又没有能力, 往往成了各个角色欺负的对象. 越是复杂的生活环境, 越会产生复杂的人格特征.
在学校里, 老师讲着各种高深的道理, 被书本一遍又一遍的刷新认知, 想着提高成绩, 反而提升不了; 把成绩看的太重要, 结果却受其所累. 这对他其实是好事, 能建立正确的三观, 坏处的是太累, 不明白成绩只是表象, 真正要学习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对于没有基础的同学, 什么都要从头开始学, 如果还没有优秀的人带领, 将会是一段艰苦卓绝的路. 最糟糕的是, 总是有一种声音在耳边: 读书无用, 上学无用. 这就更难了. 所以在学校里, 江石只是学习了一些礼貌, 对这个世界的规则有一定了解.
在原生家庭里, 作为年龄最小的孩子, 理应最能得到家长呵护, 而且又是男孩, 不必受"女孩永远不如男"或者"女孩不值得"这一类扼杀成长空间的观念来限制自身发展. 但是, 江石家里有四个哥哥, 一共五个男孩, 家庭的关爱一下子分成了五份, 每个人得到的将会微乎其微. 所以在家里, 为了表现的惹人喜爱, 总是乐观开朗.
进入社会, 那是一个由人与人关系搭建的网络, 能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成为了江石社会入门的重要一课. 可是学校里没教, 家长也不懂, 家庭里没有高中生, 唯有小学六年的义务教育, 可这是远远不够的. 在社会上能拿得出的只有廉价的劳动力, 讲什么学历, 资产, 权力, 没有就算了, 能自我发展出健康的人格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是, 江石只是一个普通人, 平凡的人不做出一些改变, 根据墨菲定理, 往往就会带着一大堆毛病, 有生理上的, 也有心理上的. 生理上可能是长期做重活, 个子较矮; 心理上可能是缺少关爱, 难以亲近. 所以带着一堆问题, 进入社会后, 明眼人一样就可以看出来这个人"行还是不行", 也就是能不能赋予重任, 结果往往就是不能. 长此以往, 这种他人的评价反过来会促使江石相信: 自己不行.
这三个环境就可以塑造三种性格了,
第一种: 见到人, 运用在学校里学到的, 礼貌问好, 然后进行必要的公事, 这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琐事.
第二种: 前面讲到的人继续保持关系, 联系的久了别人会说出感到亲切的话, 这时候江石总是会习惯性的拒绝, 往往很难交到朋友.
第三种: 前面讲到的人还在保持联系, 江石到这一阶段就会产生不耐烦的情绪, 做事急躁, 或者故意出错, 目的是营造在社会里的感觉.
其实不用营造, 江石作为人, 就是在社会中, 只是江石的"社会"较为偏僻一些, 好像一个堵住的路口. 江石眼前只看到不能前进的墙壁, 所有进入这个三面墙的人, 依次会看到三个人格依次进场, 到了第三个人格的出现, 江石让人感觉是在等待, 等待他人的退场.